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 s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 义。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 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 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 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 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 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 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 义。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 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 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 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 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 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作品分析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 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 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 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 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 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 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 “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 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 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 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 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 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 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 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 《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 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 之境
第三则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 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 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 《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 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 之境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 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 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 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 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 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 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 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 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 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 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 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 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要写“无我之境” 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 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 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 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 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 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四则 要写“无我之境”, 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 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 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 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 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 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