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写范围由小到大,层次非常清楚。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你以后把西湖的美景画成图画,带回朝廷去受赞赏 吧,这里有对孙和的奉承之意。 C“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表明舍不得离别,“催发” 又说明不得不离别。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以“此去经年”的 孤寂冷漠来收束全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1)全词情景交融,抒写的是( )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苏轼词两首》 【学考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能够默写词作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此的写作背景 3、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4、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积极情怀。 【自主复习】 、字音 羽扇纶()巾檣橹()酹()料峭()蓑衣() 高中语文●必修四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高中语文●必修四 84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写范围由小到大,层次非常清楚。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你以后把西湖的美景画成图画,带回朝廷去受赞赏 吧,这里有对孙和的奉承之意。 C“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表明舍不得离别,“催发” 又说明不得不离别。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以“此去经年”的 孤寂冷漠来收束全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1) 全词情景交融,抒写的是( )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苏轼词两首》 【学考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能够默写词作;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此的写作背景; 3、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4、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积极情怀。 【自主复习】 一、字音 羽扇纶( )巾 樯橹( ) 酹( ) 料 峭( ) 蓑衣( )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字形 1、三国周16ng()赤壁2、遥想公jn()当年 3、羽扇guan()巾 4、 qiang0( )灰飞烟灭5、一zn()还1ei()江月6、yin()啸且徐行 7、竹杖mang()鞋轻胜马,谁怕?8、一suo()烟雨任平生 9、料qido()春风吹酒醒 三、词义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 檣橹灰飞烟灭: 何妨吟啸且徐行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回首向来萧瑟处 已而遂晴: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到是,三国周朗赤壁 C谈笑间,樯鲁灰飞烟灭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何妨吟啸且徐行B料俏春风吹酒醒C山头斜照确相迎D竹杖忙鞋轻胜马 3、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 B故国神游 指旧地,即古战场 C何妨吟啸且徐行慢慢地走 D回首向来萧瑟处 回忆 4、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一时多少豪杰偏义词,指人数很少 B羽扇纶巾 用鸟翅膀的长羽制成的扇子 C已而遂晴 不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一行人穿过树林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文学家、书画家。字( ),自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词派代表作家。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 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 八大家”之 高中语文●必修四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高中语文●必修四 85 二、字形 1、三国周 láng( )赤壁 2、遥想公 jǐn( )当年 3、羽扇 guān( )巾 4、qiánglǔ( )灰飞烟灭 5、一 zūn( )还 lèi( )江月 6、yín( )啸且徐行 7、竹杖 máng ( )鞋轻胜马,谁怕? 8、一 suō( )烟雨任平生 9、料 qiào( )春风吹酒醒 三、词义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 樯橹灰飞烟灭 ....: 何妨吟啸..且徐行: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回首..向来萧瑟处: 已而..遂晴: 芒鞋: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A 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人物。 B 人到是,三国周朗赤壁 C 谈笑间,樯鲁灰飞烟灭 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何妨吟啸且徐行 B料俏春风吹酒醒 C山头斜照确相迎 D竹杖忙鞋轻胜马 3、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 B 故国..神游 指旧地,即古战场 C 何妨吟啸且徐行.. 慢慢地走 D 回首..向来萧瑟处 回忆 4、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一时多少..豪杰 偏义词,指人数很少 B 羽扇..纶巾 用鸟翅膀的长羽制成的扇子 C 已而遂.晴 不久 D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一行人穿过树林 二、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 )文学家、书画家。字( ),自号(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词派代表作家。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 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本文作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 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 )等诗文。 三、名句默写 1、大江东去,( 2、故垒西边,人道是,( 3、乱石穿空,( 4、江山如画,(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多情应笑我,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四、课文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诗句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瑜埋下伏笔,创 造出雄浑的意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 的奇景 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语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 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 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词被共 同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分析豪放的风格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高中语文●必修四 86 本文作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 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 )、( )等诗文。 三、名句默写 1、大江东去,( , )。 2、故垒西边,人道是,( )。 3、乱石穿空,( ),( )。 4、江山如画,( )!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6、多情应笑我,( )。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8、(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四、课文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诗句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瑜埋下伏笔,创 造出雄浑的意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 的奇景。 C“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等词语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 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 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词被共 同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分析豪放的风格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辛弃疾词两首》 【学考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 2、掌握两首词,能够背诵并能默写 3、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4、了解辛弃疾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5、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热情 【自主复习】 字音、字形、词语 (1)字音:玉簪螺髻()遥岑远目()舞榭歌台() 金戈铁马()脍()许汜()攝()泪 (2)字形: 遥c6n()远目 玉zan1uoj( lan()杆拍遍 休说鲈鱼堪kuai() Wei()英雄泪 舞xie()歌台 封狼居x0() 贏得cang()皇北顾 (3)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xie)玉簪(zan)蝴蝶发髻(j)掘泪(wen) B脍炙人口(kuai)沉寂(cen)金戈铁马(yi)断鸿(duan) C视同陌路(m)祠堂(c1)可堪回首(kan)烽火(fen) D倩人执笔(qian)遍身(bidn)求田问舍(she)能否(fou)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计 B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高中语文●必修四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高中语文●必修四 87 《辛弃疾词两首》 【 学考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 2、掌握两首词,能够背诵并能默写; 3、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4、了解辛弃疾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5、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热情。 【自主复习】 一、 字音、字形、词语 (1)字音:玉簪.螺髻( ) 遥岑.远目( ) 舞榭.歌台( ) 金戈.铁马( ) 脍( ) 许汜( ) 揾( )泪 (2)字形: 遥 cén( )远目 玉 zān luó jì( )( )( ) lán( )杆拍遍 休说鲈鱼堪 kuài( ) Wèi( )英雄泪 舞 xiè( )歌台 封狼居 xū( ) 赢得 cāng( )皇北顾 (3)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舞榭.歌台(xiè) 玉簪.(zān) 蝴蝶发髻.(jì) 揾.泪(wèn) B 脍.炙人口(kuài) 沉.寂(cén) 金戈.铁马(yì) 断.鸿(duàn) C 视同陌.路(mò) 祠.堂(cí) 可堪.回首(kān) 烽.火(fēn) D 倩.人执笔(qiàn) 遍.身(biàn) 求田问舍.(shě) 能否.(fǒu)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计 B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D平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无人会,登临意 熟悉,通晓 B红巾翠袖,英雄泪泛指妇女戴的头巾,穿的衣服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文学常识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 ),山东历城人。南宋爱国 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 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形 ,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作战准备,鼓 励士气,一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 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 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3、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 ),尽西风,季鹰归未 5、倩何人唤取,( ),( 6、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7、元嘉草草(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9、凭谁问:( 四、课文分析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本句是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景色。前后两句具 有因果关系,因为是秋季,天高气爽,才是极目远跳看到长江向无边无际的天边流去。 高中语文●必修四
常德市六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订 高中语文●必修四 88 C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D 平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无人会.,登临意 熟悉,通晓 B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泛指妇女戴的头巾,穿的衣服 C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D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宋代的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二、文学常识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 ),号( ),山东历城人。南宋爱国 词人。21 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 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形 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作战准备,鼓 励士气,一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 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 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 三、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 )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3、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 ) 4、( ),尽西风,季鹰归未? 5、倩何人唤取,( ),( ) 6、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7、元嘉草草( ),( )。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9、凭谁问:( ),( )? 四、课文分析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本句是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景色。前后两句具 有因果关系,因为是秋季,天高气爽,才是极目远眺看到长江向无边无际的天边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