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3分)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在这里,各族儿女艰苦奋斗、qièérbùshě①锲而 不金,终于挣脱了贫困的束缚,迎来了历史的巨变;在这里,条条通途让青山绿水chùshǒu kěj「②触手可及:在这里,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在这里,“中国天眼”正在探索cāngm áng③苍茫宇宙的奥秘,这里,就是贵州!今天,充满活力的多彩贵州,将继续创造属于这片土 地的奇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分) A.诧异鸣咽家喻户晓锋芒毕露 B.惩罚挚痛兀兀穷年群蚁排衙 C.澜语默契马革裹尸慷慨淋漓 D.斑斓愧怍大庭广众可歌可泣 解析:C项“澜”应为“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 B.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C.他做事很少潜心贯注,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小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解析:A项“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杭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 屋等密集。用在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B.“反正己十二点,电车己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C.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解析:D项句未问号应改为句号
期中检测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3 分)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在这里,各族儿女艰苦奋斗、qiè ér bù shě①锲而 不舍,终于挣脱了贫困的束缚,迎来了历史的巨变;在这里,条条通途让青山绿水 chù shǒu kě jí②触手可及;在这里,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在这里,“中国天眼”正在探索 cāng m áng③苍茫宇宙的奥秘,这里,就是贵州!今天,充满活力的多彩贵州,将继续创造属于这片土 地的奇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 分) A.诧异 呜咽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B.惩罚 挚痛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C.澜语 默契 马革裹尸 慷慨淋漓 D.斑斓 愧怍 大庭广众 可歌可泣 解析:C 项“澜”应为“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 分) 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 ....,气势磅礴。 B.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C.他做事很少潜心贯注,总是一副心不在焉 ....的样子。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小明不以为然 ....,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解析:A 项“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 屋等密集。用在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 分) A.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B.“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C.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解析:D 项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 A.承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避暑山庄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把“季节”改为“地方”:B项语序不当,先“指出”后“纠正”:C项“表 示”和“兴趣”搭配不当。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3分) ①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竞不是大海。 ②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③可是,人们竞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④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⑤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 分。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 解析:第②句提出要讨论的观点,应排第一位,第⑤句“殊不知”点明观点错误,排在第二位, 据此可知C项正确。 7.名句默写。(8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王。 (4)《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 情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千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 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 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 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 分) A.承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避暑山庄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解析:A 项搭配不当,把“季节”改为“地方”;B 项语序不当,先“指出”后“纠正”;C 项“表 示”和“兴趣”搭配不当。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3 分) ①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②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③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④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⑤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 分。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 解析:第②句提出要讨论的观点,应排第一位,第⑤句“殊不知”点明观点错误,排在第二位, 据此可知 C 项正确。 7.名句默写。(8 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 情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 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 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 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这段文字出自老舍(舒庆春)的小说《骆驼祥子》。 (2)文中A处人物是刘四爷,B处人物是虎妞。 二、阅读与感悟(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 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进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出了诗人隐居山林 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夫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奉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椰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 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 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 怨。”乃广约众人,写立券誓,令杨养息三日。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奉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 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衰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 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
(1)这段文字出自老舍(舒庆春)的小说《骆驼祥子》。 (2)文中 A 处人物是刘四爷,B 处人物是虎妞。 二、阅读与感悟(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3 分) 答案: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 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进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出了诗人隐居山林 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 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 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 怨。”乃广约众人,写立券誓,令杨养息三日。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 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 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自登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3)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4)但见杨双膝跪地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拳打砖墙 B.睨之久而不去旁睨而揶揄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老人自缚于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答案:(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案:杨二故意在十步外积蓄力量,奋力一拳向老人打去。 1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 训?(4分) 答案:(示例)相似之处: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教训:一个人即使有长 处也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实认 真,勤学苦练,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要迷信权威 王选① ①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优势。我在年轻的时候有 过两次创造高峰,一次是26岁时,当我懂得软件和硬件之后,在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还有一 次是在我38岁从事激光照排这个项目的时候。 ②那时我是一个无名小人物,有一些号称“权威”的人就来指挥我,说你这该怎么做,那 该怎么做。其实他文献看得不如我多,在一线干活更不如我多。好在我往往能说服别人,然后 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有时碰到对方对我不太了解,我又不便去说服,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 度;一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也不太懂,我还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做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公亦以此自矜. 自夸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3)康肃忿然..曰 气愤的样子 (4)但.见杨双膝跪地 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3 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 B.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老人自缚于.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答案:(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案:杨二故意在十步外积蓄力量,奋力一拳向老人打去。 1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 训?(4 分) 答案:(示例)相似之处: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 教训:一个人即使有长 处也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实认 真,勤学苦练,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要迷信权威 王选① ①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优势。我在年轻的时候有 过两次创造高峰,一次是 26 岁时,当我懂得软件和硬件之后,在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还有一 次是在我 38 岁从事激光照排这个项目的时候。 ②那时我是一个无名小人物,有一些号称“权威”的人就来指挥我,说你这该怎么做,那 该怎么做。其实他文献看得不如我多,在一线干活更不如我多。好在我往往能说服别人,然后 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有时碰到对方对我不太了解,我又不便去说服,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 度;一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也不太懂,我还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做
③现在我过了60岁。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这样一 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头是没有0岁的权威的。而 60岁左右犯错误的,却不乏其人。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王安,年轻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60 岁左右,开始犯错误,如坚持跟IBM2对着干,坚持不生产和IB酬兼容的计算机,搞自己自成体 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网络都是“wang.net”,不能跟人家兼容,这么一个决策上的错误, 再加上封建意识,相信虎父焉有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提拔到总 裁的位置上。结果股民联名告状,说王安把中国的裙带关系搞到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里去了, 他不得不把儿子弄下来,结果元气大伤。王安去世前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趋势,最终破 产了。 ④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个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成了 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 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⑤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的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一般来说,院士者, 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 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 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 很难有60岁的权威。 ⑥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崇尚权威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新兴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崇 尚权威,而要更多地关注小人物。今天北大方正研究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7岁,方正的技术 总管已经不再是我,而是一位40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这些年轻人有权决定方向,我不去千 扰他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获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②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世称“蓝色巨人”。2001年与惠 普(P)合并。 15.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一句话。(3分) 答案:在高新技术的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16.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增强说服力。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 些事例进行概括。(4分) 正面事例:
③现在我过了 60 岁。从 55 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这样一 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头是没有 60 岁的权威的。而 60 岁左右犯错误的,却不乏其人。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王安,年轻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 60 岁左右,开始犯错误,如坚持跟 IBM②对着干,坚持不生产和 IBM 兼容的计算机,搞自己自成体 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网络都是“wang.net”,不能跟人家兼容,这么一个决策上的错误, 再加上封建意识,相信虎父焉有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提拔到总 裁的位置上。结果股民联名告状,说王安把中国的裙带关系搞到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里去了, 他不得不把儿子弄下来,结果元气大伤。王安去世前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趋势,最终破 产了。 ④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个小人物。一到 60 岁,忽然成了 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 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⑤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的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一般来说,院士者, 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 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 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 很难有 60 岁的权威。 ⑥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崇尚权威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新兴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崇 尚权威,而要更多地关注小人物。今天北大方正研究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 27 岁,方正的技术 总管已经不再是我,而是一位 40 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这些年轻人有权决定方向,我不去干 扰他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获 200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②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世称“蓝色巨人”。2001 年与惠 普(HP)合并。 15.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一句话。(3 分) 答案:在高新技术的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16.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增强说服力。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 些事例进行概括。(4 分) 正面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