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中招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卷 积累与运用(共27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应届/应聘暴露/锋芒毕露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烟蒂/取缔玷污/如坐针毡孜孜不倦/胜券在握 C.停泊/湖泊处理/处心积虑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D.洁癖/开辟负荷/一丘之貉供过于求/共商国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迟钝 压岁钱 莫衷一是按步就班 B.企盼 元宵节 迫不急待吹毛求疵 安详 打牙祭 一反既往 鼓作气 D.锻炼 里程碑 截然不同责无旁待 3.古诗文默写。(8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对偶句是: (4)乡愁,是我们的民族记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心切但又因功业未成而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李 商隐《夜雨寄北》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异乡时 展读家书、夜雨难眠的惆怅 4.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朗诵活动,你认为下面四种字体哪一种最适合作宣传海报的标题 用字?请先指出你所选的是一种什么书法字体,然后简要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3分) 詩詞访词戬丽诗词 我选 ,这是 字体,我选择它的理由是: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根据作品内容,概括鲁迅先生在 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作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2根据下面节选出的名著语段,写出相关人物的名称。 文段 人物 (他)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 曾嘱咐与我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 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①文中“俺”是 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 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 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文段 人物 现在,他身体彻 活着还 有什么用呢?……他慢慢掏出手 枪…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①文中“他”是 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 “我同你说过我独立了,先生,而 且很有钱,我自己可以作主。”“那你愿①文中“我”是 意同我呆在一起?”“当然
1 2018 年初中中招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应.届/应.聘 暴露./锋芒毕露. 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烟蒂./取缔. 玷.污/如坐针毡. 孜孜不倦./胜券.在握 C.停泊./湖泊. 处.理/处.心积虑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D.洁癖./开辟. 负荷./一丘之貉. 供.过于求/共.商国是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 ) A.迟钝 压岁钱 莫衷一是 按步就班 B.企盼 元宵节 迫不急待 吹毛求疵 C.安详 打牙祭 一反既往 一鼓作气 D.锻炼 里程碑 截然不同 责无旁待 3. 古诗文默写。(8 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愁,是我们的民族记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心切但又因功业未成而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李 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异乡时 展读家书、夜雨难眠的惆怅。 4.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朗诵活动,你认为下面四种字体哪一种最适合作宣传海报的标题 用字?请先指出你所选的是一种什么书法字体,然后简要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3 分) 我选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字体,我选择它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根据作品内容,概括鲁迅先生在 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作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节选出的名著语段,写出相关人物的名称。 文段 人物 (他)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 曾嘱咐与我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 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 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 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 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①文中“俺”是 ______________ 文段 人物 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活着还 有 什 么 用 呢 ? … … 他 慢 慢 掏 出 手 枪……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 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 弟!” ①文中“他”是 ______________ “我同你说过我独立了,先生,而 且很有钱,我自己可以作主。”“那你愿 意同我呆在一起?”“当然——除非你反 ①文中“我”是
