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分 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分) 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 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1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 丝状物质一—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 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 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 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 粒细胞内部的DNA 临沂 放射性同位素一一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 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 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 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钚、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 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 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 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 a射线、B射线、Y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 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 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 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 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 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 /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 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 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 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 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 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 分) 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 分) 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 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12.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 丝状物质——DNA 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 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 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 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 粒细胞内部的 DNA。 临沂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 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 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 位素约 300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 1500 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 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 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 14、钴 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 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 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 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 1 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 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 的碘 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铯 137 为 30 年,鈈 239 为 24000 年,铀 238 则为 44.7 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 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 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 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 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 x 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 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 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 年第 5 期,有删改)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 射性更强。 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 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 自然的影响不大。[来源:学科网] 20.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 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 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 16.(1)放射同位素(2)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3)放射线的应用 17.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示例1.列数字。如: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 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 种以上。作用: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比稳定同位素品种多 的特点。2.举例子。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 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作用:列举 典型示例,用事实说话,更具体真切地说明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这 特点,易于读者理解。3.作诠释。如: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作用:通过诠释对同位素具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特点进 行了解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18.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 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19.B 20.提示:核能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优点:它不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 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种种弊端,如 福岛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 相信科学,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核能源。 潍坊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 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一一这让我们感 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一一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 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 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 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 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 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 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 分) 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 分) 19. 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 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 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 自然的影响不大。[来源:学科网] 答:【 】 20.2011 年 3 月 22 日,日本发生 9.0 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 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 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 分) 16.⑴放射同位素⑵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⑶放射线的应用 17.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示例 1.列数字。如: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 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300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 1500 种以上。作用: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比稳定同位素品种多 的特点。2.举例子。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 131 的半衰期 约为 8 天,铯 137 为 30 年,鈈 239 为 24000 年,铀 238 则为 44.7 亿年。作用:列举 典型示例,用事实说话,更具体真切地说明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这一 特点,易于读者理解。3.作诠释。如: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作用:通过诠释对同位素具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特点进 行了解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18.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 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19.B. 20.提示:核能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优点:它不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 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种种弊端,如 福岛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 相信科学,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核能源。 四、 潍坊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 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 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 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 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 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 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 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 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 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 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 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 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从里的 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虫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 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 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 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回答这一问题。(3分) 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18.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9.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晩,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 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 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山西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 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 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 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髙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 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 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 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 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 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 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 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 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 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 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 年第 12 期,有改动) 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 分) 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 分) 2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回答这一问题。(3 分) 2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 分) 18.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9 . 都 是 通 过 自 身 的 运 动 或 周 围 物 体 的 运 动 来 看 世 界 的 。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 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 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山西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 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 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 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 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 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 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 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 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 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 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 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 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 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 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 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 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 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 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 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 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 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 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 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 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 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 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3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 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 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 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 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 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 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 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 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 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 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 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 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 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 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 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 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 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 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 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 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 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 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 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不能去掉。(1 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 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
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 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25.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分) 知识 知识二 19.he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分) 20.举例子(2分) 21.B (2分) 22.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 即可)(3分)[来源:学科|网] 23.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分) 24.C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 赏水平。(3分) 26.知识一: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 的风采 知识三: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 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 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 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 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
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 分)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 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 分) 25.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 分) 知识一: 知识二: 19. hè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 分) 20. 举例子 (2 分) 21. B (2 分) 22.不能去掉。(1 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 即可) (3 分)[来源:学|科|网] 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 分)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 赏水平。 (3 分) 26.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 的风采。 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 4 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 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 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 1/7000 纳米的碳纤维 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 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 37℃、pH 为 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