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15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 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 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 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使地区保持 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强者”的法则,各民族、 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 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 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从根本上 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 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 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 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 “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 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 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理性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 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里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 次征服性质的战争—一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征服性战争倍加颂扬和夸 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 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 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 需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 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 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 厚的结合。在战场面描述上,《伊里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 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情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 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 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 度方面,《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 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 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选自《〈诗经〉与〈伊里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必然带来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B、一个民族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深受其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影响。 C、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玉溪 2015 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 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 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 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使地区保持 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强者”的法则,各民族、 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 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 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从根本上 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 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 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 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 “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 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 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理性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 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里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 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征服性战争倍加颂扬和夸 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 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 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 需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 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 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 厚的结合。在战场面描述上,《伊里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 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情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 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 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 度方面,《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 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 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选自《〈诗经〉与〈伊里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必然带来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B、一个民族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深受其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影响。 C、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D、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解析:“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错,而应是“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 格”。因为不同题材作品可能有相同的特征和风格。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 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 B、古希腊民族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保持独立 地位的唯一手段。 C、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有着不同的尚武精神,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着重塑造德才兼备的军人形象,而古希腊民族 塑造的军人缺少仁厚德性 解析:应是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里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而《诗经》中战争的双 方构成一种善与恶、爱与憎的关系。 B、古希腊各民族、部落所获得的平等关系因是力量平衡所致,故与现代人崇尚 的“平等”是不一样的。 C、《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而《伊里亚特》热衷于对血腥的战争 场面、残酷的厮杀情景进行尽情渲染 D、本文不惜笔墨梳理历史文化特征与战争审美倾向的关系,是为比较《诗经》 与《伊里亚特》的战争审美倾向做准备 解析:“《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说法绝对化,原文是“《诗经 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 武雄壮”。答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 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 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 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 简健卒,用巨梃撈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 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 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 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凡 俘斩千四百人。捷闻,宪宗进吉副使,玺书嘉劳。移巡高、雷、廉三府。时民遭 贼躏,数百里无人烟,诸将悉闭城自守,或以贼告,反被挞。有自贼中逸归者 辄诬以通贼,扑杀之。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已仼。按部雷州。海康知县王骐, 南太和人也,日以义激其民,贼至辄奋击。吉壮其勇节,奖励之。适报贼掠乡聚, 吉与骐各率所部击败之。荐骐,迁雷州通判。未闻命,战死。赠同知,荫其子为 国子生
