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犯罪故意(4) 犯罪故意的类型 ■()直接故意 1、明知+希望一一明知自己的希望必然 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明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 ■A、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B、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第二节犯罪故意(4) ◼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 ㈠直接故意 ◼ 1、明知+希望——明知自己的希望必然 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2、明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 ◼ A、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 B、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
第二节犯罪故意(5) 3、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A、目的明确 ■B、态度积极 C、意志坚决 ■4、一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并不要求很 具体 ■5、某些犯罪的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 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销赃罪)
第二节犯罪故意(5) ◼ 3、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 A、目的明确 ◼ B、态度积极 ◼ C、意志坚决 ◼ 4、一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并不要求很 具体 ◼ 5、某些犯罪的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 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销赃罪)
第二节犯罪故意(6) (间接故意 ■1、明知+放任一一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 心理态度。 2、认识因素一一明知可能 A、只能是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不能出现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的情况一一为什么?
第二节犯罪故意(6) ◼ ㈡间接故意 ◼ 1、明知+放任——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 心理态度。 ◼ 2、认识因素——明知可能 ◼ A、只能是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 B、不能出现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的情况——为什么?
第二节犯罪故意(7) C、设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还继续实施该行为,行为人 就是在积极追求该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心 态就是希望,不是放任。 ■D、“明知必然”与“放任”存在逻辑上的矛 盾 ■3、意志因素—放任 A、放任不是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 发生
第二节犯罪故意(7) ◼ C、设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还继续实施该行为,行为人 就是在积极追求该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心 态就是希望,不是放任。 ◼ D、 “明知必然”与“放任”存在逻辑上的矛 盾 ◼ 3、意志因素——放任 ◼ A、放任不是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