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核心,组织和推动湖南反帝反封建斗 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年十一月六日,新民学会按新会章改 选时,他被选为执行委员长。 当时湖南的统治者是皖系军阀张敬尧。他与其弟敬舜、敬 禹、敬汤四人,在湖南无恶不作,人民早就恨之入骨。有民谣 云:“堂堂平张,尧舞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五四运 动爆发后,张敬尧横加镇压,更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极大愤怒。 “张薄不除,湖南无望”,成了一致的呼声。一九一九年十二 月二日在张敬尧指使其弟张敏汤镇压了湖南省会各界焚烧日货 的正义行动后,人民的反抗情绪更大。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 计议,决定因势利导,开展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十二月四 日,在楚怡学校召开了长沙市各校师生代表会议,由叔衡担任 主席。会上,他根据事先和毛泽东等商议的意见,阐明了驱张 的意义和策略,提出了“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 教师一日不受聘”的斗争口号,获得会议的一致通过。接着, 他和毛泽东又在楚怡召巢了新民学会会员、学联骨干和教育界 部分人士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 京、上海、广州、衡阳、株州、常德等地进行广泛的革命宜 传,造成全国上下一致的驱张舆论,斑起波澜壮阔的驱张怒 潮。 驱张运动的开展,是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深入发展的重要 标志。在驱张运动中,叔衡受命负责衡阳代表团的工作。他于 一九二○年三月二日到达衡阳,以湖南公民代表名义,与其他 代表团成员一道,以衡阳三师(即湖南公立第三师范)为基 地,蒋先云、夏明翰等积极分子为骨干,首先把衡阳的学生发动 起来,并以此为核心,组织湘南各界共同战斗。他们与北京、 10
上海等地的驱张代表团紧密配合,一面并展宣传攻势,揭露张 敬尧的祸湘罪行,在雁塔寺召开万入驱张大会,举行声势浩大 的示威游行,发行《湘潮》周刊,“做去张运动的加紧啦吹”, 并发表通电,呼吁全国同胞大力声援,拯救湘人脱离水火, 以造成驱张声势和社会舆论,二面利用驻衡阳直系军阀吴佩华 与张敬尧的矛眉,动员群众向吴佩孚请愿,促使吴对张施加压 力,并联络驻郴州一带的湘军首领潭延图等以军事实力向张敬 尧进蓝,以加强驱张运动的力量。一九二○年五月下旬,吴佩 孚率部由衡阳北澈,沿湘江而下,过长沙直退武汉。吴军退一 步,湘军进一步。在强大社会舆论的严疠指责和湘军的步步进道 下,张部不战自溃。六月十一日,张敬尧自长沙仓皇逃走,二 十六日,张部全部撒离湖南。 驱张斗争的胜利,衡阳代表团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斗争 中,叔衡表现既坚快勇敢,又注意策略。还在一九一九年十二 月二日张敬汤镇压焚烧日货时,他就当场挺身而出,高呼,大 家不要拍,团结起来,把日货烧光。并向人表示:如果张氏兄 弟公开杀人,自己愿用鲜血和生命换得张敬亮的迅速滚蛋,为 湖南人民除害,死而无感。他作为驱张代表团成员赴衡阳后, 张敞尧通电全国,明令查办他,将他革出教育.界,“永不叙 用”。对此,他付之一笑,毫不畏惧地奔走于长沙、衡阳、郴 州之间,积极领导斗争。他去郴州时,带领一部分学生,步行 来阳、资兴、临武、宜章等县,沿途宜传、发动群众。许多 人脚都走肿了,而他却精神抖撒,晚上不是听汇报,就是写 稿。在衡阳时,他除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进行斗争外,还十分 注意广泛地与当地上层人士联系,争取他们共同驱张。湘南学 联骨干夏明翰的祖父夏时济,任过清朝的户部主车、江西和江 11
苏督销局以及两江营务处总办等职,在衡阳绅士界很有地位, 同吴佩孚也很有交情。他就亲自去拜访,争取夏时济领衔联合 湘南各界知名人士发表了驱张请愚电文。开始时,夏明輸对此 十分不满,认为自己祖父老朽顽面,驱张不应和这样的人打交 道。经过叔衡的耐心说服教育,不但使夏明喻提高了认识,而 且说服了夏明翰利用祖父与吴佩平的关系,亲自带领一部分同 学向吴请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叔衡在驱张运动中的表 现,毛泽东在一九二○年四月称赞他说:“叔翁办事,可当大 局”①。 经过驱张斗争的战斗洗礼,在“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 传播和毛泽东对他的影响下,他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斗争的伟 大力量,开始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一九二○年六月 十七日,他从衡阳回到长沙不久,就协助毛泽东在湖南展开了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共产党的准备工作。 