会。在工人阶级的管理人才还没有培养出来,战争又造成了严重的 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向资产阶级学习,珍视每一个专家,把 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与此同时,要努力从工人和农民 中培养出能够担任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各种人才。列宁说,工人阶级 夺取政权后,第一,要通过改变同所有制的关系和实行新宪法来掌 握和保持政权,巩固政权;第二,要向先前那个阶级学习,要起用旧 阶级的管理人员;第三,必须增加本阶级出身的管理人员,开办学 校,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工作干部。 列宁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工人检查问题的指示》、《对 〈工农检查院条例〉草案的意见和补充》等著作中多次谈到了建立 和加强社会主义监督机构的问题。列宁认为,随着大规模建设的开 展,吸引广大群众参加管理的任务正在提到首位,应当吸收更多的 工人和劳动农民来管理工业、管理整个国民经济,为此必须建立起 国家监督。列宁提出要“把全体劳动群众,男子· 特· 别· 是· 妇· 女,都吸收 来参加工农检查工作”(见本卷第72页)。工农检查机构应当逐步 学会更多地参加对生产和分配的监督,应当把反对投机倒把、拖拉 作风和官僚主义的斗争摆在首位。 《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详细论述了俄国共产党和苏 维埃政府的民族政策。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利益要求各国、各民 族的劳动者建立起最充分的相互信任和最紧密的联合,只有工人 的国际联合才能战胜资本这一国际势力。列宁教导说,由于历史上 沙皇政府执行民族压迫的政策,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的不信任 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共产党员作为国际主义者,坚决反对民族仇 恨、民族纠纷和民族隔绝。因此,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俄国共产 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力求实现俄国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打击一切分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八 卷
会。在工人阶级的管理人才还没有培养出来,战争又造成了严重的 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向资产阶级学习,珍视每一个专家,把 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与此同时,要努力从工人和农民 中培养出能够担任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各种人才。列宁说,工人阶级 夺取政权后,第一,要通过改变同所有制的关系和实行新宪法来掌 握和保持政权,巩固政权;第二,要向先前那个阶级学习,要起用旧 阶级的管理人员;第三,必须增加本阶级出身的管理人员,开办学 校,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工作干部。 列宁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工人检查问题的指示》、《对 〈工农检查院条例〉草案的意见和补充》等著作中多次谈到了建立 和加强社会主义监督机构的问题。列宁认为,随着大规模建设的开 展,吸引广大群众参加管理的任务正在提到首位,应当吸收更多的 工人和劳动农民来管理工业、管理整个国民经济,为此必须建立起 国家监督。列宁提出要“把全体劳动群众,男子· 特· 别· 是· 妇· 女,都吸收 来参加工农检查工作”(见本卷第72页)。工农检查机构应当逐步 学会更多地参加对生产和分配的监督,应当把反对投机倒把、拖拉 作风和官僚主义的斗争摆在首位。 《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详细论述了俄国共产党和苏 维埃政府的民族政策。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利益要求各国、各民 族的劳动者建立起最充分的相互信任和最紧密的联合,只有工人 的国际联合才能战胜资本这一国际势力。列宁教导说,由于历史上 沙皇政府执行民族压迫的政策,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的不信任 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共产党员作为国际主义者,坚决反对民族仇 恨、民族纠纷和民族隔绝。因此,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俄国共产 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力求实现俄国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打击一切分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八 卷
裂各民族的行为时,应当对少数民族中继续存在的不信任情绪采 取非常谨慎、非常耐心、肯于让步的态度。要消除民族间的互不信 任,最好的方法是共同斗争,反对各国地主和资本家,捍卫无产阶 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民族政策对于粉碎 外国武装干涉和消灭国内反革命势力起了重大的作用。 列宁的《在俄共 (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 劳动的报告》分析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 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而共 产主义则是更高的社会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 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在没有资本家帮助的情况下进行 工作,是在劳动者的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计算、监督和监察下 进行社会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在共产主义 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关, 不拿报酬地为大家工作已成了普遍现象。列宁认为,如果现在就 实行这种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会造成实际的害处。 列宁在《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一文中,进一步揭 示了共产主义劳动的特点,指出共产主义劳动是一种自愿的劳动, 是无定额的、不讲报酬条件的劳动,是按照必须为公共利益劳动 的自觉要求而进行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健康的身体的需要。列宁 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劳动还不能广泛而普遍地实行。但 是他满腔热情地号召共产党员支持和推广星期六义务劳动,指出, 树立新的劳动纪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的新形式,创造 吸引人们参加劳动的新方法—— 这是一项需要许多年甚至几十年 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庆祝弗·伊·列宁五十寿辰大会 前 言
裂各民族的行为时,应当对少数民族中继续存在的不信任情绪采 取非常谨慎、非常耐心、肯于让步的态度。要消除民族间的互不信 任,最好的方法是共同斗争,反对各国地主和资本家,捍卫无产阶 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民族政策对于粉碎 外国武装干涉和消灭国内反革命势力起了重大的作用。 列宁的《在俄共 (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 劳动的报告》分析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 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而共 产主义则是更高的社会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 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在没有资本家帮助的情况下进行 工作,是在劳动者的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计算、监督和监察下 进行社会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在共产主义 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关, 不拿报酬地为大家工作已成了普遍现象。列宁认为,如果现在就 实行这种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会造成实际的害处。 列宁在《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一文中,进一步揭 示了共产主义劳动的特点,指出共产主义劳动是一种自愿的劳动, 是无定额的、不讲报酬条件的劳动,是按照必须为公共利益劳动 的自觉要求而进行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健康的身体的需要。列宁 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劳动还不能广泛而普遍地实行。但 是他满腔热情地号召共产党员支持和推广星期六义务劳动,指出, 树立新的劳动纪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的新形式,创造 吸引人们参加劳动的新方法—— 这是一项需要许多年甚至几十年 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庆祝弗·伊·列宁五十寿辰大会 前 言