付。我愿当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 管家……侍候你,成为你的眼睛和双 菩萨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 卷帘大将临凡,也是我劝化的善信,教①文中“妖怪” 他保护取经之辈。你若肯说出是东土取 经人呵,他决不与你争持,断然归顺是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必由之的咽喉。《博雅》中说:“门,守也。”它道出了“门”的另~功能防守,防寒防盗 避邪祟。因此,门也关乎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新春伊始,人们要贴门神、贴对联(门对).一则驱 鬼避邪,一则喜庆热闹,由此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联文化 【材料二】古代的典章制度对门的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规定,仅从住 性,个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矩建筑中世行严格的等 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州、县城门依次递减 【材料三】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按等 级地位有“豪门”“寒门”之分。“门”这个建筑构件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至今还流传有“光耀 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 “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因此对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 用与“门 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打开心门,用包容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打 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 )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请根据所给材料的信息,推断古城的等级。(2分) (2)请将下面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春风自有常入户明月为扫门喜延 (3)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家庭标志”和“词义发展”两方面,简要淡谈你对“门”的认识。(4 分) ①“家庭标志”方面 ②“词义发展”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5分) 父亲的鸡啼声 我不信,对父亲说不可能。这是城里最现代化的全封闭住宅小区,怎么可能允许住户养鸡呢? 户们养什么的都有 发情,和乡下的老家没两样。那里只有单位分的一间房,厨房、卫 生间都是公共的,父亲来了没法住。现在,我换了大房子,就把住在老家的父亲接来住。可父亲 连几天都说听到了鸡啼声,害得他睡不好觉 父亲还说,这鸡啼声不如乡下老家的公鸡打鸣洪亮、清脆,听着涩涩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开始,我觉得肯定是父亲刚从乡下老家来,一下子不适应这城市的生活,出现了幻听。连续听父亲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决定趁周 看有没有人养鸡 心亲整天想着这 于是,我用几天时间带着父亲问了个遍,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甚至小区周边,都没听说谁家 养鸡。这一大圈,把我累得够呛 连几天,父亲没说什么,总是坐在阳台上一动不动。我有点奇怪。父亲说除了周末出去找鸡 没听到鸡啼,这些天依旧听到鸡啼。我有点担心了。我们一家人都没听到,为什么就父亲一个人听 到鸡啼呢?会不会… 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耳朵,折腾了一上午,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第二天,父亲仍说 听见了鸡啼!没奈何,当天晚上,我决定和父亲睡一张床。父亲和我聊了村里的很多事,开始我还 是饶有兴趣,后来,睡意渐浓,而父亲依然兴致不减,我只好推说明天要上班,父亲才打住话头 我一觉醒来,发觉父亲仍在翻身。我迷迷糊糊问他,他说睡不着。睡梦中的我被父亲推醒,说让我 听鸡啼声。我一骨碌坐起身,不禁哑然失笑,告诉他这是楼下那户人家的闹钟声。他家儿子今年考
2 对。我愿当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 管家……侍候你,成为你的眼睛和双 手。” ______________ 菩萨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 卷帘大将临凡,也是我劝化的善信,教 他保护取经之辈。你若肯说出是东土取 经人呵,他决不与你争持,断然归顺 矣。” ①文中“妖怪” 是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8 分) 【材料一】门(“門”),象形字。古代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是人们“人必由之,出 必由之”的咽喉。《博雅》中说:“门,守也。”它道出了“门”的另~功能——防守,防寒防盗 避邪祟。因此,门也关乎一家人的吉凶祸福。新春伊始,人们要贴门神、贴对联(门对).一则驱 鬼避邪,一则喜庆热闹,由此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联文化。 【材料二】古代的典章制度对门的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规定,仅从住 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有红色、绿色和黑色之别,红色被赋 予了高贵的意义,豪门大户多用朱门。