为了在湖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首先协助毛泽东创办了文 化书社。由于张散尧统治期间对一切新事物的摧残,当时湖南 的思想文化界还是一片乌烟糠气,新文化运动没有广泛展开, 新书刊很少看到,正如《发起文化书社缘起》中说的:“湖南 人现在脑子的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嫩待 哺”®。因此,要在湖南开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建立一 个推销各种新书刊的机构,实在是当务之急。但是,要建立这 样一个机构是很不容易的。关键是要有经费和取得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叔衡除把自己能拿出的戟都给了书 ①转引自1979年8月13日李维汉给何实明的信。 ②《五四时期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史料选编,搦南人民出版社179 年版。 12
社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到处奔走,为书社筹集资金。当 时的长沙县长姜济度,是他一个学生的父亲,思想比较开明。 他遨毛泽东一起去拜访了姜,取得了支持。在姜的影响下,商 会会长左学谦和教育界朱创凡、易培基等知名人士,也对书社 予以资助。不仅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打破了社会阻 力,使一些守旧顽固势力对书社的建立不便公开反对。一九二 ○年八月一日,在楚怡学校召开了书社发起人会议。九月九 日,书社开始正式营业。权衡随即在楚怡设立了贩卖部。接 着,又和老友姜梦周在宁乡创办了文化书社的分社。最初文化 书社的营业员只有两人。后来营业发展,人手不数,他又介绍 在衡阳驱张时发现的积极分子夏明翰到书社工作。 ·在创办文化书社的同时,他还和毛泽东、彭璜等联合教育 界、新闻界进步人士,组织了俄罗斯研究会。一九二O年八月 二十一日,假长沙县知事公署召开发起会时,他在会上宜读了 研究会的简章,指出“本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 “本会会务:一,研究所得后,发行俄罗斯丛刊,二,派人赴俄 实地调查,三,提倡留俄勒工俭学。”①当场,他被举为研究 会的筹备员之一。俄罗斯研究会成立后,不但在介绍俄国情 况,推动湖南人民研究俄国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而且还介绍了 些进步青年赴俄学习,任弼时、肖劲光就是其中的两个。 一九二○年九月,叔衡被省教育委员会委派为湖南全省通 俗教膏馆馆长。他利用这个职务,为传播新文化,进行建党准 备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是刷新了该馆发行的《湖南通俗报,。此报是一种四 ①1920年8月29日上海<民国日报。 13
开四版的小报,辛亥革命后创刊。原是为当时的省政府粉饰门 面,表示关心民众教育的东西。报纸刊载的多是政府文告和从 大报摘抄的消息、文章,内容贫乏,形式呆板,发行量既少, 香的人更是不多。他任职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老友谢觉 哉和新民学会会员熊瑾打、周世到等人的帮助下,把这张小报 办成了提高人民思想觉悟的有力的宣传工具。报纸着重刊登劳 工神圣、妇女解放、民众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反 对贪官污吏等内容的文章,敢于说话,敢于提出问题,揭露问 题,态度明朗,文字浅显生动,短小精悍,大受群众欢迎。 几个月后,发行量急剧增加。不仅工人和市民读者一天天增 多,就是原来没有着报习惯的农村也有了订户。不少中小学 校,还把《湖南通俗报》规定为学生的课外必读物,叔衡曾经 任教过的宁乡云山学校学生,九乎人手一份。据谢觉哉日记记 载,一九二一年元月十二日下午,船山学社开游艺会时,当场 就出售《湖南通俗报》八百多份。 其次是培育和发现了革命人材。他利用馆长的身份和馆里 的经费,以通俗教育讲演所的名义,用补助薪金的办法,在全省 很多县,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小学教员充当通俗讲解员,下 乡向农民读报作宜传,不但扩大了新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 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培养了干部。这些讲解员中有不少 人以后参加了革命,成了领导农民运动的基层骨千。例如,他 在宁乡县鸭请的通俗讲解员梅冶成,一九二五年加入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农运兴起后,是宁乡县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同时, 他还十分注意从《湖南通俗报)的审稿中发现可以培养的对 象。一次,他看到了一篇题为《田东与佃农》的稿子,极言地 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对封建剥削关系的无比痛恨。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