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A胸大肌上缘B.胸小肌上缘C.胸小肌下缘D.小圆肌下缘E大圆肌下缘 68.肘窝: A.是一菱形的浅窝B.肱二头肌避位于桡侧C.正中神经位于桡侧 D.下外侧界为旋前圆肌E下外侧界为肱二头肌长头 69.肱二头肌腱与肱肌之间通过的结构是: A尺神经B.桡神经C.桡神经和桡动脉D.前臂外侧皮神经E.尺神经和正中神经 三、简答题 1.简述腋腔的构成及内容? 2.简述腋动脉的起点分段及主要分支? 3.腋淋巴结的分群及各群的位置,收集范围? 4.简述上肢的主要浅静脉的起止及走行? 5.上肢前面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布? 6.时窝的构成及内容? 7.肱动脉的起止、走行及分支? 8.简述肱骨骨折可能损伤哪些结构、可出现哪些主要症状? 9.简述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10.上肢后面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布? 1.腕后区骨纤维性管道通过的结构 12.肩袖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13肱骨肌管组成及通过结构 14.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意义 15.肘关节网的组成及意义? 投 18.鱼际鞘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19.小鱼际鞘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20.尺神经深支的走行、分支分布: 21.掌中间隙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22.鱼际间隙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广东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图2腋窝的血管和神经 图3指屈肌赞 18
广东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图4腕管 第一章上肢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其深部呈四棱锥体形的腔隙称为腋腔,是分 布到上肢的血管和神经经过的通道。 2.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胸肩峰静脉和胸外侧 神经通过 3.位于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此头即为孔的外侧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孔内 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4.位于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此头即为孔的内侧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 界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5.由颈部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外下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亦称颈腋管。颈部椎前间隙脓肿, 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莓延至腋腔内,形成腋腔脓肿。 6.肱骨的纵轴称臂轴,尺骨长轴称前臂轴,二轴各自的延长线在肘部所构成的向外开放的夹角称提携 角,正常为165°一170°,其补角为10°一15°。此角小于0°大于15°或处于0°一10°时,分 别称肘内翻,肘外翻和直时 7.是肘前区呈三角形的浅窝,底于近侧,尖指向外侧,上界为肱骨内、外上踝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 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为时前☒深筋膜及肱二肌鞋膜,底为肢肌和旋 后肌。其内容为肱二头肌,肱动、静脉,正中神经。 8.在前臂远侧1/4段学侧,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健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之间有一潜在的疏松结缔组 织间隙,称前臂屈肌后间隙,其内、外侧界分别为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此间隙经腕管与手掌 的掌中间隙相通。 9.伸时时,鹰嘴与肱骨内、外上踝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时
广东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后三角。时关节脱位时,上述关系可发生改变。 10.屈肘呈直角时,肱骨外上踝,桡骨头与度嘴三点所连成的三角形,称时外侧三角,伸时时,在鹰嘴, 桡骨头及肱骨小头之间形成凹陷,称时后窝,是常用的肘关节穿刺部位。 1山.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的烧侧面,拇指充分外展伸直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四陷,其内 侧界为拇长伸肌避,外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 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 12.在腕后区,深筋膜增厚形成伸肌支持带,此韧带向深面发出5条纤维隔,附着于桡、尺骨背面,形 成6个骨纤维性管道,有前臂后群各肌腱及其避通过。 13.手背腱膜与手背浅筋膜之间的间隙,称手背皮下间隙,与手背避膜下间隙相通 14.在各掌骨远、近端,深筋膜浅、深两层结合,形城手背避膜下间隙,与手背皮下间隙相通,有感染 可相互蔓延。 15.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避共同连成避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 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称肌腱袖。肩关节扭伤或脱位,常可导致肌腱袖撕裂。 16.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外侧的管道称为肱骨肌管 或桡神经管,有桡神轻,肱深血管通过。 17.位于冈下窝,由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相互吻合而成,是肩部的侧副循环途径 18.