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中,也有严格的等级,《营 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州、县城门依次递减。 【材料三】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按等 级地位有“豪门”“寒门”之分。“门”这个建筑构件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至今还流传有“光耀 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 “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因此对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人们也用与“门”有关 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打开心门,用包容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打开国 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请根据所给材料的信息,推断古城的等级。(2 分) 图一:______①_______ 图二:______②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 分) 春风 自有 常入户 明月 为扫门 喜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家庭标志”和“词义发展”两方面,简要淡谈你对“门”的认识。(4 分) ①“家庭标志”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词义发展”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5 分) 父亲的鸡啼声 父亲进城的第二天就告诉我,他听到了鸡啼的声音。 我不信,对父亲说不可能。这是城里最现代化的全封闭住宅小区,怎么可能允许住户养鸡呢? 父亲坚持说听到了鸡啼声,我说你准是想起了我原来住的地方。那里没有围墙,没有物业,住 户们养什么的都有,鸡鸣狗叫猫发情,和乡下的老家没两样。那里只有单位分的一间房,厨房、卫 生间都是公共的,父亲来了没法住。现在,我换了大房子,就把住在老家的父亲接来住。可父亲一 连几天都说听到了鸡啼声,害得他睡不好觉。 父亲还说,这鸡啼声不如乡下老家的公鸡打鸣洪亮、清脆,听着涩涩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开始,我觉得肯定是父亲刚从乡下老家来,一下子不适应这城市的生活,出现了幻听。连续听父亲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决定趁周末去周围打听一下,看有没有人养鸡,省得父亲整天想着这事。 于是,我用几天时间带着父亲问了个遍,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甚至小区周边,都没听说谁家 养鸡。这一大圈,把我累得够呛。 一连几天,父亲没说什么,总是坐在阳台上一动不动。我有点奇怪。父亲说除了周末出去找鸡 没听到鸡啼,这些天依旧听到鸡啼。我有点担心了。我们一家人都没听到,为什么就父亲一个人听 到鸡啼呢?会不会… 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耳朵,折腾了一上午,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第二天,父亲仍说 听见了鸡啼!没奈何,当天晚上,我决定和父亲睡一张床。父亲和我聊了村里的很多事,开始我还 是饶有兴趣,后来,睡意渐浓,而父亲依然兴致不减,我只好推说明天要上班,父亲才打住话头。 我一觉醒来,发觉父亲仍在翻身。我迷迷糊糊问他,他说睡不着。睡梦中的我被父亲推醒,说让我 听鸡啼声。我一骨碌坐起身,不禁哑然失笑,告诉他这是楼下那户人家的闹钟声。他家儿子今年考
大学,每天要早起复习功课。这件事儿是和我们楼上楼下打过招呼的。没想到闹钟居然设置成公鸡 的啼鸣声,难怪父亲说这声音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A】这机械的声响,怎么可能和乡下自家养的 公鸡报晓一样呢! 我以为父亲这下肯定会安心在我家住下去。乡下就一老房子,父亲不在我这儿安心养老,还能 怎样! 动过了一段时间,父亲说听到狗叫声了:几天后,又说听到两只猫在打架。我说肯定是您老没事 瞎想折腾出来的,我们都没听到有狗叫猫叫啊。您没事就看看电视吧,千万别瞎想,把儿子养大不 易,您就快快乐乐地享几年清福吧! 亲嘴里说“那是那是”,再也没跟我说听到什么了。不过他呆在阳台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每 次询问他有心事吗,他总是躲着我的眼神,连声说“没事没事”。后来我突然想到父亲肯定是想乡下 的老家了。我问他,他却连连否认:没有没有,乡下哪有这城里好啊!不过我还是看出来,【B】父 株水土不服的植物在渐枯誊下去 年纪较大的同事告诉我.你父亲肯定想家了!我 说不是啊,父亲亲口告诉我的啊。同事说你不懂父母心,他是不想让你扭心,不信,你周末带你父 亲回乡下去一趟斌试看 周末,我对父亲说想带他回乡下老家一趟,我分明看见父亲眼睛一亮,随之,他淡淡地说,老 家又没事,你那么忙,这不是耽误工夫吗?我说这个周末刚好没事,现在不就流行乡村游、农家乐 吗?我们全家也时尚一次。 父亲听我说完,马上步履轻松地收拾自己的衣物去了。我才醒悟:父亲是棵树,一棵只适宜生 长在乡下老家的树! (作者:徐水法。有删改) 7.请简要概括“父亲”在“我”家有哪些令“我”疑惑的表现。(4分) 8.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A】这机械的声响,怎么可能和乡下自家养的公鸡报晓一样呢!(从语气的角度) 【B】父亲坐在阳台的阳光下,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植物在渐渐枯萎下去。(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9.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父亲的鸡啼声”的含义。(3分) 10 “孝”是中国的传 统美德,请结合文中“我”的具体表现,谈一谈你对“孝”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尽善尽美 ①最近,我在某机关中看见悬示的格言,很有感触。那格言是:“我在此一切都求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这真值得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格言!