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m与V的意义 1)米氏常数是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即稳态时的平衡 常数。是V=1/2V时的底物浓度,故又称半速度常 数 (1)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性质有关,而 酶作用原理 与酶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m值不同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 个特定的Km值 (3)同一种酶的几种底物中,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 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2)最大酶反应速率r1mx=k3CEt。它表示了当全部的酶 都成复合物状态时的反应速率
3、Km与Vmax的意义 1) 米氏常数是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即稳态时的平衡 常数。是V =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故又称半速度常 数。 (1)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性质有关,而 与酶浓度无关。不同的酶, Km值不同。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 一个特定的Km值。 (3)同一种酶的几种底物中, 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 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2) 最大酶反应速率rp,max=k3 CEt。它表示了当全部的酶 都成复合物状态时的反应速率。 二 、 酶 作 用 原 理
几种酶的米氏常数值 酶 底物 K/(molL- 过氧化氢酶 HO2 2.5×10-2 葡萄糖 1.5×10 己糖激酶 果糖 1.5×10 谷氨酸 1.2×104 谷氨酸脱氢酶 a-酮戊二酸 2.0×10-3 酶 a-淀粉酶 淀粉 6.0 作 葡萄糖-6-磷酸脱气酶 59%10 5 葡萄糖-6-磷酸 用 磷酸已糖异构酶 7.0×10-4 尿素酹 尿素 2.5×102 原 N-苯甲酰酚氨酰胺 2.5×103 理 胰凝乳蛋白酶 N-甲酰酪氨酰胺 1.2×102 N-乙酰酪氨酰胺 3.2×10-2 甘氨酰酩氨酰胺 12.2×102 蔗糖 2.8×10 蔗糖酶 棉子糖 3.5×10 麦芽糖酶 麦芽糖 2.1×101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3.5×105
二、酶作用原理
4、Km与Vmax的测定 测定Km和V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Lineweaver Burk的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 取米氏方程式的倒数形式: 斜率=Km/max 酶作用原理 1/m11 Vmax s Vmax 之 -1/Km 1/Vmax 00 810 1/S](1/mmoLL)
4、Km与Vmax的测定 测定Km和V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Lineweaver– Burk的作图法 — 双倒数作图法。 1 Km 1 1 ⎯⎯⎯ = ⎯⎯ ⎯⎯⎯ + ⎯⎯ V Vmax [S] Vmax 取米氏方程式的倒数形式: -4 -2 0 2 4 6 8 10 0.0 0.2 0.4 0.6 0.8 1.0 1/[S](1/mmol.L-1) 1/v 1/Vmax 斜率=Km/Vmax -1/Km 二 、 酶 作 用 原 理
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pH; 温度; 3、酶浓度 酶作用原理 4、抑制剂的影响 不可逆抑制与可逆扣制的区分 )竞争性抑制;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3)反竞争抑制;4)底物抑制 5、底物的浓度
(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pH; 2、温度; 3、酶浓度; 4、抑制剂的影响 不可逆抑制与可逆抑制的区分 1)竞争性抑制; 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3)反竞争抑制; 4)底物抑制 5、底物的浓度 二 、 酶 作 用 原 理
(一)酶的生产 1对酶源的要求 2微生物作为酶的优势 酶的生产及分离纯化 3对酶生产菌的要求 二)酶的分离纯化 1酶提取 2酶分离纯化的沉淀技术 3酶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 4酶分离纯化的电泳技术
(一)酶的生产 1.对酶源的要求 2.微生物作为酶的优势 3.对酶生产菌的要求 (二)酶的分离纯化 1.酶提取 2.酶分离纯化的沉淀技术 3.酶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 4.酶分离纯化的电泳技术 三 、 酶 的 生 产 及 分 离 纯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