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二道大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口囗口口,在河之洲。(《诗经》) 2.蒹葭萋萋,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囗囗口。(《诗经》) 3.口囗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 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关雎》一诗中统摄全诗,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这也 是千百年来人人喜爱吟唱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由室外写到室内,由白天写 到夜晚,表现军营的苦寒生活的诗句是:口囗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 句是:□口口口口口卣,口口口口口口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冰天雪地立 体图,同时也渲染了浓重的送别气氛的诗句是:口囗囗囗口囗口,口口 8杜甫对战争、动乱做了全景式的记录,大量地描绘了人们生活异常苦难的诗 句,也再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尽显这种“我为他人、我苦无怨”精神的诗句是:囗囗囗口囗口口口口, 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曹刿论战
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二道大题,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阅读(60 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 分) 1. □□□□,在河之洲 。 (《诗经》) 2.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 3.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 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关雎》一诗中统摄全诗,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这也 是千百年来人人喜爱吟唱的诗句是□□□□,□□□□。 5.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由室外写到室内,由白天写 到夜晚,表现军营的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 句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冰天雪地立 体图,同时也渲染了浓重的送别气氛的诗句是:□□□□□□□,□□ □□□□□。 8. 杜甫对战争、动乱做了全景式的记录,大量地描绘了人们生活异常苦难的诗 句,也再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尽显这种“我为他人、我苦无怨”精神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 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本文选自《》,作者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齐师伐我( )②小大之狱( ③小惠未徧( )④望其旗庫( 11.文章主要以曹刿论战核心,来表现曹刿的远谋,那么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这 情节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2分) 12.对比衬托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 的哪些表现使曹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2分) 13 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是什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 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轂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 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本文选自《 》 ,作者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1 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 ①齐师伐.