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新课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传热设备的类型、控 制要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6.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述 教学内容 16.11传热设备的类型 16.12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难点: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传热设备的类型、控 制要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6. 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 概述 16.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16.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重点 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策略: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分配 手段 概述 16.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概述 探究式 定义: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传热过程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工艺过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讲授法 必须对传热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16.1.1传热设备的类型 传热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物流接触关系: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热量交换形式:无相变的热量交换、有相变的热量交换 结构形式 列管式 蛇管式、 夹套式 套管式 对图17-1中前四类传热设备以对流传热为主要传热方式,有时把它们统称为 般传热设备 特殊传热设备:加热炉、锅炉、蒸发器等。 液体1进口 液体2出口 探究式 讲授法 列答 的类型 液体2入口 1) 液体1出口 Ca) 皆式焕热器 蛇管 多媒体 演示法 容器 0▣ (b) 蛇管式换热器 -1-
- 1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概 述 5 分 钟 16. 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 概述 定义: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传热过程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工艺过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必须对传热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探究式 讲授法 传 热 设 备 的 类 型 (1) 18 分 钟 16.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传热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物流接触关系: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热量交换形式:无相变的热量交换、有相变的热量交换 结构形式:列管式、蛇管式、夹套式、套管式 对图 17-1 中前四类传热设备以对流传热为主要传热方式,有时把它们统称为一 般传热设备 特殊传热设备:加热炉、锅炉、蒸发器等。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冷液进口 蒸汽 不凝性气体 设备的类型 排出口 冷液出口 容器 板书、 夹套 互动法 冷凝水 (c)夹套式换热器 钟 热流体入口 冷流体入口 冷流体出口 传 热流体出口 备的 (d)套管式换热器 16.1.2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在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中,进行传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三种 控制要求: (1)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时在工艺过 程中进行加入或除去热量,使工艺过程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2)使工艺介质发生相变。根据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加热使工艺介质汽化, 也有冷凝除热,使气相物料液化 (3)热量回收 根据传热设备的传热目的,传热设备的控制主要是热量平衡的控制,取温度 作为被控变量。以及一些保护性控制
- 2 - 传 热 设 备 的 类 型 (2) 15 分 钟 传 热 设 备 的 控 制 要 求 10 分 钟 16.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在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中,进行传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三种. 控制要求: (1)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时在工艺过 程中进行加入或除去热量,使工艺过程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2)使工艺介质发生相变。根据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加热使工艺介质汽化, 也有冷凝除热,使气相物料液化 (3)热量回收 根据传热设备的传热目的,传热设备的控制主要是热量平衡的控制,取温度 作为被控变量。以及一些保护性控制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板书、 互动法
小结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探究式 讲授法 钟 课后练习: 顶习: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讲新课 乐 我 (换热器的控制、蒸汽 加热器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6.2 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6.2.1换热器的控制 (1)特性分析 教学内容 ①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②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2)控制方案 16.2.2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通过本节误的学习,使同学理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 方案, 同时了解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教学重点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难点: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教学难点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和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策略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3
- 3 - 小结 2 分 钟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课后练习: 预习: 探究式 讲授法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换热器的控制、蒸汽 加热器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6.2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6.2.1 换热器的控制 (1)特性分析 ① 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② 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2)控制方案 16.2.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理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 方案,同时了解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重点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策略: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和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分配 手段 16.2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一般传热设备:换热器、蒸汽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16.2.1换热器的控制 探究式 换热器是传热设备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其两侧介质在换热过程中都没有相变化 讲授法 G2C2 换热 图16-2逆流单程换热器 (1)特性分析 ①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特性 对象特性就是要确定Ti、T1o、T2i、G2、G1之间的函数关系f 分析 静态特性的两个基本方程式: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静态特性的求得,可以用于系统扰动分析及静态控制设计依据 Sq=Gci(Tio-Ti)=Gae2(Tu -Tn) Lg-KFAT ◆ T10 -Tu 1 Ta -Tu G1C1 + 1 1+GC1 (16-6) 2( G2C2 多媒体 单程、逆流管式换热器静态特性基本表达式 演示法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均可由16-6推出。 a工艺介质入口温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即△T→△T。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载热体入口温度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T→△T通道的静态放大 倍数 .4-
- 4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课 程 导 入 3 分 钟 16.2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一般传热设备:换热器、蒸汽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16.2.1 换热器的控制 换热器是传热设备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其两侧介质在换热过程中都没有相变化 探究式 讲授法 换热 器的 对象 静态 特性 分析 15 分 钟 图 16-2 逆流单程换热器 (1)特性分析 ① 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对象特性就是要确定 T1i、T1o、T2i、G2、G1 之间的函数关系 f 静态特性的两个基本方程式: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静态特性的求得,可以用于系统扰动分析及静态控制设计依据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均可由 16-6 推出。 a 工艺介质入口温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T1i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b 载热体入口温度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T2i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 倍数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