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 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 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 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裳》后《幺》。 大弦哺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嗜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衫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 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 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 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香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 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 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声,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 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 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 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6 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 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 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 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衫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 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 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 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 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 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声,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 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 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 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 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 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 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 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 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 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 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 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岀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 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 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 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 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 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 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橫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 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 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黃芦和 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晩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 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 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 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诗人澄洁的高情远意和对彼岸境界的追求 潜伏在动静辉映的渲染之中。诗的首联描绘出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美妙景色。颔联 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皓月朗照下松林、清泉、山石以及树影组成的韵味悠长的图画 颈联通过对浣女渔夫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的素描,蕴涵着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以及对淳
7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 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 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 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 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 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 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 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 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 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 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 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 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 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 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 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 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 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 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 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 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诗人澄洁的高情远意和对彼岸境界的追求 潜伏在动静辉映的渲染之中。诗的首联描绘出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美妙景色。颔联 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皓月朗照下松林、清泉、山石以及树影组成的韵味悠长的图画。 颈联通过对浣女渔夫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的素描,蕴涵着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以及对淳
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尾联借景抒情,抒发诗人面对群芳凋残,而“宁梄野树林,宁 饮涧水流”的愿望(《献始兴公》)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箱,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 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 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悲涌心头:其“悲” 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紧扣词句,逐层剖析。 首联写景,自成对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此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 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鸟翩跹,轻舞飞扬。后者的清丽精美、欢 快明朗〔乐景〕反衬出前者的凄清劲厉、揪人心怀(悲情),于此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 凄怆哀怨之心。“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措语天然。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俯察江水 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画面之宏阔苍茫凸现人生的沉重悲壮。“萧萧”、“滚滚”,墓声绘态,不仅使 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全联状夔州 之秋,也分明隐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凉,怆然至极。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 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 吊,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颈联、尾联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辗转江湖,身不由己, 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 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 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 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 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 凡此种种,悲恨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 纵观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 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8 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尾联借景抒情,抒发诗人面对群芳凋残,而“宁栖野树林,宁 饮涧水流”的愿望(《献始兴公》)。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 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 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悲涌心头;其“悲”何 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紧扣词句,逐层剖析。 首联写景,自成对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此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 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鸟翩跹,轻舞飞扬。后者的清丽精美、欢 快明朗(乐景)反衬出前者的凄清劲厉、揪人心怀(悲情),于此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 凄怆哀怨之心。“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措语天然。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俯察江水, 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画面之宏阔苍茫凸现人生的沉重悲壮。“萧萧”、“滚滚”,摹声绘态,不仅使 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全联状夔州 之秋,也分明隐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凉,怆然至极。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 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 吊,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颈联、尾联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辗转江湖,身不由己, 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 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 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 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 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凡此种种,悲恨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 纵观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 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寻?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联点出祠堂的地 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寻”字,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 心情。“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 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 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一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 叶,不过空作好音一一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 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 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开 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 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壮志难酬 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 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 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 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 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第一折。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第二折。颈联 胸臆直泻,以凝练精警之语,概括诸葛武侯的千秋功业,此为第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末句的点 睛之笔。全篇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雄浑沉郁之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遑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 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 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 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 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
9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寻?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联点出祠堂的地 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寻”字,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 心情。“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 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 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 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 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 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 “开 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 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壮志难酬 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 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 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 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 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第一折。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第二折。颈联 胸臆直泻,以凝练精警之语,概括诸葛武侯的千秋功业,此为第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末句的点 睛之笔。全篇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雄浑沉郁之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 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 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 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 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
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 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 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 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 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 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 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 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 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等诸说,但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不管诗人当时怎样谋篇创句,潜行于 心的人生价值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有什么用?人怎样活才有用?”),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倾注 于笔端,只不过他更善于用诗化的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 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 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 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ˆ远 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 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 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 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 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騰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 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 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 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 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 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
10 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 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 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 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 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 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 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 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 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等诸说,但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不管诗人当时怎样谋篇创句,潜行于 心的人生价值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有什么用?人怎样活才有用?”),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倾注 于笔端,只不过他更善于用诗化的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 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 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 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 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 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 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 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 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 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 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 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 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 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