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职员工及学生的一齐奋斗中,由听外面很多不好的批评, 到现在成为革命策源地,其间所经困难,一言难尽。所有同学 和教职员正好比是酒药子。今天学校虽然停办了,希望这些酒 药子到处去发酵①。 叔衡在主持湘江学校的同时,还根据党的指示,与夏曦等 一道为在湖南重建国民党,使之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一九 二三年六月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与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后,湖南党组织即开始帮助国民党发 履组织,建立党部。一九二五年春,湖南国民党在长沙岳麓山 察锷基庐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成立了国民党湖南 省党部,叔衡和李维汉、夏曦、郭亮等共产党员均当选为国民党 湖南省党部第一届执监委员。此后,湘江学校即成为国民党湖南 省党部经常开会的地方。叔衡除了在长沙参与国民党湖南省党 部的领导工作以外,还经常奔走全省各地,帮助建立和整顿国 民党的组织。一九二四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 就在宁乡指定共产党员许抱凡及梅治成负责“民运”,在农良 中发展国民党员,秘密组织国民党。又介绍他的好友王凌波加 入国民党(一九二五年五运动后,他又介绍王凌波加入共产 党)。一九二五年五月,他又到常德帮助整顿和改组了国民党 组织。周恩来在《关于一九二四年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 系?一文中指出:“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 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在谈到当时各省国民党 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时,在湖南就举了何叔衡和夏 ①参见1927年3月20日<湖南民报*。 ②《周思来选集上卷,第112-113页。 25
。 一九二六年三月,倾向国民苹命的唐生智部由衡阳进驻 长沙,赵恒惕被赶走。四月末,唐部受叶开鑫部压迫又退回衡 阳,何叔衡与夏曦、曾三等即尾随唐生智部到达衡阳,成立国民 党湖南省党部特别委员会,负责同唐生智联络和迎接广东国民 改府北伐,为促使唐生智于六月二日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 军军长兼中路前敌总指挥和迎接北伐军入湘,作了重要工作。 (四) 一九二六年六月,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七月十二日,北 伐军攻克长沙。叔衡随军由衡阳回到长沙,参加了八月召开的 国民党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二届监察委员。这 次大会在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通过了 关于开展湖南农、工、商、学、妇运的决议案,发表了扶助工 农运动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促使全省的工农革命运动和其 他群众运动一齐走向高潮。这时,叔衡心情非常兴奋,工作特 别起劲,先后担任湖南省法院(即控诉法院)陪审员、惩治土 豪劣绅特别法庭成员、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水口山矿局监理、 《湖南民报,馆馆长等职务。一九二七年四月还被选为中国济 难会湖南总会执行委员兼财务委员。在工作中,他旗帜鲜明,无 私无畏,严肃认真,.积极负责,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一 九二六年十月,叔衡以国民党省党部监察委员和水口山矿局监 理的身份,到水口山传达党关于大力开腰农民运动的指示与发 展国芪党的党务时,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在该矿国民党 员举行的欢迎会上,主持会议的陈章甫特别介绍了他的简历及 26
革命精神,称赞他“足为党员模范”。 一九二七年“马日”事变时,他正在宁乡林山寺、五里 堆、·石板上等地指学农民运动。事变发生后,他化妆离开了湖 南,经武汉到达上海,接受了与谢觉哉、徐特立、毛泽民等一 道筹办党的聚成印刷公司的任务。这个公司对外公开营业,承 印商标、簿记等业务,对内专门印刷党的文件和刊物。他既是 聚成印刷公司的经理,又担任上海互济会的书记。在刀枪林 立、刑场绞架遍地的白色恐怖之中,他心细阻大,临机应变,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沉着机智地对付国民党特务,坚持党的 地下斗争。 一九二八年六月,党决定叔衡赴奠斯科学习。途经哈尔滨 时,他改陆游《剑门道中通微雨).一诗,以抒发自已当时的感 情。诗云: 身上征衣杂酒浪,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 风雨登轮出国门。 到莫斯科后,他参加了当时在这里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九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同班的有 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方维夏、叶剑英等十余人。其中 多数是年龄四五十岁,:斗争经验较丰富,文化水平较高的干 部,因此,当时又戏称为“老头班”。根据这种情况,这个班 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对革命理论和领导方法的研究,上课也不象 普通班那样讲课,而更类似于毕业答辩式的讨论。,他对学习环 27
境很满意。在号回的家信中说:“我在此住在一个东吴王旧 宅;睡在一个有两丈高的玻璃窗下,求学做事,均能自如”, “衣食均无缺”,“面包还吃得惯”,.“身体很好”,《不过 因气候关系,骨节稍微疼痛”①。他担心的只是年纪大了, “记忆力太薄弱,即两年或三年内能否华业,实成问题也。”② 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半习十分刘苦,有时为熟记一个俄文单 词,要读几百遍甚至上干遍。被大家称之为“学习上永不疲倦 的人。” 在学习期间,他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徐特立 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的同志,改治上是跟叔衡同 志走的。开头都说叔衡同志笨,不能做事,清党事起,大家还 撲不着头脑的时候,.叔衡同志早就看到了,布置斗争,很敏 捷,很周密,谁说他笨!”® 这期间,他虽身在国外,但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国内的情况 和斗争。一九二七年一月,他在给哥哥玉书、玉明的信中说: “我在此阅中国报纸,见白崇禧在北京演说词云,湖南自去年 起死去十七万人。又十二月报载,河南饥民有六百万人,即此 之事,可见中国之一切情形矣”④。同年八月,他在写给过继 来的儿子新九的信中又说:“前阅报章,云湖南夏秋又遵旱 灾,并非常普遍。到底情形怎样?颇难释念”⑧。在信中,他 一再告诫家人,在白色忍怖下,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要 挺起腰杆。他说,“凡事只有快快活活地去想,天大地大的事 都是如此。”@“不要向别人乞怜,须知现在被压迫的太多, ①②家信现存湖南省博物馆。 ③谢觉哉:忆叔衡同志、· ④⑤©信存湖南省博物馆, 28
都是可怜的人,所以乞怜是空的。”①他还说:“我不希望我 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他写 信给妻子说:“您如果话到六十岁,我或者与您有见面之日。 但您的一生,要是捡柴、栽菜、喂猪的一生,不要去求人的一 生。”,@他敦育自已的家人,不管时局变化如何,都要立足现 实,“做对于现时人生有益的事”④。他说:“幸福绝不是天 地鬼神赐给的,病痛绝不是时运限定的,都是人自已造成 的。”®“我平生对于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徽幸, 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为放松,所以免去许多 烦恼。”®他在给儿子新九的信中,还一再表明自己的志愿, 借以对他儿子进行革命的教育。他说:“我承你祖父之命抚你 为嗣。.当你过继结婚时,即已当亲友声明,我是绝对不靠 你供养的。且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 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悬 懦子孙的。此数言请你注意。”⑦他也向婆子表示说:“我是 要永远对得起我的骨肉和您的啊!.我要问您,假使我遭了 危险,您还是求死呢,还是求生呢?请您答复我。”®在这些 平常的家信中,一个革命者的伟大胸怀,跃然纸上,不能不令 人感动。 一九三○年七月,他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莫斯科回 国,在上海担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的主要负贵 人。 这时,他的二女、三女实山和实嗣,也在上海党举办的聚 成印刷公司的一个工厂做工,秘密地为党印刷文件。他经常教 ①②③④⑤⑧⑦⑧信存湖南省裤物馆。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