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倮计划 第18-19次髁 【教学银题】:第一章鲁力喾的基本念 【微学的】:了解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任务和地位,掌握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微学重点及处羶方法】: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处理方法:详细讲解 【喾卓点及处理方法】:矢量的表示方法 处理方法:画图分析讲解 【学方法】:讲授法 【敬具】:三角板 【时间台配】:引入新课5min 新课80min 小结、作业5min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第 18-19 次课 【教学课题】: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任务和地位,掌握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处理方法: 详细讲解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矢量的表示方法。 处理方法: 画图分析讲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三角板 【时间分配】: 引入新课 5min 新课 80 min 小结、作业 5min
第18究磲 【繩乖启发罗幽新爆】 力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用物理,数学等基础知 识来分析机械的受力情况,计算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 平衡时作用力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力系的合成和分解,力系的平 衡条件。 【新课内客】 绪论 内容:静力学、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三部分。 性质: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和实验是理论发展的基础。 2、用抽象化的方法建立力学模型。 3、在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公理、定律和基本假设,借用 数学工具,通过演绎和推理的方法,考虑问题的具体条件,得 到有用的定理和结论。 第一章力学的基本衙宠(1 1.1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 18 次课 【提示启发 引出新课】 力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用物理,数学等基础知 识来分析机械的受力情况,计算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 平衡时作用力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力系的合成和分解,力系的平 衡条件。 【新课内容】 绪 论 内容:静力学、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三部分。 性质: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和实验是理论发展的基础。 2、用抽象化的方法建立力学模型。 3、在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公理、定律和基本假设,借用 数学工具,通过演绎和推理的方法,考虑问题的具体条件,得 到有用的定理和结论。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 1.1 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 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外效应; 力使物体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 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重力、压力、摩擦力等 力对物体的效应(外效应和内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 点,这三者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力矢量。 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 线段的方位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始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力的国际单 位为[牛顿](N)
1.1.1 力的概念 1. 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 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外效应; 力使物体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 2. 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 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重力、压力、摩擦力等。 力对物体的效应(外效应和内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 点,这三者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力矢量。 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 线段的方位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始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力的国际单 位为[牛顿](N)
3.力系与等效力系 若干个力组成的系统称为力系。 如果一个力系与另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 互称为等效力系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 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已知分力求其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其分力的过程 称为力的分解。 4.平衡与平衡力系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若一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1.2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
3.力系与等效力系 若干个力组成的系统称为力系。 如果一个力系与另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 互称为等效力系。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 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已知分力求其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其分力的过程 称为力的分解。 4.平衡与平衡力系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若一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1.2 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实际物体在力的 作用下,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形。但微小变形对所研究物体的平衡问 题不起主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可以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 静力学中研究的物体均可视为刚体 1.2静力学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例如在绳索两端施加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拉力时可以平衡,但 受到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 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 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实际物体在力的 作用下,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形。但微小变形对所研究物体的平衡问 题不起主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可以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 静力学中研究的物体均可视为刚体。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例如在绳索两端施加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拉力时可以平衡,但 受到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 的作用。 推论 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 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