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立人学校期中考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林类⑩年且百岁,底舂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 “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抬穗? 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日:“吾何悔邪?”子贡日:“先生少不勤行,长 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 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竟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 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 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感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 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日:“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 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子贡日:“然则赐息无所乎?” 仲尼日:“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 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 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③也。古者 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 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 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 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 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
漳州立人学校期中考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 分) (1)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6)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 “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 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 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 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 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 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 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 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 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 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 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 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 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 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 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 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矜:自夸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3分)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 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 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 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 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3分) (2)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3 分)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 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 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 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 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3 分) (2)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填空。(5分) A.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晩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 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 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 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 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C.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拉达在“老鼠洞”里看到隐 修女珍藏的小鞋,于是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 母女才由此相认。(《巴黎圣母院》) D.由于马谡凭借熟悉兵书,又有诸葛亮信任,自视甚高,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告,致 使荆州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这一险招,吓退司马懿。为了执法严明,诸葛亮只得挥泪 斩了马谡。(《三国演义》) E.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笑他 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说完了, 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2)简述曹操煮酒论英雄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填空。(5 分) A.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 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 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 50 多回合不分胜负,张 飞上来夹攻,30 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 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C. 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拉达在 “老鼠洞”里看到隐 修女珍藏的小鞋,于是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 母女才由此相认。(《巴黎圣母院》) D. 由于马谡凭借熟悉兵书,又有诸葛亮信任,自视甚高,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告,致 使荆州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这一险招,吓退司马懿。为了执法严明,诸葛亮只得挥泪 斩了马谡。(《三国演义》) E. .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笑他 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说完了, 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 )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2)简述曹操煮酒论英雄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雍也》) ②子贡日:“贫而无谗③,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学生。②箪:盛饭的竹编器。③谗:谄媚。 (1)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条件差,在别人难以承受的环境里学习,颜回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快乐,表明学习与 家境的好坏无关 B.孔子一再称赞颜回虽清苦困顿也不愿意去追求富贵,这是对颜回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 云的高尚精神的肯定。 C.能够做到子贡所提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能够守住自己,已非常人所及了。对 此,孔子也予以认可。 D.孔子指出,只是守住自己还不够,还要能够“超越自己”,即贫困时还能自得其乐,富贵 时还能好礼乐善。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富而可求(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执鞭 之士(地位低下的士人),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流行歌曲的遗憾 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凊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 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 像《弯弯的月亮》,前面唱的是遥远的夜空,弯月,小桥,小船,阿娇,歌谣,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到此为止,和曲调相应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童年的阿娇”让人油然而生的 是怀旧情愫。可当听众几乎把自己一腔思乡怀旧和曲调共舞时,歌词突然来了—个义正辞严的现 代化批判:“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前面 调动起来的那点伤情怀旧,便被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伤情怀旧下去,还是收起这淡淡的悲 伤和歌词起去为乡村没有现代化而义愤填膺呢? 再比如《涛声依旧》,歌词里用了不少古典诗歌的动词技巧,像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 打”无眠,就是把动词两边的名词距离拉大,使动词的意思多几个拐弯。还用了一些古典诗词的 名词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 也有了一点历史感。特别是有两句写得确实不错:“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 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下子显岀了笨拙做作,那就 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晩"。前句像匆匆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下来
①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论语·雍也》) ②子贡曰:“贫而无谗③,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注] 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学生。②箪:盛饭的竹编器。③谗:谄媚。 (1)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生活条件差,在别人难以承受的环境里学习,颜回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快乐,表明学习与 家境的好坏无关。 B.孔子一再称赞颜回虽清苦困顿也不愿意去追求富贵,这是对颜回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 云的高尚精神的肯定。 C.能够做到子贡所提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能够守住自己,已非常人所及了。对 此,孔子也予以认可。 D.孔子指出,只是守住自己还不够,还要能够“超越自己”,即贫困时还能自得其乐,富贵 时还能好礼乐善。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富而可求(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执鞭 之士(地位低下的士人),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流行歌曲的遗憾 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 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 像《弯弯的月亮》,前面唱的是遥远的夜空,弯月,小桥,小船,阿娇,歌谣,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到此为止,和曲调相应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童年的阿娇”让人油然而生的 是怀旧情愫。可当听众几乎把自己一腔思乡怀旧和曲调共舞时,歌词突然来了一个义正辞严的现 代化批判:“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前面 调动起来的那点伤情怀旧,便被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伤情怀旧下去,还是收起这淡淡的悲 伤和歌词一起去为乡村没有现代化而义愤填膺呢? 再比如《涛声依旧》,歌词里用了不少古典诗歌的动词技巧,像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 打”无眠,就是把动词两边的名词距离拉大,使动词的意思多几个拐弯。还用了一些古典诗词的 名词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 也有了一点历史感。特别是有两句写得确实不错:“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 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一下子显出了笨拙做作,那就 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前句像匆匆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下来
钮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句像耐不住性子干脆直话直说,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 来的流畅—下子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好像江郎才尽。 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 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 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 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 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10.下列对文中“遗憾”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流行歌曲的情感不能一以贯之,中间存在着脱节和跳跃的毛病 B.指歌词本身笨拙做作,故弄玄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创作倾向 C.指歌曲文字玩花拳绣腿,缺少风骨,往往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晰。 D.指流行歌曲本身的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流行歌曲的遗憾”这一论题,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密切联系现实 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分析《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指出其主旨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处境尴尬。 C.《涛声依旧》讲求艺术技巧,特别是化用《枫桥夜泊》中的意象,让歌词显得典雅而意蕴 丰富,但仍有笨拙做作的瑕疵 D.“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作者用比喻的说法表明了产生“遗憾”的根本原因就是文 字功夫不到家,歌词本身往往是病句 2.如何避免流行歌曲的“遗憾”,作者的具体看法是什么?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 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 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 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 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
钮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句像耐不住性子干脆直话直说,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 来的流畅一下子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好像江郎才尽。 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 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 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 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 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10.下列对文中“遗憾”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指流行歌曲的情感不能一以贯之,中间存在着脱节和跳跃的毛病。 B.指歌词本身笨拙做作,故弄玄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创作倾向。 C.指歌曲文字玩花拳绣腿,缺少风骨,往往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晰。 D.指流行歌曲本身的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围绕“流行歌曲的遗憾”这一论题,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密切联系现实 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分析《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指出其主旨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处境尴尬。 C.《涛声依旧》讲求艺术技巧,特别是化用《枫桥夜泊》中的意象,让歌词显得典雅而意蕴 丰富,但仍有笨拙做作的瑕疵。 D.“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作者用比喻的说法表明了产生“遗憾”的根本原因就是文 字功夫不到家,歌词本身往往是病句。 12.如何避免流行歌曲的“遗憾”,作者的具体看法是什么?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 13-15 题。 严 复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 14 岁,学了 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 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 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 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