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及微观解释: 掌握分子间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了解气体输运系数的导出,稀薄气体的输运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气体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变化过程,三种输运现象的微观解释,平均自由程、碰 3.教学内容 3.1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掌握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3.2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了解牛顿黏性定律、傅里叶定律、 斐克定律。 3.3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了解黏性系数、导热系数、扩散系 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低压下的热传导和黏性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输运现象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L.教学目标 掌握功、热量、内能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 掌握热容量的物理意义: 了解的概念和应用: 掌提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各种等值过程的应用: 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的计算和卡诺循环: 了解制冷机与制冷系数 了解焦耳-汤姆孙效应 2.教学重难点 6
6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及微观解释; 掌握分子间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了解气体输运系数的导出,稀薄气体的输运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气体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变化过程,三种输运现象的微观解释,平均自由程、碰 撞频率。 3.教学内容 3.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掌握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3.2 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了解牛顿黏性定律、傅里叶定律、 斐克定律。 3.3 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了解黏性系数、导热系数、扩散系 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低压下的热传导和黏性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输运现象。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教学目标 掌握功、热量、内能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 掌握热容量的物理意义; 了解焓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各种等值过程的应用; 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的计算和卡诺循环; 了解制冷机与制冷系数; 了解焦耳-汤姆孙效应。 2.教学重难点
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焓等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学会用热力学第一定 律解愿的方法及求循环过程效率的方法和卡诺循环效率的方法。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过程 掌握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pV图上任意一点、任意一条线的意义, 3.2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在一V图的表示,功是过程的特征:了解其他形式的功,表面张力 的功、电荷移动的功,广义功的概念。 3.3热量 了解热量的认知过程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 3.4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是态函数的意义,内能、功、热量之间的守恒和转化。 3.5热容焓 掌握热容、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容热容、定压热容的概念 3.6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孙实验 了解焦耳实验、焦耳-汤姆孙实验: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理想气体内能仅是温度的函 数:理解焦汤效应: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的计算 3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掌握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内能、功、热量的转化:了解多方 过程。 3.8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掌握循环过程及其效率的计算:掌握卡诺循环及其效率的计算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教学目标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 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
7 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焓等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学会用热力学第一定 律解题的方法及求循环过程效率的方法和卡诺循环效率的方法。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过程 掌握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 p-V 图上任意一点、任意一条线的意义。 3.2 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在 p-V 图的表示,功是过程的特征;了解其他形式的功,表面张力 的功、电荷移动的功,广义功的概念。 3.3 热量 了解热量的认知过程;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 3.4 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是态函数的意义,内能、功、热量之间的守恒和转化。 3.5 热容 焓 掌握热容、焓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容热容、定压热容的概念。 3.6 气体的内能 焦耳-汤姆孙实验 了解焦耳实验、焦耳-汤姆孙实验;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理想气体内能仅是温度的函 数;理解焦汤效应;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的计算 3.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掌握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内能、功、热量的转化;了解多方 过程。 3.8 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掌握循环过程及其效率的计算;掌握卡诺循环及其效率的计算。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教学目标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 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