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 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 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论lun:编纂。语:言论
▪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 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 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 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 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 式有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 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 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 子何患于丧sa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o)(4)。” 1【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 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 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 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 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 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 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 1【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 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 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 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 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不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 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 孔夫子为坚人来宣扬大道。天将借 天下没有德政已终很久
▪ 1【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 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 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 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