D、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解析:“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错,而应是“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 格”。因为不同题材作品可能有相同的特征和风格。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 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 B、古希腊民族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保持独立 地位的唯一手段。 C、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有着不同的尚武精神,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着重塑造德才兼备的军人形象,而古希腊民族 塑造的军人缺少仁厚德性。 解析:应是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里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而《诗经》中战争的双 方构成一种善与恶、爱与憎的关系。 B、古希腊各民族、部落所获得的平等关系因是力量平衡所致,故与现代人崇尚 的“平等”是不一样的。 C、《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而《伊里亚特》热衷于对血腥的战争 场面、残酷的厮杀情景进行尽情渲染。 D、本文不惜笔墨梳理历史文化特征与战争审美倾向的关系,是为比较《诗经》 与《伊里亚特》的战争审美倾向做准备。 解析:“《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说法绝对化,原文是“《诗经》 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 武雄壮”。答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8 分)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 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 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 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 简健卒,用巨梃搒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 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 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 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凡 俘斩千四百人。捷闻,宪宗进吉副使,玺书嘉劳。移巡高、雷、廉三府。时民遭 贼躏,数百里无人烟,诸将悉闭城自守,或以贼告,反被挞。有自贼中逸归者, 辄诬以通贼,扑杀之。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已任。按部雷州。海康知县王骐,云 南太和人也,日以义激其民,贼至辄奋击。吉壮其勇节,奖励之。适报贼掠乡聚, 吉与骐各率所部击败之。荐骐,迁雷州通判。未闻命,战死。赠同知,荫其子为 国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万人,至大磴 破贼,乘胜追至云岫山,去贼营十余里。时已乙夜,召诸将分三哨,黎明进兵 会阴晦,众失期。及进战,贼弃营走上山。吉命潘百户者据其营,众竞取财物。 贼驰下,杀百户。华亦马踬,为贼所杀。诸军遂溃。吉勒马大呼止军。吏劝吉避, 吉曰:“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言未已,贼持枪趋吉。吉且骂且战,手剑 人,断其臂。力绌,遂被害。是日,雷雨大作,山谷皆震动。又八日,始得尸 貌如生。事闻,赠按察使,录其子科入国子监。 (选自《明史·毛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行请属,狎侮官司 属:通“嘱”,请托 B、简健卒,用巨梃撈之 简:精简 C、或以贼告,反被挞 告:报 告 D、会阴晦,众失期 失:错过 答案:B简,挑选。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毛吉“护佑百姓”的一组是() ①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 ②痛抑豪右,民大悦 ③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 ④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己任 ⑤日以义激其民 ⑥众多杀伤,我独生可 乎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①征治犯错的锦衣卫,与护佑百姓无关;⑤是王骐的做法;⑥是毛吉与 将士同生共死的坚决态度。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吉待人恩怨分明。对忠诚为国之士,毛吉尽力提携,并厚待其后代;而打 击侵害百姓利益之徒,毛吉则毫不手软。 B、毛吉行事嫉恶如仇。他看不惯锦衣卫的横行无忌,轻慢锦衣卫长官,这种做 法招致了对方对他的非人折磨 C、毛吉剿匪除恶务尽。对敢于叛乱的盗匪,毛吉一直铁腕镇压,他的出击收到 显著效果,朝廷对此非常认同 D、毛吉杀敌身先士卒。云岫山之战,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因身陷敌 军重围,终寡不敌众,被敌人杀害 解析:“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与原文不符。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5分) 译 文 (2)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4分) 文 答案:(1)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大 夫无不惊恐不安.(关键词:伺、阴事、补出“官员”、惴恐)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万人,至大磴 破贼,乘胜追至云岫山,去贼营十余里。时已乙夜,召诸将分三哨,黎明进兵。 会阴晦,众失期。及进战,贼弃营走上山。吉命潘百户者据其营,众竞取财物。 贼驰下,杀百户。华亦马踬,为贼所杀。诸军遂溃。吉勒马大呼止军。吏劝吉避, 吉曰:“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言未已,贼持枪趋吉。吉且骂且战,手剑一 人,断其臂。力绌,遂被害。是日,雷雨大作,山谷皆震动。又八日,始得尸, 貌如生。事闻,赠按察使,录其子科入国子监。 (选自《明史·毛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行请属,狎侮官司 属:通“嘱”,请托 B、简健卒,用巨梃搒之 简:精简 C、或以贼告,反被挞 告:报 告 D、会阴晦,众失期 失:错过 答案:B 简,挑选。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毛吉“护佑百姓”的一组是( ) ①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 ②痛抑豪右,民大悦 ③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 ④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己任 ⑤日以义激其民 ⑥众多杀伤,我独生可 乎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①征治犯错的锦衣卫,与护佑百姓无关;⑤是王骐的做法;⑥是毛吉与 将士同生共死的坚决态度。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吉待人恩怨分明。对忠诚为国之士,毛吉尽力提携,并厚待其后代;而打 击侵害百姓利益之徒,毛吉则毫不手软。 B、毛吉行事嫉恶如仇。他看不惯锦衣卫的横行无忌,轻慢锦衣卫长官,这种做 法招致了对方对他的非人折磨。 C、毛吉剿匪除恶务尽。对敢于叛乱的盗匪,毛吉一直铁腕镇压,他的出击收到 显著效果,朝廷对此非常认同。 D、毛吉杀敌身先士卒。云岫山之战,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因身陷敌 军重围,终寡不敌众,被敌人杀害。 解析:“毛吉一马当先,率军直捣敌营”与原文不符。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5 分) 译 文: . (2)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4 分) 译 文: . 答案:(1)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大 夫无不惊恐不安.(关键词:伺、阴事、补出“官员”、惴恐)
