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讲新课 课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型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要 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教学内容 18.11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8.1.2化学反应器的控制的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器的类型和控制要求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控制器的要求 难点:化学反应控制控制器的要求 教学难点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举例来说明控制要求中的四个方面 教学策略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1
- 1 -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要 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8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18.1 概述 18.1.1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8.1.2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的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器的类型和控制要求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控制器的要求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化学反应控制控制器的要求 策略: 通过举例来说明控制要求中的四个方面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分配 手段 18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述 18.1概述 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 位。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龙头,提高 在密。少后处的从而降低生产成太。这一化学后应哭起若关作田 钟 其次,化学反应器经常处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条件下进行反应 且许多化 学反应伴有强烈的热效应,因此整个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与化学反应器密切相 关。 18.11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化学反应器种类繁多,为了能正确进行化学反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需对 反应器的几种基本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连续式、间歇式 间歇式反应器:将反应物料分次或一次加入反应器中,适用于小批量、反 应时间长或对全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的场合 连续反成器,物制连建加入,反应连续不断地讲行,产品不惭地取出,品 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 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 化学 式。 探究式 (2)按物料流程:单程、循环图181 讲授法 单程:物料在反应器后不再进行循环。如图18-1()当反应的转化率和 产率都较高时,可采用单程的排列。 循环:在产品进行分离之后,把没有反应的物料循环与信箱物料混合后 的类型 再送入反应器进行反应, 如图18. (b) 注意:在进料中若含有惰性物质,则在多次循环后,惰性物将在系统中大 量积聚,影响进一步的反应,为此需把循环物料部分放空。 (3)按设备结构:釜式、管式、塔式、周定床、流动床反应器等图18-2。() 为连续聚合釜,釜式反应器也有间歇操作的:(b)为管式结构反应器,实际上就 根管道:(c)为塔式反应器,从机理上分析,塔式反应器与管式反应器十分 相似:()固定床反应器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反应器:为了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钟 强化反应,可以将因相催化剂悬浮于流体之中,成为流化床反应器。 (4)按传热情况:绝热式、非绝热式 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 非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进行交换热量。当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大时,必须 对反应器进行换热,其换热方式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等 2
- 2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概 述 5 分 钟 化 学 反 应 器 的 类 型 15 分 钟 18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18.1 概述 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 位。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龙头,提高 产率,减少后处理的负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一切化学反应器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化学反应器经常处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条件下进行反应,且许多化 学反应伴有强烈的热效应,因此整个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与化学反应器密切相 关。 18.1.1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化学反应器种类繁多,为了能正确进行化学反应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需对 反应器的几种基本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连续式、间歇式 间歇式反应器:将反应物料分次或一次加入反应器中,适用于小批量、反 应时间长或对全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的场合 连续反应器:物料连续加入,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产品不断地取出,是 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 式。 (2)按物料流程:单程、循环 图 18-1 单程:物料在反应器后不再进行循环。如图 18-1(a)当反应的转化率和 产率都较高时,可采用单程的排列。 循环:在产品进行分离之后,把没有反应的物料循环与信箱物料混合后, 再送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如图 18-1(b) 注意:在进料中若含有惰性物质,则在多次循环后,惰性物将在系统中大 量积聚,影响进一步的反应,为此需把循环物料部分放空。 (3)按设备结构: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动床反应器等图 18-2。(a) 为连续聚合釜,釜式反应器也有间歇操作的;(b)为管式结构反应器,实际上就 是一根管道;(c)为塔式反应器,从机理上分析,塔式反应器与管式反应器十分 相似;(d)固定床反应器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反应器;为了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强化反应,可以将因相催化剂悬浮于流体之中,成为流化床反应器。 (4)按传热情况:绝热式、非绝热式 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 非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进行交换热量。当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大时,必须 对反应器进行换热,其换热方式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等 探究式 讲授法
