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 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 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 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 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 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 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反思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 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 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 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 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 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 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 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 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 才华吧!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 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 显的地方特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 的意义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习俗。 (板书课题:家乡的习俗说民风道民俗)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播放广西龙胜一红瑶人习俗;展现侗族习俗的大塘湾民俗风情游片段) 、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民风与民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糟粕,发扬 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 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 才华吧!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 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 显的地方特色。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 的意义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习俗。 (板书课题:家乡的习俗说民风 道民俗)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播放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 展现侗族习俗的大塘湾民俗风情游片段) 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民风与民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糟粕,发扬 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 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春节贴福字介绍: 我们龙胜每逢过年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 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 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 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 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 帝派人上街査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 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 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 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介绍时老师亲自操作贴福字,边贴边作介绍)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贴福字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由于绝大多 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 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 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贴福字,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 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査、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习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服饰、饮食、民 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 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 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 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春节贴福字介绍: 我们龙胜每逢过年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 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 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 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 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 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 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 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 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介绍时老师亲自操作贴福字,边贴边作介绍)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贴福字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由于绝大多 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 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 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贴福字,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 学一起交流。(4 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习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服饰、饮食、民 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 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 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 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 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 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 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 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 五、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 (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评选标准 (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 (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饮食、礼仪、姓氏、节 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设计意图: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设下擂台赛,使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有了施展 的空间。加上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让学生说了还想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真正得到了事培养。) 六、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 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 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 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 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 五、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 道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 (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评选标准: (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 (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饮食、礼仪、姓氏、节 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设计意图: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设下擂台赛,使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有了施展 的空间。加上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让学生说了还想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真正得到了事培养。) 六、课外延伸:
1、课后浏览广西电视网一广西龙胜一红瑶人习俗:百度龙胜习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习俗风 情。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从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口语交际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 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在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在今 后的交际中灵活应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 化、实用化的特点。通过编写手抄报,不仅给同学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还培养了 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 家乡的习俗说民风道民俗 针对我们农村学生见识少,老师可适当加以点拨,给学生一些我们龙胜部分民族习俗资 料: 龙胜侗族饮食习俗 侗乡大糯 龙胜侗族嗜食糯米饭,历来有生产糯米的传统习惯,历史上侗族地区的水稻生产基本上是 清一色的糯稻。龙胜侗乡喜欢种植荣帕白香糯,此糯禾适宜生长在山髙水冷、长年蓄水的 淤泥肥田里。它生长期稍长,禾杆较高,禾穗长,禾粒大,产量高。脱壳后米粒洁白饱 满,米质优良。泡胀蒸熟后柔软香甜,口感舒适,凉后不硬,是上等的主食品,也是酿制 甜酒和制作粽粑、汤圆、糍粑、米花的极好原料。侗乡大糯是侗家珍贵的特产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 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 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 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
1、课后浏览广西电视网--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百度龙胜习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习俗风 情。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从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口语交际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 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在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运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在今 后的交际中灵活应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 化、实用化的特点。通过编写手抄报,不仅给同学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还培养了 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 家乡的习俗说民风 道民俗 针对我们农村学生见识少,老师可适当加以点拨,给学生一些我们龙胜部分民族习俗资 料: 龙胜侗族饮食习俗 侗乡大糯 龙胜侗族嗜食糯米饭,历来有生产糯米的传统习惯,历史上侗族地区的水稻生产基本上是 清一色的糯稻。龙胜侗乡喜欢种植荣帕白香糯,此糯禾适宜生长在山高水冷、长年蓄水的 淤泥肥田里。它生长期稍长,禾杆较高,禾穗长,禾粒大,产量高。脱壳后米粒洁白饱 满,米质优良。泡胀蒸熟后柔软香甜,口感舒适,凉后不硬,是上等的主食品,也是酿制 甜酒和制作粽粑、汤圆、糍粑、米花的极好原料。侗乡大糯是侗家珍贵的特产。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 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 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 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