存在于肘关节周围,由肱动脉发出的尺侧上、下副动脉,肱深动脉发出的中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 桡动脉发出的桡侧返动脉,尺动脉发出的尺侧返动脉和骨间总动脉发出的骨间返动脉等相互吻合而成。 在肱深动脉发出点以下结扎肱动脉时,时关节动脉树可起到侧副循环的作用。 19.简称指随,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段掌侧的骨膜与皮肤之间,间隙内有许多纤维隔,把间隙内 脂肪分成许多小叶,并有神经、血管通过。指端感染,局部内压增高,压迫神经,可引起剧痛。 20.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内有指浅、深屈肌腚和拇长屈肌避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21.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学浅支吻合而成,发出小指尺侧固有动脉和3条指学侧总动脉 22.由桡动脉终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骨间掌侧筋膜与骨间掌侧肌之间,发出3条掌心动脉 23.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深部,在内侧肌间隔,掌中隔,第3一5指屈肌腱和2一4蚓状肌与骨间掌侧筋 膜之间,近侧端经腕管通前臂屈肌后间隙,远侧端经2、3、4蚓状肌管达2~4指蹼间隙,并经此通指 24.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部,在示指的屈肌隐,第1蚓状肌与拇收肌筋膜之间,前内侧界为学中隔, 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隙,后界为拇收肌筋膜,远侧端经第1蚓状肌管通示指指背。 25.由于肌腱经常活动,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血管、神经出入处保留下来,称腱纽。 二、选择题标答 1.D2.E3.C4.D5.B6.A7.C8.B9.D10.A11.B12.B13.B14.C15.B16.D17.C18.E19.D20.D 21.E22E23.D24.B25.E26.D27B28D29.D30C31C32.E33.D34.B35.A36.A37A38.C 39.B40.B41.E42.D43.C4.C45.E46.C47.D48.C49.B50.B51.A52.B53.D54.E55.D56.B 57.A58.B59.E60.B61.C62.A63.A64.E65.C66.E67.E68.B69.D 三、简答颗 1.腋腔由顶、底和四壁构成 (1)顶:是腋腔上口,由锁骨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共同围成。 20
广东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②)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③)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④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册骨构成 (⑤)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个肋骨及其肋间肌构成。 (6)外侧壁:由肱骨大、小结节之间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内容: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 缔组织。 2.腋动脉起自第1肋外侧缘,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平大圆肌下缘,续于肱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 分为3段 (1)第1段:第1肋外则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此段发出胸上动脉,分布于1、2肋间隙。 ②)第2段:胸小肌深面,分支①胸肩峰动脉,分布于胸大、小肌、三角肌、肩峰等处。②胸外侧动 脉,分布于胸大、小肌、前锯肌和乳房等处 (3)第3段: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①肩胛下动脉,分为旋肩胛动脉(至冈下窝)、胸 背动脉(分布于背阔肌,前锯肌)。②旋肱前、后动脉,分布于肩关节及近诸 3. ()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乳房大部、上肢、胸前外侧壁和脐以上腹 壁淋巴管 (2)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上肢浅、深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收纳肩胛区和胸后壁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位于腋腔中央,腋筋膜深面,各神经血管之间,收纳上述三群淋巴 结的输出管。 (⑤)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收纳其它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和乳房深部的淋巴管 (1)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经手背皮神经浅面上行,渐绕前臂外侧缘至前臂前面桡侧上升, 经肘窝前外侧达臂前区,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至锁骨下窝穿锁胸筋膜注入 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2)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手背尺侧上行。于前臂中份绕过内侧缘至前臂前面尺侧上 行,经时窝内侧至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臂中份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域上行注入腋静脉 (3)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与贵要静脉的吻合支,由头静脉发出,斜向内上,注入贵要静脉。 5 (1)臂外侧上部: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 (2)臂外侧下部:臂外侧下皮神经(桡神经) (3)臂内侧下部:臂内测皮神经(臂从内侧束) (4)臂内侧上部:肋间臂神经(第2肋间神经) (5)前臂外侧: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 (6)前臂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6.构成 (1)上界:肱骨内外上髁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