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水分活度(Aw) 微生物 细菌 酵母 霉菌 耐盐细菌 耐干燥/高 渗透酵母 A.=Po Aw >0.90 >0.87 >0.80 >0.75 >0.60 ② 水分:食品中水分影响脂类的氧化、非酶褐变、酶促反应 及微生物生长。Aw<0.5时,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 性质 ③ 酶:新鲜的动植物食品含有各种酶,在适宜条件下会继续 进行某些生化过程,分解或转化食品中的成分,加速食品 腐败变质。如:肉的后熟,粮食、果蔬的呼吸等。 16
16 2.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食品 性质 ② 水分:食品中水分影响脂类的氧化、非酶褐变、酶促反应 及微生物生长。Aw<0.5时,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 0 A w p p = 微生物 细菌 酵母 霉菌 耐盐细菌 耐干燥/高 渗透酵母 Aw >0.90 >0.87 >0.80 >0. 75 >0.60 ③ 酶:新鲜的动植物食品含有各种酶,在适宜条件下会继续 进行某些生化过程,分解或转化食品中的成分,加速食品 腐败变质。如:肉的后熟,粮食、果蔬的呼吸等。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水分活度(Aw)
2.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④ 渗透压:微生物细胞内水分的影响;改变体系H;影响 食品 性质 微生物代谢平衡。注意嗜盐菌、耐糖菌。 食品完整性。 o 易保存的食品和易腐败变质的食品 17
17 2.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食品 性质 ④ 渗透压:微生物细胞内水分的影响;改变体系pH;影响 微生物代谢平衡。注意嗜盐菌、耐糖菌。 ⑤ 食品完整性。 易保存的食品和易腐败变质的食品
2.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 ① 温度:温度高接近微生物 在搔氏100度大部份细密己死亡·一100℃ 的生长温度,繁殖快。 翻熟食物時食物應熟至70度以上·一70℃ ② 氧气:在有氧条件下,微 熟的度物保持在骚氏63度以上, 细茵開始死亡· 生物生长繁殖快;在缺氧 摄氏5度至63度,尤其在室谧, 909 茵生長繁殖得最快· 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繁殖 5℃ 本满食物應保持在摄氏5度以下 缓慢。 0℃ 细苗不能生長繁殖。 束藏物的正確温度是摄氏零下18 .180 ③ 湿度:湿度大,繁殖快。 度至23度·南藏温度可以抑制期菌 生最。 230 ④ 光照:光照加快氧化变质。 18
18 2.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 ① 温度: 温度高接近微生物 的生长温度,繁殖快。 ② 氧气:在有氧条件下,微 生物生长繁殖快;在缺氧 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繁殖 缓慢。 ③ 湿度:湿度大,繁殖快。 ④ 光照:光照加快氧化变质
2.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微生物因素 ① 微生物有能分解食品的酶,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 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将已吸收到细 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滋 味和气味。 ② 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引起腐败变质的细菌主要有: 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 菌属、肠杆菌科各属、弧菌属和黄杆菌属、嗜盐杆菌属和嗜盐球菌属、 乳杆菌属。 19
19 2.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微生物因素 ① 微生物有能分解食品的酶,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 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将已吸收到细 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滋 味和气味。 ② 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引起腐败变质的细菌主要有: 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 菌属、肠杆菌科各属、弧菌属和黄杆菌属、嗜盐杆菌属和嗜盐球菌属、 乳杆菌属
2.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不 良条件下的分解代谢过程和自身组织酶的生化过程。 蛋白质的分解 脂肪的分解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富含蛋白质食品; ·油脂的水解(甘油 ·纤维素、半纤维素、 ·蛋白质在微生物 和脂肪酸)氵 淀粉、糖原、单糖 的作用下,首先 ·油脂的氧化(醛、 和双糖; 分解为肽、氨基 酮、酸等)。 ·分解时产生单糖、 酸、胺、硫化氛、 醇、醛、酮、羧酸、 硫醇、吲哚、粪 ·脂肪饱和度、紫外 CO2和水; 臭素和醛等物质。 线、氧、水分、抗 氧化剂及金属离子。 ·食品酸度升高、产 气、带甜味、有醇 类气味。 20
20 2.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过程 鉴定指标 卫生学意义 控制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不 良条件下的分解代谢过程和自身组织酶的生化过程。 蛋白质的分解 •富含蛋白质食品; •蛋白质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首先 分解为肽、氨基 酸、胺、硫化氛、 硫醇、 吲哚、粪 臭素和醛等物质。 脂肪的分解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油脂的水解(甘油 和脂肪酸); •油脂的氧化(醛、 酮、酸等)。 •脂肪饱和度、紫外 线、氧、水分、抗 氧化剂及金属离子。 •纤维素、半纤维素、 淀粉、糖原、单糖 和双糖; •分解时产生单糖、 醇、醛、酮、羧酸、 CO2和水; •食品酸度升高、产 气、带甜味、有醇 类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