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金属疲劳”不容忽视》,完成第1820题。(共6分) “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 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 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 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 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 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 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 断裂。 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 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 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 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 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 件就会全部毁坏 ③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 的落后,还不能査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 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 对付这个大敌。 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増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 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 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 “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 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 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 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 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 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1-2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 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 理由。(2分)
八年级(上)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金属疲劳”不容忽视》,完成第 18~20 题。(共 6 分) “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 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 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 年 5 月 25 日,华航波音 747-200 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 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 225 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 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 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 1938~1942 年的 4 年时 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 40 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 断裂。 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 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 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 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 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 件就会全部毁坏。 ③早在 100 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 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 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 对付这个大敌。 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 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 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 “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 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 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 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 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 一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 1―2 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 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 理由。(2 分)
答 19.文章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増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 分) 【材料】 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 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单就桥梁而言”,就无法与前面的“普遍的现象”相呼应 同时使后面的 损坏”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共2分。与“普遍的现象”相呼应1分,“缺少了涉及的对象”1分) 19.添加稀土金属“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 (共2分。每类办法1分) 20.答案示例: 工作人员设计金属构件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就避免金属 构件外形成 为应力集中区,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增加表面光洁度,也就是防止表面存在问 题而产生 裂纹。这两种做法都达到了防止金属疲劳的目的。 (共2分。原理1分,结合材料解释1分) (二)阅读《野火烧不尽》,完成第18~20题。(6分)
答: 19.文章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 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 分) 【材料】 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 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单就桥梁而言”,就无法与前面的“普遍的现象”相呼应; 同时使后面的 “损坏”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共 2 分。与“普遍的现象”相呼应 1 分,“缺少了涉及的对象”1 分) 19.添加稀土金属 “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 (共 2 分。每类办法 1 分) 20.答案示例: 工作人员设计金属构件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就避免金属 构件外形成 为应力集中区,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增加表面光洁度,也就是防止表面存在问 题而产生 裂纹。这两种做法都达到了防止金属疲劳的目的。 (共 2 分。原理 1 分,结合材料解释 1 分) (二)阅读《野火烧不尽》,完成第 18~20 题。(6 分)
野火烧不尽 ①2009年8月,洛杉矶安吉利斯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洛杉矶历史上最大 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掉了约6万公顷的林地,占整片森林的20%以上。这场大 火的起因是有人纵火,这并不意外。除了被囚申点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 引起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与森林的接触日益紧密,森林野火发生的频 率也就越高 ②一场火灾要能发生和维持,取决于温度、燃料和氧气三要素。这三要 素只要缺了一个,火就无法传播。在这些要素中,影响野火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燃 料:树木的湿度、形状、大小、多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的排列状况等。 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火势:风能把火吹旺,雨能把火浇灭,河流能阻碍火 的传播……那么,有没有什么规律能让我们预测一场大规模的野火的发生呢? ③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野火进行模拟。他们随 机在网格上种虚拟的树,每格一棵,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格上的树就逐渐地多起 来。然后,每隔一定数量,程序就往网格上扔下一根虚拟的火柴,扔在哪里也是 随机的。如果扔的那个格子上有树,树就被点燃了。如果这棵树相邻的四个格子 上有树,火就传了过去。 ④他们反复地运行这个程序,统计每次虚拟野火的规模,又统计了发生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野火,发现大规模野火的发生实际是不可预测的。 ⑤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却对如何控制野 火的规模很有启发。他们用不同的点火频率进行模拟。有的模拟每种125棵树扔 根火柴,有的每种500棵树扔一根火柴,有的则每种2000棵树才扔火柴。点 火的频率越低,发生大火的频率就越高。在频率低到每种2000棵树才扔火柴I 这时网格上己密密麻麻布满了树,扔下的火柴通常点燃大量的树木,在许多情况 下甚至烧光了所有的树。可见,森林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⑥野火也是森林自然生态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任何野火都强行扑灭, 这样做实际上是让森林处于更不稳定的状态:森林里充满了老树、死树、矮树、 野草,地面堆满了树枝、树皮、枯叶,这些全都是上好的燃料,只要有了火源, 就会熊熊燃烧起来,不可抑制地蔓延开去。如果我们早认识到这一点,也许,许 多森林大火就可以避免了。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几个字不能删去 的理由。(2分) 19.文章第③⑤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再 说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不超过15个字)(2分)