181.2化学反应馨的控制的控制婴求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器,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控制。 (1)物料平衡控制 探究式 稳定角度出发,流入量应等于流出量,如属可能常常对主要物料进行流量 讲授法 化 控制。另外,有一个部分物料在系统内循环,应定时排放或放空系统的惰性物 料 (2)能量平衡控制 名媒依 应使进入反应器的热量与流出的热量及反应生成热之间相互平衡 演示法 器 能量平衡决定了反应器的安全声场,也间接保证化学反应器的产品质量边 的 到工艺的要求 (3)约束条件控生制 板书、 要防止工艺参数进入危险区域或不正常工况,为此应配置一些报警、联锁 互动法 和选择性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界限的保护性控制 (4)质量控制 般的质量指标:转化率,要选择间接指标控制 使反应达到规定的转化率,或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成分。 质量指标的选取,即被控变量的选择可分为,取出料的成分或反应的转化 等指标作为被控变量:取反应过程的工艺状态参数(间接质量指标)作为被控 变 以丙烯聚合反应釜为例,说明这些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 从图18-3中可以上述4个方面的控制。 (1)物料平衡控制。镇定输入物料量:聚合反应的主要原料丙烯及乙烯、乙 炔分别设置流量定值控制。另外聚合反应物浆液采出有液位控制。 (2) 能量平衡控制。反应釜的釜温控制冷却水量,使进、出釜及反应生成热 达到平衡。 (3)质量控制。在图中画出以气相出料中H2含量为质量指标,组成H2含 28 量与加入H,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通过调整H,的加入量,保持反映 聚合反应进行好坏的气相中H,含量为某给定值。此外,尚可设置熔融 指数1的质量控制系统。 (4)约束条件控制。本工艺流程无爆炸危险,故控制较为简单,设有浆液液 位报警系统,在釜内浆液液位过高、过低时发出报警信号。 小结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探究式 课后练习: 讲授法 预习: 3
- 3 - 化 学 反 应 器 的 控 制 的 控 制 要 求 28 分 钟 18.1.2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的控制要求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器,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控制。 (1)物料平衡控制 稳定角度出发,流入量应等于流出量,如属可能常常对主要物料进行流量 控制。另外,有一个部分物料在系统内循环,应定时排放或放空系统的惰性物 料 (2)能量平衡控制 应使进入反应器的热量与流出的热量及反应生成热之间相互平衡。 能量平衡决定了反应器的安全声场,也间接保证化学反应器的产品质量达 到工艺的要求 (3)约束条件控制 要防止工艺参数进入危险区域或不正常工况,为此应配置一些报警、联锁 和选择性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界限的保护性控制 (4)质量控制 一般的质量指标:转化率,要选择间接指标控制 使反应达到规定的转化率,或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成分。 质量指标的选取,即被控变量的选择可分为,取出料的成分或反应的转化 率等指标作为被控变量;取反应过程的工艺状态参数(间接质量指标)作为被控 变量 以丙烯聚合反应釜为例,说明这些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 从图 18-3 中可以上述 4 个方面的控制。 (1) 物料平衡控制。镇定输入物料量:聚合反应的主要原料丙烯及乙烯、乙 炔分别设置流量定值控制。另外聚合反应物浆液采出有液位控制。 (2) 能量平衡控制。反应釜的釜温控制冷却水量,使进、出釜及反应生成热 达到平衡。 (3) 质量控制。在图中画出以气相出料中 H2 含量为质量指标,组成 H2 含 量与加入 H2 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通过调整 H2 的加入量,保持反映 聚合反应进行好坏的气相中 H2 含量为某给定值。此外,尚可设置熔融 指数 M1 的质量控制系统。 (4) 约束条件控制。本工艺流程无爆炸危险,故控制较为简单,设有浆液液 位报警系统,在釜内浆液液位过高、过低时发出报警信号。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板书、 互动法 小结 2 分 钟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课后练习: 预习: 探究式 讲授法
讲新课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型 (反应器的特性、反应 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 性)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82反应器的特性 教学内容 183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分析 183.1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通讨木节误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反成器的一些特性,会分析反应器 教学目的 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反应器的特性: 教学重点 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难点:反应署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难点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策略 探究式讲授法、百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教学方法 果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 4 -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反应器的特性、反应 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 性)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8.2 反应器的特性 18.3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分析 18.3.1 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反应器的一些特性,会分析反应器 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重点 反应器的特性; 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策略: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182反应器的特性 化学反应过程涉及物料、能量的平衡,反应动力学等,推导机理模型较为困 难,但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方案的指导。对一非绝热反应器的动态模型 作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了解过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由此引申出反应器的热稳定 性间顺的分析。 图184为一个非绝热连续反应器,反应器内进行的是防热反应。为了控能 反应的温度,必须通过载热体由夹套移去部分热量。 热量平衡关系: dQ1t(热量变化)=Q1(吸热/反应放热)-Q2(被移走的热量) 反应器内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单位时间): 探究式 e-G 讲授法 式中G 一反应物的质量流量: 0 反应物的密度: 0一后成物的浓度。 器的 每摩尔的反应热 转化率 在不考虑反应器热损失的前提下,由反应物和载热体冷却所带走热量的总和 性 为: Q2=Gc,(0-0,)+KF(0-0.) 式中 5 8.一冷却剂入口温度: 分 日,日一分别表示反应器的进料温度和出料温度(即反应器内的温度): C。一反应物的比热容(假定随着反应进行,组分变化,而C,为常数 K—载热体与反应器内物料总传热系数: 多媒体 F—传热面积: 演示法 反应器内蓄热量的变化为: 式中,V为反应器的容积 由以上几式,即得反应器的动态方程式为: y-KF(0-0)-Gc,(0-0) P 进行增量化,△9,=0,得: -5-
- 5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反 应 器 的 特 性 15 分 钟 18.2 反应器的特性 化学反应过程涉及物料、能量的平衡,反应动力学等,推导机理模型较为困 难,但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方案的指导。对一非绝热反应器的动态模型 作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了解过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由此引申出反应器的热稳定 性问题的分析。 图 18-4 为一个非绝热连续反应器,反应器内进行的是防热反应。为了控制 反应的温度,必须通过载热体由夹套移去部分热量。 热量平衡关系: dQ/dt (热量变化)= Q1(吸热/反应放热)– Q2(被移走的热量) 反应器内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单位时间); x yH G Q1 0 ρ = 式中 G——反应物的质量流量; ρ ——反应物的密度; x0——反应物的浓度; H——每摩尔的反应热; y——转化率 在不考虑反应器热损失的前提下,由反应物和载热体冷却所带走热量的总和 为: ( ) ( ) Q2 = Gc p θ −θ f + KF θ −θ c 式中 θ c ——冷却剂入口温度; θ f ,θ ——分别表示反应器的进料温度和出料温度(即反应器内的温度); p c ——反应物的比热容(假定随着反应进行,组分变化,而 p c 为常数) K——载热体与反应器内物料总传热系数; F——传热面积; 反应器内蓄热量的变化为: dt d V c dt dQ p θ = ρ 式中,V 为反应器的容积 由以上几式,即得反应器的动态方程式为: ( ) ( ) 0 p KF c Gc p f y Gx H dt d V c θ θ θ θ ρ θ ρ = − − − − 进行增量化, Δϑ f = 0 ,得: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