上的讲话》充分表明,列宁从来反对对他个人的任何颂扬和吹捧。 他在这篇讲话中教导与会者要除旧布新,不要热中于祝寿之类的 活动,他谆谆告诫全党在胜利的时候要十分警惕骄傲自满。他说: “我希望我们决不要使我们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见本卷第 355页)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十 分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他在《俄共给德国 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复信草稿(提纲)》、《政论家短评》、《对法国社 会党决议草案的意见》、《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的革命策略 (同 雅·弗里斯的谈话)》等著作中,严厉批评了第二国际和考茨基、 谢德曼等人的机会主义,揭露了法国尤格派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 党的错误,指出他们只是口头上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行动上并不 准备实行,甚至根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只有实际上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党才是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在1920年春天写 的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论妥协》中阐明了各国共产党的策略原则, 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拥护者决不能发誓不同资本家妥协,由于所 处的情况,有时甚至连最革命的阶级的最革命的政党也不得不妥 协,问题在于要善于通过一切妥协来保持、巩固、锻炼、发展工 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革命策略、革命组织、革命意识、决心和素养。 列宁的这一思想在不久之后写成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 稚病》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所收文献增加36篇, 其中有《在俄共 (布)莫斯科省第十七次代表会议上关于国际形 势和国内经济状况的报告》、《在各省肃反委员会第四次代表会议 上的讲话》、《在省、县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同美国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八 卷
上的讲话》充分表明,列宁从来反对对他个人的任何颂扬和吹捧。 他在这篇讲话中教导与会者要除旧布新,不要热中于祝寿之类的 活动,他谆谆告诫全党在胜利的时候要十分警惕骄傲自满。他说: “我希望我们决不要使我们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见本卷第 355页)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十 分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他在《俄共给德国 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复信草稿(提纲)》、《政论家短评》、《对法国社 会党决议草案的意见》、《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的革命策略 (同 雅·弗里斯的谈话)》等著作中,严厉批评了第二国际和考茨基、 谢德曼等人的机会主义,揭露了法国尤格派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 党的错误,指出他们只是口头上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行动上并不 准备实行,甚至根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只有实际上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党才是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在1920年春天写 的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论妥协》中阐明了各国共产党的策略原则, 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拥护者决不能发誓不同资本家妥协,由于所 处的情况,有时甚至连最革命的阶级的最革命的政党也不得不妥 协,问题在于要善于通过一切妥协来保持、巩固、锻炼、发展工 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革命策略、革命组织、革命意识、决心和素养。 列宁的这一思想在不久之后写成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 稚病》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所收文献增加36篇, 其中有《在俄共 (布)莫斯科省第十七次代表会议上关于国际形 势和国内经济状况的报告》、《在各省肃反委员会第四次代表会议 上的讲话》、《在省、县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同美国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八 卷
〈世界报〉记者林肯·埃尔的谈话》、《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的革 命策略(同雅·弗里斯的谈话)》、《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协 约国企图通过俄国合作组织开始同俄国建立贸易关系问题的决 定》、《俄共 (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工人检查问题的指示》、《关于 鼓动指导列车和轮船工作的指示》、《俄共 (布)中央政治局关于 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党团成员破坏党的纪律一事的决定》、《对法 国社会党决议草案的意见》等等,其中《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 的革命策略(同雅·弗里斯的谈话)》是根据挪威《社会民主党人 报》发表的谈话全文译出的。收入本卷的《在纪念雅·米·斯维 尔德洛夫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根据速记记录译出的讲话 全文,而《列宁全集》第1版所收的是这一讲话的简要报道。 前 言
〈世界报〉记者林肯·埃尔的谈话》、《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的革 命策略(同雅·弗里斯的谈话)》、《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协 约国企图通过俄国合作组织开始同俄国建立贸易关系问题的决 定》、《俄共 (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工人检查问题的指示》、《关于 鼓动指导列车和轮船工作的指示》、《俄共 (布)中央政治局关于 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党团成员破坏党的纪律一事的决定》、《对法 国社会党决议草案的意见》等等,其中《俄国的形势和其他国家 的革命策略(同雅·弗里斯的谈话)》是根据挪威《社会民主党人 报》发表的谈话全文译出的。收入本卷的《在纪念雅·米·斯维 尔德洛夫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根据速记记录译出的讲话 全文,而《列宁全集》第1版所收的是这一讲话的简要报道。 前 言
弗·伊列宁(1920年)
弗·伊列宁(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