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6月30日前】 重庆市2004年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40分)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8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xin)为人知 B.有些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才是美德,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直截(je)了当 的沟通更为重要 C.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以身徇(xn)职,引发倾城之痛,该市14万群 众自发为她送行。 D.心理学家认为,小亮如果能直接渲(xuan)泄自己压抑的感情,或许可以避免 悲剧的发生。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 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 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杞人忧天: 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 是不言而喻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 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3.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 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 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 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 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 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 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 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你相信吗?地球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700吨!每年有230亿吨。它 们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气候变暖。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 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 能源。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比为1:0.8:0.6。因此,如多用 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 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 失。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 担。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 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替代不是解决 问题的根本办法。 之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机密※6 月 30 日前】 重庆市 2004 年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40 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xiān)为人知。 B.有些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才是美德,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直截.(jiè)了当 的沟通更为重要。 C.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以身徇(xùn)职,引发倾城之痛,该市 14 万群 众自发为她送行。 D.心理学家认为,小亮如果能直接渲(xuān)泄自己压抑的感情,或许可以避免 悲剧的发生。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 ....,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 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 ....,如果我 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 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 是不言而喻 ....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 ....;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 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3.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 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 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 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 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 分) 你相信吗?地球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 700 吨!每年有 230 亿吨。它 们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气候变暖。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 95%以 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 能源。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比为 1:0.8:0.6。因此,如多用 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 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 失。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 担。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 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替代不是解决 问题的根本办法。 A.之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提倡多用石油、天然气,少用煤炭,可以有效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由于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尽管对环保有利 但人们却难以承受 D.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5.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4分) ①二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 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莤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 在的生活。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④这种 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 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6.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4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 也是永远的岸 如果 ,那么 7.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2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 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奧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 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 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 8.“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 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5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二)古诗文积累(12分) 9.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 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 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B.提倡多用石油、天然气,少用煤炭,可以有效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由于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尽管对环保有利, 但人们却难以承受。 D.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5.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4 分) 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 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 在的生活。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④这种 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 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① ② ③ ④ 6.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4 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 也是永远的岸。 如果 ,那么 , , 。 7.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2004 年 6 月 3 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 35 天的环球之 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 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 5 大洲,经过 27 个国家的 33 个城市。 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 市。 8.“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 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5 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 分)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二)古诗文积累(12 分) 9.古诗文默写。(8 分,每空 1 分)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 , ” 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 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10.选择正确答案。(4分) (1)下列诗句表现的自然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渭城朝雨沮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何间焉B。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肉食者鄙 何以战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分) 翻译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 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 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
10.选择正确答案。(4 分) (1)下列诗句表现的自然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渭城朝雨沮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ll——14 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又何间焉 B。 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肉食者鄙 何以战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 分) 翻译: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2 分) 1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 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30 字)(4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18 分)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 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
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 主。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 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 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 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奧妙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 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 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 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 甚至是晢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 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 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 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 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 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 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 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 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 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 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 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县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 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 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 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 “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 法品尝,是二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 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15.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 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3分) 幼年 少年 老年: 16.“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3 分) 17.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 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 主。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 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 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 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 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 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 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 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 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 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 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 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 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 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 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 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 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 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 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 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 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 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 “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 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 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15.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 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3 分) 幼年: 少年: 老年: 16.“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3 分) 17.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 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 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4 分) 19.“音乐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在这个句子中,作者 运用比喻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感受,请具体分析这种表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22分)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 钱秉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封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长期的兼容并取、包收含 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 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的过程。由于开放,我们的民族取长补短,创造了伟大 的丈明成就:由于融合,民族的精神保存了活力,历经磨难而终久不息。古代民 族的兼容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由此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 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与心态,环境的封闭看起来是安逸与宁静, 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前进的机会。心态的封闭则是自己闭起眼睛来不看竞争的现 实,在竞争的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心态,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就让 中国人吃足了苦头,而当我们克服这种心态后,我们就又起步了。中国近一两百 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心态史”。所以,一个开放的环境与一个开放的心态, 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抬起眼睛来看别人,既看别人的过 去,人的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明白,不看别人的现在,那就是夜郎 自大,自取落后。但看别人的过去之重要性,却是多数人所忽视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别人的过去实际上就是在看别人的现在。别人 现在成功,他为什么成功一一成功的根源在过去;别人现在失措,他为什么失措 一一失措的原因也在过去。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现在这棵树,是长在过去这个 “本”上。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兴盛,会没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诸因素作为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在一瞬之间一蹴而就的,并不是出自于其历史 经历的积累,或其历史创造性的不断涌现?又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挫折, 不由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方面的问题所造成,而是一日之间成三尺 之寒,并不由其主观、客观各种原因积淀而成为历史的顽疾?不懂历史,就不懂 现在;看不懂历史,就看不懂现在。我们如今已经有了开放的心态,懂得要张大 眼睛来看别人;但不看别人的过去就等于不看别人的现在,看不懂别人的过去也 就看不懂别人的现在。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外国历史不仅是关于外国的历史知 识,而且是世界其他民族积累的智慧的结晶。常有人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历史给人以聪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历史记录的是前人的经历, 提供的是前人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经验提供的是成 功的智慧,教训使人有可能成功。我们总希望自己成功,不失败。历史的经验与 教训,就是成功和不失败的一面镜子。实际上,任何人都站在历史的镜子前,而 看不看镜子、能够在镜子中看见什么,这就是智慧的表现。历史虽然无言,但它
18.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 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4 分) 19.“音乐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 运用比喻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感受,请具体分析这种表达的妙处。(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 题(22 分)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 钱秉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封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长期的兼容并取、包收含 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 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的过程。由于开放,我们的民族取长补短,创造了伟大 的丈明成就;由于融合,民族的精神保存了活力,历经磨难而终久不息。古代民 族的兼容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由此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 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与心态,环境的封闭看起来是安逸与宁静, 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前进的机会。心态的封闭则是自己闭起眼睛来不看竞争的现 实,在竞争的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心态,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就让 中国人吃足了苦头,而当我们克服这种心态后,我们就又起步了。中国近一两百 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心态史”。所以,一个开放的环境与一个开放的心态, 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抬起眼睛来看别人,既看别人的过 去,人的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明白,不看别人的现在,那就是夜郎 自大,自取落后。但看别人的过去之重要性,却是多数人所忽视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别人的过去实际上就是在看别人的现在。别人 现在成功,他为什么成功——成功的根源在过去;别人现在失措,他为什么失措 一一失措的原因也在过去。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现在这棵树,是长在过去这个 “本”上。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兴盛,会没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诸因素作为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在一瞬之间一蹴而就的,并不是出自于其历史 经历的积累,或其历史创造性的不断涌现?又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挫折, 不由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方面的问题所造成,而是一日之间成三尺 之寒,并不由其主观、客观各种原因积淀而成为历史的顽疾?不懂历史,就不懂 现在;看不懂历史,就看不懂现在。我们如今已经有了开放的心态,懂得要张大 眼睛来看别人;但不看别人的过去就等于不看别人的现在,看不懂别人的过去也 就看不懂别人的现在。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外国历史不仅是关于外国的历史知 识,而且是世界其他民族积累的智慧的结晶。常有人问: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历史给人以聪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历史记录的是前人的经历, 提供的是前人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经验提供的是成 功的智慧,教训使人有可能成功。我们总希望自己成功,不失败。历史的经验与 教训,就是成功和不失败的一面镜子。实际上,任何人都站在历史的镜子前,而 看不看镜子、能够在镜子中看见什么,这就是智慧的表现。历史虽然无言,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