假使每个人都能践行这格言,而决意不论做什么 事都要尽至善之努力,以求至美之结果,人类幸福,真不知要增进多少啊! ②人类的历史,兢充满了因苟且与不小心而造成的种种 久以前,奥斯丁有一个镇完全 被淹没,损失了许多生命,就是堤岸的工程建筑者苟且而不 能履行原定计划造成的 彻底,则 枉死数目便可能大大减少 ③做事苟且贪懒,这种习惯一朝养成,还会使人的品格大受影响。他将在一切事上不忠实起来 是轻视自己工作的人,就是轻视自己品格的人。在你的手中,每做出一件苟且而劣等的工作,都 足以损害你的效率、你的办事能力、你的人格。苟且而劣等的工作,对于你的自尊心与最高理想 是一种侮辱。它是足以拖陷着你不得向上的仇敌。 ④事无大小,总要竭尽心力,求其完美,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凡是事业有成的青年,都是 那些做事不肯安于“尚可”或“近似”,而是必求尽善尽美的青年。为人类创立新标准、新理想,而 撑着进步之旗帜的,也就是这一类人! ⑤既然苟且贪懒的危害如此之重,而追求尽善尽美的意义如此之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尽善 尽美? ⑥在日常职务上,忠实地执行那些寻常的、微小的工作,能使我们渐渐地走上高等地位。然而 多数青年都认识不到这一点。纯们念惫不忘的是找到高的位置、大的机会,以使自己有“用武”之 地。他们会对自己说:“我现在这枯燥机械的工作,平凡渺小的职务,有什么意义呢?”但是事业有
3 大学,每天要早起复习功课。这件事儿是和我们楼上楼下打过招呼的。没想到闹钟居然设置成公鸡 的啼鸣声,难怪父亲说这声音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A】这机械的声响,怎么可能和乡下自家养的 公鸡报晓一样呢! 我以为父亲这下肯定会安心在我家住下去。乡下就一老房子,父亲不在我这儿安心养老,还能 怎样!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说听到狗叫声了;几天后,又说听到两只猫在打架。我说肯定是您老没事 瞎想折腾出来的,我们都没听到有狗叫猫叫啊。您没事就看看电视吧,千万别瞎想,把儿子养大不 容易,您就快快乐乐地享几年清福吧! 父亲嘴里说“那是那是”,再也没跟我说听到什么了。不过他呆在阳台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每 次询问他有心事吗,他总是躲着我的眼神,连声说“没事没事”。后来我突然想到父亲肯定是想乡下 的老家了。我问他,他却连连否认:没有没有,乡下哪有这城里好啊!不过我还是看出来,【B】父 亲坐在阳台的阳光下,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植物在渐渐枯萎下去。 有一天,我在单位里和人聊起我的疑惑。有个年纪较大的同事告诉我.你父亲肯定想家了!我 说不是啊,父亲亲口告诉我的啊。同事说你不懂父母心,他是不想让你扭心,不信,你周末带你父 亲回乡下去一趟斌试看。 周末,我对父亲说想带他回乡下老家一趟,我分明看见父亲眼睛一亮,随之,他淡淡地说,老 家又没事,你那么忙,这不是耽误工夫吗?我说这个周末刚好没事,现在不就流行乡村游、农家乐 吗?我们全家也时尚一次。 父亲听我说完,马上步履轻松地收拾自己的衣物去了。我才醒悟:父亲是棵树,一棵只适宜生 长在乡下老家的树! (作者:徐水法。有删改) 7. 请简要概括“父亲”在“我”家有哪些令“我”疑惑的表现。(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A】这机械的声响,怎么可能和乡下自家养的公鸡报晓一样呢!(从语气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父亲坐在阳台的阳光下,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植物在渐渐枯萎下去。(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父亲的鸡啼声”的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孝”是中国的传 统美德,请结合文中“我”的具体表现,谈一谈你对“孝”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共 12 分) 尽善尽美 ①最近,我在某机关中看见悬示的格言,很有感触。那格言是:“我在此一切都求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这真值得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格言!假使每个人都能践行这格言,而决意不论做什么 事都要尽至善之努力,以求至美之结果,人类幸福,真不知要增进多少啊! ②人类的历史,兢充满了因苟且与不小心而造成的种种悲剧。不久以前,奥斯丁有一个镇完全 被淹没,损失了许多生命,就是堤岸的工程建筑者苟且而不忠实,不能履行原定计划造成的。工作 不谨慎,不认真,处处可以造成悲惨的结局。假使人们工作时都能尽心尽力,求其彻底,则人们的 枉死数目便可能大大减少。 ③做事苟且贪懒,这种习惯一朝养成,还会使人的品格大受影响。他将在一切事上不忠实起来。 凡是轻视自己工作的人,就是轻视自己品格的人。在你的手中,每做出一件苟且而劣等的工作,都 足以损害你的效率、你的办事能力、你的人格。苟且而劣等的工作,对于你的自尊心与最高理想, 是一种侮辱。它是足以..拖陷着你不得向上的仇敌。 ④事无大小,总要竭尽心力,求其完美,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凡是事业有成的青年,都是 那些做事不肯安于“尚可”或“近似”,而是必求尽善尽美的青年。为人类创立新标准、新理想,而 撑着进步之旗帜的,也就是这一类人! ⑤既然苟且贪懒的危害如此之重,而追求尽善尽美的意义如此之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尽善 尽美? ⑥在日常职务上,忠实地执行那些寻常的、微小的工作,能使我们渐渐地走上高等地位。然而, 多数青年都认识不到这一点。纯们念惫不忘的是找到高的位置、大的机会,以使自己有“用武”之 地。他们会对自己说:“我现在这枯燥机械的工作,平凡渺小的职务,有什么意义呢?”但是事业有 · ·