(2)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勾通贼人,将他杀害。(关键词:逸、 通、扑) 参考译文: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糟 锦衣卫。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 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没有 人敢鞭打他们。毛吉却执法不挠,有罪的必定重惩他们。锦衣卫长官门达仗着 皇上的宠爱,肆行残虐,百官路上碰到他都避马躲开,唯独毛吉举鞭拱手而过, 门达很愤怒。毛吉因病没能上朝,被投进锦衣卫监狱。门达大喜,挑选出健壮 的士卒,用大木棍打他。毛吉肉烂见骨,没有死。 天顺五年,毛吉升为广东金事,分巡惠州、潮州府。他痛惩豪门大族,百姓非 常高兴。到期后他应该被替代,百姓纷纷挽留他。 程乡贼人杨辉,是过去大盗罗刘宁的党羽。本已受招抚,后又反叛,与党羽曾 玉、谢莹分别占据宝龙、石坑等洞,攻陷江西安远,在福建、广东之间抢掠 后来又想攻打程乡。毛吉在他们没到之前,招募壮士,加上士兵有七百人。抵 达贼人巢穴。先攻破石坑,斩杀曾玉;再攻击谢莹,杀了他。又生擒杨辉。各 洞都被攻破,共俘虏和斩杀一千四百人。捷报传到朝廷,宪宗升毛吉为副使 颁给玺书嘉奖慰劳。毛吉被调去巡抚高州、雷州、廉州三府。当时百姓遭贼人 蹂躏,数百里没有人烟,各将领都闭城自守,有人报告贼情,反被将领所打。 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色勾通贼人,将他杀害。毛吉不胜愤怒, 以平贼为已任。他巡行雷州。有海康知县王骐,是云南太和人,每天以大义激 奋他的百姓。贼人来了便奋起抗击。毛吉觉得他们的勇气节操雄壮,奖励他们 正好有报告说贼人来抢掠乡村,毛吉与王骐各自率领所部击败了他们。毛吉推 荐王骐,升为雷州通判。王骐还没接到任命,即已战死。赠同知,庇荫他的儿 子为国子监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毛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一万人, 到大磴击破贼人,乘胜追到云岫山,离贼营只有十余里。当时已经是半夜,毛 吉召来诸将,将人马分为三哨,黎明时进兵。正好是阴天,众人错过出发时间 到进战时,贼人已弃营逃上山。毛吉命令潘百户占领他们的营寨,众人竞相取 财物。贼人从山上驰下,杀死百户。閥华的马也被绊倒,被贼人所杀,各军于 是溃败。毛吉勒马大呼止住部队。官吏劝毛吉躲避,毛吉说:“众人多被杀伤, 我能独自求生吗?”话没说完,贼人持枪奔向毛吉。毛吉边骂边战,剑砍一人, 断了他一条手臂。毛吉力量不足,终于被害。这一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动。 过了八天,才找到他的尸体,其貌如生。事情传到朝廷。赠予他按察使,录取 他的儿子毛科入国子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勾通贼人,将他杀害。(关键词:逸、 通、扑) 参考译文: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辖 锦衣卫。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 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没有 人敢鞭打他们。毛吉却执法不挠,有罪的必定重惩他们。锦衣卫长官门达仗着 皇上的宠爱,肆行残虐,百官路上碰到他都避马躲开,唯独毛吉举鞭拱手而过, 门达很愤怒。毛吉因病没能上朝,被投进锦衣卫监狱。门达大喜,挑选出健壮 的士卒,用大木棍打他。毛吉肉烂见骨,没有死。 天顺五年,毛吉升为广东金事,分巡惠州、潮州府。他痛惩豪门大族,百姓非 常高兴。到期后他应该被替代,百姓纷纷挽留他。 程乡贼人杨辉,是过去大盗罗刘宁的党羽。本已受招抚,后又反叛,与党羽曾 玉、谢莹分别占据宝龙、石坑等洞,攻陷江西安远,在福建、广东之间抢掠。 后来又想攻打程乡。毛吉在他们没到之前,招募壮士,加上士兵有七百人。抵 达贼人巢穴。先攻破石坑,斩杀曾玉;再攻击谢莹,杀了他。又生擒杨辉。各 洞都被攻破,共俘虏和斩杀一千四百人。捷报传到朝廷,宪宗升毛吉为副使, 颁给玺书嘉奖慰劳。毛吉被调去巡抚高州、雷州、廉州三府。当时百姓遭贼人 蹂躏,数百里没有人烟,各将领都闭城自守,有人报告贼情,反被将领所打。 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色勾通贼人,将他杀害。毛吉不胜愤怒, 以平贼为已任。他巡行雷州。有海康知县王骐,是云南太和人,每天以大义激 奋他的百姓。贼人来了便奋起抗击。毛吉觉得他们的勇气节操雄壮,奖励他们。 正好有报告说贼人来抢掠乡村,毛吉与王骐各自率领所部击败了他们。毛吉推 荐王骐,升为雷州通判。王骐还没接到任命,即已战死。赠同知,庇荫他的儿 子为国子监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毛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一万人, 到大磴击破贼人,乘胜追到云岫山,离贼营只有十余里。当时已经是半夜,毛 吉召来诸将,将人马分为三哨,黎明时进兵。正好是阴天,众人错过出发时间。 到进战时,贼人已弃营逃上山。毛吉命令潘百户占领他们的营寨,众人竞相取 财物。贼人从山上驰下,杀死百户。閻华的马也被绊倒,被贼人所杀,各军于 是溃败。毛吉勒马大呼止住部队。官吏劝毛吉躲避,毛吉说:“众人多被杀伤, 我能独自求生吗?”话没说完,贼人持枪奔向毛吉。毛吉边骂边战,剑砍一人, 断了他一条手臂。毛吉力量不足,终于被害。这一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动。 过了八天,才找到他的尸体,其貌如生。事情传到朝廷。赠予他按察使,录取 他的儿子毛科入国子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 分) 乌 夜 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9、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 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 (2)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 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 的深切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 园春·长少》) (2)淇水汤汤 (《诗经·氓》)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 《短歌行》) (5)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6)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 )》) (7)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8)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渐车帷裳(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 何时可掇(5)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江间波浪兼天涌(7)独留育冢向黄 昏(8)间关莺语花底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身傲骨朱东润 朱东润常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 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 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 嘛,则未必。”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有一次, 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 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锈,头才没掉下 来。他们还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 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 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 骨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 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 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 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 大传》。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 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
9、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 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 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 (2)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 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 的深切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 园春·长少》) (2)淇水汤汤, 。(《诗经·氓》)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 《短歌行》) (5)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6)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 (7)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8)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渐车帷裳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何时可掇 (5)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江间波浪兼天涌 (7)独留青冢向黄 昏 (8)间关莺语花底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一身傲骨朱东润 朱东润常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 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 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 嘛,则未必。”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有一次,一 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 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锈,头才没掉下 来。他们还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 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 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 骨”。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 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 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 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 大传》。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 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