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甘露聚 S-S Benanomicin Pradimicin 葡聚糖合成抑制剂 1.3--葡聚网 吾霉 抑制刊: 组胆质 脂 环内和隆类 细剧服
不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一)、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合成 的抗真菌合成药物 ■1、唑类抗真菌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药物包括有:咪康唑、依 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依曲康唑、奥昔康唑 ( ox i conazole)、酮康唑( terconazole)、噻 康唑( tioconazole)等,特别是氟康唑,由于其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因而被广泛地使 用 ■但是,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真菌出 现的频率愈来愈高,从而鞭策人们不断地去开发 征服抗耐药性真菌的新一代药物
(一)、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合成 的抗真菌合成药物 ◼ 1、唑类抗真菌药物 ◼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药物包括有:咪康唑、依 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依曲康唑、奥昔康唑 (oxiconazole)、酮康唑(terconazole)、噻 康唑(tioconazole)等,特别是氟康唑,由于其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因而被广泛地使 用。 ◼ 但是,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真菌出 现的频率愈来愈高,从而鞭策人们不断地去开发 征服抗耐药性真菌的新一代药物
H3C H CI 酮康唑 克霉唑 N CH3 HaC N 依曲康唑 N OH F 氟康唑 依康唑
N N H3C O O O O Cl N N H Cl N N Cl 酮康唑 克霉唑 N N N N N O CH3 H3C O O O Cl N N N H Cl 依曲康唑 N N N F OH F N N N N N Cl O Cl Cl 氟康唑 依康唑
咪康唑 奥昔康唑 H3C H 特康唑 噻康唑
N N O Cl Cl Cl Cl 咪康唑 奥昔康唑 O O O H Cl Cl N N H3C H3C N N N Cl Cl O N N S Cl 特康唑 噻康唑
1)、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麦角甾醇作为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 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构成细胞膜的甾醇应该是C-14位去甲基的。 口已有的研究表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血红 素蛋白,该蛋白共催化抑制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羊毛甾 醇( I anostero l)的14α-去甲基;而当14α-去甲基酶的 活性受到抑制,则不能合成麦角甾醇而只能累积诸如羊毛 甾醇、4,14二甲基酵母甾醇(4,14 di methy l zymosterol)、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24 methy lenedi hydro l anostero l)等14α-甲基化的甾醇前 体,由这样的甾醇构成的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 了变化
1)、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麦角甾醇作为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 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构成细胞膜的甾醇应该是C-14位去甲基的。 ◼ 已有的研究表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血红 素蛋白,该蛋白共催化抑制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羊毛甾 醇(lanosterol)的14α-去甲基;而当14α-去甲基酶的 活性受到抑制,则不能合成麦角甾醇而只能累积诸如羊毛 甾醇、4,14-二甲基酵母甾醇(4,14- dimethylzymosterol)、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24- methylenedihydrolanosterol)等14α-甲基化的甾醇前 体,由这样的甾醇构成的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 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