成的青年,却能在简单的职务中、卑微的位置上,看出并创造不寻常的机遇来。在做事时,只要你 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敏捷,更精确,更可靠,更为花样翻新、随机应变些,你自然能引起上级 的注意,而使你 ⑦凡成大事者,必有一种“彻底”的精神。他们做事常常不惮精详、秋毫必察。英国作家狄更 斯非至预备充分时,不在公众前读他的作品。在未曾当众宣读以前,他要每天把那篇选定的文字诵 习一遍,这样的诵习要经过六个月之久。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写作时,常常反复思索,不断修改, 有时花费一星期的功夫,只写成一页稿纸。假使我们做事,都有尽善尽美的习惯,则我们的生命 定能变得更为完满快乐:而天下拥有美满生活的人,将大大地超过只拥有残缺生活的人了 到最高处!攀登最高峰!从事任何事业,做任何工作,我们都应抱这样的态度 (作者:奥里森·马尔腾。有删改) 请结合全文,从正 反两个方面概括做事应“尽善尽美”的原因。(4分) 请简要分析第③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它是足以拖陷着你不得向上的仇敌 请简要分析文章 的论证思路。(4分) 请在第⑦段狄更 斯、巴尔扎克事例之后,再补写一个类似的事实论据。(2分) 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2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 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酎 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哇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a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往来而不绝者 绝峨多生怪柏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4 成的青年,却能在简单的职务中、卑微的位置上,看出并创造不寻常的机遇来。在做事时,只要你 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敏捷,更精确,更可靠,更为花样翻新、随机应变些,你自然能引起上级 的注意,而使你步步上升了。 ⑦凡成大事者,必有一种“彻底”的精神。他们做事常常不惮精详、秋毫必察。英国作家狄更 斯非至预备充分时,不在公众前读他的作品。在未曾当众宣读以前,他要每天把那篇选定的文字诵 习一遍,这样的诵习要经过六个月之久。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写作时,常常反复思索,不断修改, 有时花费一星期的功夫,只写成一页稿纸。假使我们做事,都有尽善尽美的习惯,则我们的生命, 一定能变得更为完满快乐;而天下拥有美满生活的人,将大大地超过只拥有残缺生活的人了。 ⑧达到最高处!攀登最高峰!从事任何事业,做任何工作,我们都应抱这样的态度。 (作者:奥里森·马尔腾。有删改) 11....................................................................................................................... 请结合全文,从正 反两个方面概括做事应“尽善尽美”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简要分析第③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它是足以..拖陷着你不得向上的仇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简要分析文章 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在第⑦段狄更 斯、巴尔扎克事例之后,再补写一个类似的事实论据。(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5~18 题。(共 12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 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 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往来而不绝.者 绝. 多生怪柏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把语段(甲)(乙)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2分) 语段(甲)中作者 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18. 语段(甲)(乙)中 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歌的首联在全 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末句中的“暂”有 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 四、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看见 请以“看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对上面四句话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来提炼立意,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 16....................................................................................................................... 把语段(甲)(乙)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语段(甲)中作者 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语段(甲)(乙)中 “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9~20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 诗歌的首联在全 诗中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末句中的“暂”有 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 分) 21....................................................................................................................... 任选一题作文。 (50 分) (1)题目:看见 请以“看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对上面四句话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来提炼立意,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