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生命的螺旋 05-20 历史时刻:1953年4月25日公布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25日,年仅25岁的美国分 子生物学家沃森与同在剑桥大学的合作伙伴克 里克一起,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 仅两页的论文,提出了DNA的结构和自我复 制机制。这篇论文被普遍视作分子生物学时代 的开端。 Watson(右)和 Crick(左) ◆英国科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RF| ankl in) 和莫里斯·威尔金斯(M. Wilkins)通过X射 线衍射获得的DNA晶体结构照片在同一期 杂志发表。 Rosalind Franklin M. Wilkins R Flanklin
11 生命的螺旋 1953年4月25日,年仅25岁的美国分 子生物学家沃森与同在剑桥大学的合作伙伴克 里克一起,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 仅两页的论文,提出了DNA的结构和自我复 制机制。这篇论文被普遍视作分子生物学时代 的开端。 历史时刻:1953年4月25日公布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英国科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R.Flanklin) 和莫里斯·威尔金斯(M.Wilkins)通过X射 线衍射获得的DNA晶体结构照片在同一期 杂志发表。 Watson(右)和Crick(左) R.Flanklin M. Wilkins
e 生命的螺旋 05-20 驭螺旋实在是个非同一般的分子。现代人类有差不多五 万年的历史。文明出现也不过一万年上下。美国建立刚过 两百年。但DNA和RNA则至少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了。 其间双螺旋始终在那儿积极活动,但我们却是这个地赇上 第一个注意到宅们的存在的生物。 ——佛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经 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12
12 生命的螺旋 双螺旋实在是个非同一般的分子。现代人类有差不多五 万年的历史。文明出现也不过一万年上下。美国建立刚过 两百年。但DNA和RNA则至少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了。 其间双螺旋始终在那儿积极活动,但我们却是这个地球上 第一个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的生物。 ——佛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经 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生命的螺旋 05-20 脱氧核糖核酸 Thymine Adenine Deoxyr ibonucleic acid DNA) 5 end 3′end 的结构包括磷酸基团,脱氧核 糖和碱基。 碱基有四类腺嘌呤A,鸟嘌呤G 胸腺嘧啶T,胞嘧啶℃ A和T,C和G可以利用氢键配对, deoxyribose 构成碱基对。碱基对稳定了DNA backbone 双螺旋结构。 遗传信息蕴含在碱基顺序中。 Cytosine Guanine 13 5′end
13 生命的螺旋 •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的结构包括磷酸基团,脱氧核 糖和碱基。 • 碱基有四类腺嘌呤A,鸟嘌呤G, 胸腺嘧啶T,胞嘧啶C。 • A和T,C和G可以利用氢键配对, 构成碱基对。碱基对稳定了DNA 双螺旋结构。 • 遗传信息蕴含在碱基顺序中
e 生命的螺旋 05-20 DNA存在的形式 染色体 染色单体染色体细胞核 个人类体细胞中的DNA含 着丝粒 有60亿个碱基对,如果拉 直后,长度约为3.6米 DNA经过4级折叠后,包装 成高度凝聚的形式-染色体 组蛋白 碱基对 单个染色体长度约为2微米, 双螺旋 相当于自由伸展时的万分 14
14 生命的螺旋 • 一个人类体细胞中的DNA含 有60亿个碱基对,如果拉 直后,长度约为3.6米 • DNA经过4级折叠后,包装 成高度凝聚的形式-染色体 • 单个染色体长度约为2微米, 相当于自由伸展时的万分 之一。 DNA存在的形式
生命的螺旋 05-20 DNA高度凝聚的形式染色体 60亿碱基对,组合 成23对染色体和线 粒体(1.6万碱基对) >()ti ·2对染色体为常染 色体,男女共有。 另外一对决定性别 789101112 小C 为性染色体,女性 为XX,男性为XY。 15
15 生命的螺旋 DNA高度凝聚的形式-染色体 • 60亿碱基对,组合 成23对染色体和线 粒体(l.6万碱基对) • 22对染色体为常染 色体,男女共有。 另外一对决定性别, 为性染色体,女性 为XX,男性为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