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黄石市河口中学雷青松2017.05.05. 积累与运用(26分)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xian)巧屏(bing)气昏聩(kui)戎马倥偬(z6ng)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B.剽(piao)悍慰藉(je) 啁啾(j0)不屈不挠(rdo) C.悄(qio)然模(mu)样坍(dan)塌请君入瓮(weng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巷(hang)道绽(zhan)放胴(tong)体恪(ke)尽职守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A.玷污嬉戏缀学忍俊不禁B.嬉戏杀戳狻藉粗制滥造 C.幅射讴歌瀕临原形毕露D.沉湎屏障吹嘘以逸待劳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 B.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他按图索骥,结果收回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①② 来的东西多而杂 6.名著积累。4分 列表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古代小说类表格,请把 C.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相应的出处和作家补充完整 说不出的话啊 D.在读书报告会上,张珊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贏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智取生辰( 作品地位 「作者朝代 长篇英雄传奇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杨修之死《 初元初清 元末明 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范进中举(3) 篇讽刺小说 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 怎不让人扼腕叹息?香菱学诗《红楼梦》古典小说的顺峰之作 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 (1)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7.综合性学习。(4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舂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
黄石市 2017 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命题人:黄石市河口中学 雷青松 2017.05.05.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xiān)巧 屏(bǐng)气 昏聩(kuì) 戎马倥偬(zǒng) B.剽(piāo)悍 慰藉(jiè) 啁啾(jiū) 不屈不挠(ráo) C.悄(qiǎo)然 模(mú)样 坍(dān)塌 请君入瓮(wèng) D.巷(hàng)道 绽(zhān)放 胴(tòng)体 恪(kè)尽职守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玷污 嬉戏 缀学 忍俊不禁 B.嬉戏 杀戳 狼藉 粗制滥造 C.幅射 讴歌 濒临 原形毕露 D.沉湎 屏障 吹嘘 以逸待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 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 ....啊。 B.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他按图索骥 ....,结果收回 来的东西多而杂。 C.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 ....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 说不出的话啊。” D.在读书报告会上,张珊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 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 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 1073R-1 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 降低。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 ② ③ ⑤ ④ ① B.⑥ ① ④ ② ③ ⑤ C.⑤ ③ ④ ① ⑥ ② D.③ ⑤ ④ ⑥ ① ② 6.名著积累。4 分 列表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古代小说类表格,请把 相应的出处和作家补充完整。 作品 出处 作品地位 作者 朝代 智取生辰 纲 (1) 长篇英雄传奇 施 耐 庵 元末明 初 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 说 (2) 元 末 明 初 范进中举 (3) 长篇讽刺小说 吴 敬 梓 清 香菱学诗 《红楼梦》 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4) 清 (1) (2) (3) (4) 7.综合性学习。(4 分)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
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中不 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唔自婴儿戏囻,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 捕捉舂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 (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邀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载刑我乎r 加,如果要你去邀请,你该怎么说?(2分)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了天的会节气请你其中的果一个节气街恢这个爷的含2)【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 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 8.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弟。⑥预:参与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A 戏儿之器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长必好之好:喜欢 5)杜甫《春望》中用 的诗句10.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写出了在战火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A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6)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 "也B.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C.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D.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1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亮成912题(12分)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 得富贵。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日:“吾闻古之恶圆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之士歌日: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 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陷不义,射(1)吾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r
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中不 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 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 (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邀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 加,如果要你去邀请,你该怎么说?(2 分) (2)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 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2 分) 节气: 含义: 8.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十则》) (3)受任于败军之际 , 。 (诸葛亮《出师表》) (4)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5)杜甫《春望》中用“ , ”的诗句 写出了在战火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6)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 , ”也 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二、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 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 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 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 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 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 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 弟。⑥预:参与。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10.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B.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C.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D.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1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 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3 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 刘禹锡 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日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②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 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 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 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 两句诗?(2分) 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 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8题。(12分) 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箅来谈论这 三种诸葛亮 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慕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亮。 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 ③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女 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 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 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 ④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 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 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 两句诗?(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 15——18 题。(12 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 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 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 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 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 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 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 “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②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 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 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 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 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 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 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 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 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 亮。 ③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 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 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④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
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 ⑦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 况熟恶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第五卷(绑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帅谁东,倪从恶 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是吹牛而已。 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 ⑤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好谑,适在座,谓人日,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 ⑧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笑 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该如向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亳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8.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 17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3分) 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⑥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 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 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 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 是吹牛而已。 ⑤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 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 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 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 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 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 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 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 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⑥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 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⑦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 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 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 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⑧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 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 笑。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15.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2 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 分) 17.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3 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 8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 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 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6分) 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夜深了,花睡了 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 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干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 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百合上市了。 大地时的感动。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鮮花,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 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 能过分去分析。 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抬了起来。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 百合。 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 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 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是他的爱情
18.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 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2 题。(16 分)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 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 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 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 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 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 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 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 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 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 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 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 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 “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 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 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 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 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 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 是他 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