野火烧不尽 ①2009 年 8 月,洛杉矶安吉利斯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洛杉矶历史上最大 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掉了约 6 万公顷的林地,占整片森林的 20%以上。这场大 火的起因是有人纵火,这并不意外。除了被闪电点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为 引起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与森林的接触日益紧密,森林野火发生的频 率也就越高。 ②一场火灾要能发生和维持,取决于温度、燃料和氧气三要素。这三要 素只要缺了一个,火就无法传播。在这些要素中,影响野火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燃 料:树木的湿度、形状、大小、多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的排列状况等。 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火势:风能把火吹旺,雨能把火浇灭,河流能阻碍火 的传播……那么,有没有什么规律能让我们预测一场大规模的野火的发生呢? ③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野火进行模拟。他们随 机在网格上种虚拟的树,每格一棵,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格上的树就逐渐地多起 来。然后,每隔一定数量,程序就往网格上扔下一根虚拟的火柴,扔在哪里也是 随机的。如果扔的那个格子上有树,树就被点燃了。如果这棵树相邻的四个格子 上有树,火就传了过去。 ④他们反复地运行这个程序,统计每次虚拟野火的规模,又统计了发生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野火,发现大规模野火的发生实际是不可预测的。 ⑤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却对如何控制野 火的规模很有启发。他们用不同的点火频率进行模拟。有的模拟每种 125 棵树扔 一根火柴,有的每种 500 棵树扔一根火柴,有的则每种 2000 棵树才扔火柴。点 火的频率越低,发生大火的频率就越高。在频率低到每种 2000 棵树才扔火柴时, 这时网格上已密密麻麻布满了树,扔下的火柴通常点燃大量的树木,在许多情况 下甚至烧光了所有的树。可见,森林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⑥野火也是森林自然生态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任何野火都强行扑灭, 这样做实际上是让森林处于更不稳定的状态:森林里充满了老树、死树、矮树、 野草,地面堆满了树枝、树皮、枯叶,这些全都是上好的燃料,只要有了火源, 就会熊熊燃烧起来,不可抑制地蔓延开去。如果我们早认识到这一点,也许,许 多森林大火就可以避免了。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几个字不能删去 的理由。(2 分) 19.文章第③~⑤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再 说明□□□□□□□□□□□□□□□(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及材料的相关内容,为森林管理员提出两条合理 的防火建议。(2分) 【材料一】 黄石公园是美国国家森林公园,70年代以来,对野火采取零容忍政策, 旦发现野火就尽量将其扑灭,平静了十几年,一直没有什么事,效果很好。然 而在1988年,黄石公园突发大火,烧掉了32万公顷的森林,占黄石公园面积的 36%,损失惨重。 【材料二】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火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自然现象。 小的野火对森林防火有利,因为它有助于烧掉大树间的野草灌木。人类如能正确 对待轻度的森林野火,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火烧,这样就有可能减少森林大 火的发生。 建议 建议二:② 参考答案 (二)说明文阅读(共6分) 18.答案示例 如果删掉“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方面无法说明前面“人为引起”是包含 故意纵火和无意点燃两种情况的;另一方面,也无法强调是人类的活动导致森 林野火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一事实。 (共2分。共两方面,每方面1分) 19.答案示例:大规模野火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 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 就越严重 (共2分) 20.答案示例: ①对野火不要全都扑灭。 ②管理人员可以有选择有控制地放火烧掉一部分森林 (共2分。每条建议1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及材料的相关内容,为森林管理员提出两条合理 的防火建议。(2 分) 【材料一】 黄石公园是美国国家森林公园,70 年代以来,对野火采取零容忍政策, 一旦发现野火就尽量将其扑灭,平静了十几年,一直没有什么事,效果很好。然 而在 1988 年,黄石公园突发大火,烧掉了 32 万公顷的森林,占黄石公园面积的 36%,损失惨重。 【材料二】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火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自然现象。 小的野火对森林防火有利,因为它有助于烧掉大树间的野草灌木。人类如能正确 对待轻度的森林野火,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火烧,这样就有可能减少森林大 火的发生。 建议一:_①_ 建议二:_②_ 参考答案 (二)说明文阅读(共 6 分) 18.答案示例: 如果删掉“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方面无法说明前面“人为引起”是包含 故意纵火和无意点燃两种情况的;另一方面,也无法强调是人类的活动导致森 林野火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一事实。 (共 2 分。共两方面,每方面 1 分) 19. 答案示例:大规模野火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 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 就越严重 (共 2 分) 20. 答案示例: ①对野火不要全都扑灭。 ②管理人员可以有选择有控制地放火烧掉一部分森林。 (共 2 分。每条建议 1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共8分) ①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 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 干一场。据统计,到2006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12000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 天制造4000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2010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12% ②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 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 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 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 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増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 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 生副产品一—“淡化废水”。 ③淡化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 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一一中东地区就显 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50%海水的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1000多 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 秒钟可以生产115立方米的氵 年每秒制造1000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如此发 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 ④淡化废水还会改变海洋的温度。利用电厂余热进行淡化、制盐及盐化 工产品的提取具有很髙的经济价值,但废海水中的热能会使局部海域水温升高, 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髙度密集,从而产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大量 死亡。海水水温的升髙还会使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 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⑤淡化废水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 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 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 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低于每升100微克)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 ⑥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 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 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关 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淡化废水对水下生物造成很大破坏的因素 有哪些?(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7—19 题。(共 8 分) ①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 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 干一场。据统计,到 2006 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 12000 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 天制造 4000 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 2010 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 12%。 ②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 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 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 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 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 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 生副产品——“淡化废水”。 ③淡化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 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 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 50%海水的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 l000 多 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 秒钟可以生产 115 立方米的淡水,并每秒制造 1000 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如此发 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 ④淡化废水还会改变海洋的温度。利用电厂余热进行淡化、制盐及盐化 工产品的提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废海水中的热能会使局部海域水温升高, 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从而产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大量 死亡。海水水温的升高还会使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 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⑤淡化废水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 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 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 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低于每升 100 微克)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 ⑥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 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 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关 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淡化废水对水下生物造成很大破坏的因素 有哪些?(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