我 ( ) ②小大之狱.( ) ③小惠未徧. ( ) ④望其旗靡.( ) 11. 文章主要以曹刿论战核心,来表现曹刿的远谋,那么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这一 情节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2 分) 12.对比衬托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 的哪些表现使曹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2 分) 13. 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 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
闾里④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 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 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觳kou:出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 服从。④闾里:这里指乡里人。⑤不忮:凶狠 14、解释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日翔集其间( (2)去人太远(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16、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表明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麦芒刺疼的岁月 璎宁 六月,故乡紧紧地贴在胸口,上面堆满了麦芒,厚实而疼痛。 只布谷抽走麦田的青绿,一些金黄随声倒地,麦秸做的杠杄翘起了那么 重的梦,我是梦里的—粒麦子 毛驴一连串的长叫,掀翻了有些稀薄的夜晩,将黎明从湿漉漉的草丛中捞 了上来。还在睡梦中的我,听见爹在院子里磨镰,嚓嚓嚓的声音随着磨刀石上的 月牙儿高低错落递进我的耳朵。当听见拖着长音嚓的一声的时候,意味着我爹磨 刀的结束,也意味着我爹即将来叩响我们的门环说:起床了,到赵家滩割麦子
闾里④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 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 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 kou:出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 服从。 ④闾里:这里指乡里人。 ⑤不忮:凶狠。 14、解释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1)日翔集.其间( ) (2)去.人太远( )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16、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表明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麦芒刺疼的岁月 璎宁 六月,故乡紧紧地贴在胸口,上面堆满了麦芒,厚实而疼痛。 一只布谷抽走麦田的青绿,一些金黄随声倒地,麦秸做的杠杆翘起了那么 重的梦,我是梦里的一粒麦子。 毛驴一连串的长叫,掀翻了有些稀薄的夜晚,将黎明从湿漉漉的草丛中捞 了上来。还在睡梦中的我,听见爹在院子里磨镰,嚓嚓嚓的声音随着磨刀石上的 月牙儿高低错落递进我的耳朵。当听见拖着长音嚓的一声的时候,意味着我爹磨 刀的结束,也意味着我爹即将来叩响我们的门环说:起床了,到赵家滩割麦子 了……
除了爹和娘,能胜任割麦子任务的只有我和姐姐。因此四把像样的镰刀, 全都被爹磨得寒光闪现,澄明瓦亮,一字排开在磨刀石的旁边,好像是磨刀石派 生出来的几块优质的铁 出门前,爹说,麦子不倒不离棉袄,早晚还会有春天的寒气。我和姐姐穿上 件粗布的褂子一条粗布的长裤子再把刚刚脱下来的棉袄厌烦地塞进包袱里 跳上了爹的毛驴车 在那时,毛驴车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两条腿的人再怎么走也走不过四条 腿的牲畜。我们坐在毛驴车上,优越性可见,轻松可见,富裕可见。 小脚的二大娘也去赵家滩割麦子。二大娘起的也够早的。她穿着偏襟的黑 蓝色大褂子,肥肥的,下摆似乎还能装进—个人去。二大娘一只眼睛里有一个萝 卜花儿,又裹着小脚,本来就走不快,一个大包袱还骑在她的背上,她更加难以 快速行进。她像是在公路上跳着走,轻飘飘的,左右摇晃,像皮影里的人物。我 们赶上了她又赶超了她。她眯起眼睛,看了看我们的毛驴车,又看了看我们,嘴 张了张又闭住了。 爹赶超二大娘二十米后,对我娘说:咱捎上二嫂子吧,她走到赵家滩还不得黑天 了啊!娘的口气很坚决:不捎她,你忘了他儿子往咱家栅栏门口扔砖头,二嫂子 还护着他儿子,说不是他儿子干的。爹吁一声,毛驴停住了。爹说:都是乡里乡 亲的,都过去十年了,还记仇呢,二嫂子还给咱孩子送窝头呢,你咋不说。 我娘没有吭声,意思就是默认了。我和姐姐想起了二大娘给送的窝头是葱 花带咸味的窝头,香喷喷的,让我和姐姐很长时间都不觉得饿和馋,也就默认了。 等了好半天,二大娘才飘到我们跟前怔住了,翻动眼里的萝卜花没有说什 么。爹说,二嫂子你上车吧,不多你—个。二大娘随即有点不好意思,随即也就
