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如海岛; ⑵只有一个和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如美洲西南部的斑鳉,一 个种群只生活在一个池塘或湖泊中; ⑶种群规模小的物种,对随机事件和环境改变较脆弱; ⑷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如候鸟、洄游性鱼类; ⑸体型较大的物种,因有较大经济价值易收过度利用; ⑹增长速率低的物种; 易灭绝物种的特性:
⑴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如海岛; ⑵只有一个和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如美洲西南部的斑鳉,一 个种群只生活在一个池塘或湖泊中; ⑶种群规模小的物种,对随机事件和环境改变较脆弱; ⑷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如候鸟、洄游性鱼类; ⑸体型较大的物种,因有较大经济价值易收过度利用; ⑹增长速率低的物种; 易灭绝物种的特性:
⑺不能有效扩散,难以穿越道路、农田和人为破坏的区域; ⑻很少遗传变异的物种,难以应付新的病害、捕食者和其 它变化; ⑼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湿地植物需要特殊而有规律 的水位变化; ⑽以稳定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物种,如珊瑚; ⑾长期或暂时群聚的物种; ⑿具有极高经济价值而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物种
⑺不能有效扩散,难以穿越道路、农田和人为破坏的区域; ⑻很少遗传变异的物种,难以应付新的病害、捕食者和其 它变化; ⑼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湿地植物需要特殊而有规律 的水位变化; ⑽以稳定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物种,如珊瑚; ⑾长期或暂时群聚的物种; ⑿具有极高经济价值而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物种
(一)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 我国东、黄海在20世纪50~60年代是以底层鱼类 (带鱼、小黄鱼)为主,70年代初以中上层鱼类 (太平洋鲱鱼)为主,随后有蓝点马鲛和鲐鱼,至 80年代和90年代小型中上层鱼类(如黄鲫、鳀鱼) 为主。目前鳀鱼资源量已出现下降迹象,小型鱼类 (如玉筋鱼)明显增加。 南极的商业性捕鲸使鲸的数量急剧下降,结果以 南极磷虾为食物的动物数量上升了。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一)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 我国东、黄海在20世纪50~60年代是以底层鱼类 (带鱼、小黄鱼)为主,70年代初以中上层鱼类 (太平洋鲱鱼)为主,随后有蓝点马鲛和鲐鱼,至 80年代和90年代小型中上层鱼类(如黄鲫、鳀鱼) 为主。目前鳀鱼资源量已出现下降迹象,小型鱼类 (如玉筋鱼)明显增加。 南极的商业性捕鲸使鲸的数量急剧下降,结果以 南极磷虾为食物的动物数量上升了。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