除了爹和娘,能胜任割麦子任务的只有我和姐姐。因此四把像样的镰刀, 全都被爹磨得寒光闪现,澄明瓦亮,一字排开在磨刀石的旁边,好像是磨刀石派 生出来的几块优质的铁。 出门前,爹说,麦子不倒不离棉袄,早晚还会有春天的寒气。我和姐姐穿上 一件粗布的褂子,一条粗布的长裤子,再把刚刚脱下来的棉袄厌烦地塞进包袱里, 跳上了爹的毛驴车。 在那时,毛驴车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两条腿的人再怎么走也走不过四条 腿的牲畜。我们坐在毛驴车上,优越性可见,轻松可见,富裕可见。 小脚的二大娘也去赵家滩割麦子。二大娘起的也够早的。她穿着偏襟的黑 蓝色大褂子,肥肥的,下摆似乎还能装进一个人去。二大娘一只眼睛里有一个萝 卜花儿,又裹着小脚,本来就走不快,一个大包袱还骑在她的背上,她更加难以 快速行进。她像是在公路上跳着走,轻飘飘的,左右摇晃,像皮影里的人物。我 们赶上了她又赶超了她。她眯起眼睛,看了看我们的毛驴车,又看了看我们,嘴 张了张又闭住了。 爹赶超二大娘二十米后,对我娘说:咱捎上二嫂子吧,她走到赵家滩还不得黑天 了啊!娘的口气很坚决:不捎她,你忘了他儿子往咱家栅栏门口扔砖头,二嫂子 还护着他儿子,说不是他儿子干的。爹吁一声,毛驴停住了。爹说:都是乡里乡 亲的,都过去十年了,还记仇呢,二嫂子还给咱孩子送窝头呢,你咋不说。 我娘没有吭声,意思就是默认了。我和姐姐想起了二大娘给送的窝头是葱 花带咸味的窝头,香喷喷的,让我和姐姐很长时间都不觉得饿和馋,也就默认了。 等了好半天,二大娘才飘到我们跟前怔住了,翻动眼里的萝卜花没有说什 么。爹说,二嫂子你上车吧,不多你一个。二大娘随即有点不好意思,随即也就
爬上了我们的毛驴车,上车的时候,我娘还拉了她一把。 二大娘挨着我和姐姐坐在车厢里我感觉她身上热烘烘的。她把双腿-盘, 两只尖尖的小脚相对着布满泥尘,像两只织布用的梭子,像两只岁月之机里的梭 子 二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腿有残疾,一个在外边吃公家饭,二大爷又出门 了 就剩她—个人,要割倒三亩地的麦子。 二大娘在车上被毛驴拉了一路。格格地笑了一路。 临下车的时候,二大娘从她的包袱里摸出两个圆乎乎的东西,还没有等我 看清楚。她已经塞进了我们家的包袱里。等她淹没在自家的麦子地里,我从包袱 里摸出那两个圆乎乎的东西,看是两个大甜瓜旼两个大甜瓜挺着圆圆的脑袋, 一肚子的蜜汁横流,正好是我和姐姐的需要,也是我们童年或者生活的需要。 遍地金黄颗粒饱满浩瀚无边……类似这样的词语都可以用来说赵家滩的麦子。 卸了驴和包袱,爹和娘,我和姐姐毎个人心里都揣着喜悦,每个人都操着 把镰刀,毎个人腰里都捆着捆草绳子,心里涌动着麦子金色的浪头开镰了, 嚓嚓嚓,嚓嚓嚓,那声音比磨镰刀的声音短促而动听,麦子握在手里,沉重而温 暖,实在又虚幻。如果说黎明的时候,一块石头打磨一块铁的话,现在就是一块 铁用自身的硬度拥抱麦子的软,生活的软。 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身后就暴露出一个个捆绑好的麦子再看整齐的麦茬, 全是空的,那时想不通,一根空空的麦秆儿咋能支撑那么沉重的穗子,就像想不 通,身体消瘦的娘咋能揽着四趟麦子还割得飞快。麦孑覆盖了几个月的新鲜泥土 也显山露水了。娘一马当先,弯腰直腰,似乎她的腰里装了弹簧,娘连续不断地
爬上了我们的毛驴车,上车的时候,我娘还拉了她一把。 二大娘挨着我和姐姐坐在车厢里,我感觉她身上热烘烘的。她把双腿一盘, 两只尖尖的小脚相对着布满泥尘,像两只织布用的梭子,像两只岁月之机里的梭 子。 二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腿有残疾,一个在外边吃公家饭,二大爷又出门 了。 就剩她一个人,要割倒三亩地的麦子。 二大娘在车上被毛驴拉了一路。格格地笑了一路。 临下车的时候,二大娘从她的包袱里摸出两个圆乎乎的东西,还没有等我 看清楚。她已经塞进了我们家的包袱里。等她淹没在自家的麦子地里,我从包袱 里摸出那两个圆乎乎的东西,一看是两个大甜瓜!这两个大甜瓜挺着圆圆的脑袋, 一肚子的蜜汁横流,正好是我和姐姐的需要,也是我们童年或者生活的需要。 遍地金黄,颗粒饱满,浩瀚无边……类似这样的词语都可以用来说赵家滩的麦子。 卸了驴和包袱,爹和娘,我和姐姐每个人心里都揣着喜悦,每个人都操着 一把镰刀,每个人腰里都捆着一捆草绳子,心里涌动着麦子金色的浪头开镰了。 嚓嚓嚓,嚓嚓嚓,那声音比磨镰刀的声音短促而动听,麦子握在手里,沉重而温 暖,实在又虚幻。如果说黎明的时候,一块石头打磨一块铁的话,现在就是一块 铁用自身的硬度拥抱麦子的软,生活的软。 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身后就暴露出一个个捆绑好的麦子,再看整齐的麦茬, 全是空的,那时想不通,一根空空的麦秆儿咋能支撑那么沉重的穗子,就像想不 通,身体消瘦的娘咋能揽着四趟麦子还割得飞快。麦子覆盖了几个月的新鲜泥土 也显山露水了。娘一马当先,弯腰直腰,似乎她的腰里装了弹簧,娘连续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