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2.1基础生态学理论 2.2恢复生态学理论
第二章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2.1 基础生态学理论 2.2 恢复生态学理论
本章重点及难点 ■了解基础生态学理论; ■重点: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 ■难点:参考生态系统理论争议及可行性; 护理效应及机制;
本章重点及难点 ◼ 了解基础生态学理论; ◼ 重点: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 ◼ 难点:参考生态系统理论争议及可行性; ◼ 护理效应及机制;
2.1基础生态学理论 ■2.1.1限制因子理论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其作用的基本特征有: 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 阶 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 作用(P25)。 ·当生态因子的量或质超过生物的耐受性上、下限度时,都 将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 思考:阻制因子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2.1 基础生态学理论 ◼ 2.1.1 限制因子理论 ◼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 其作用的基本特征有: 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阶 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 作用(P25)。 ◼ 当生态因子的量或质超过生物的耐受性上、下限度时,都 将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 思考:限制因子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 2.1.2群落演替理论(P35) ·演替概念: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 个群落的现象。 ■顺行演替:指随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 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 生产力由低到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群落对环境的 改造逐渐强烈。 ■反之为逆行演替。 ·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在超载干扰下逆向演替 的动态过程。 群落演替是渐进有序进行的,要求在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和重建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依据退化阶段,分布进行
◼ 2.1.2 群落演替理论(P35) ◼ 演替概念: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 个群落的现象。 ◼ 顺行演替:指随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 成分 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 生产力由低到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群落对环境的 改造逐渐强烈。 ◼ 反之为逆行演替。 ◼ 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在超载干扰下逆向演替 的动态过程。 ◼ 群落演替是渐进有序进行的,要求在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和重建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依据退化阶段,分布进行
泰加云杉林地区的撂荒耕地 上,桦树、山杨和桤木的种 子很容易被风携带,它们落 】=2 到弱生草化土壤上就开始萌 发。它们在那里巩固下来并 逐渐改变环境,经过30~50 年,桦树林郁闭。新条件适 合云杉生长,对桦树本身反 而不利,于是逐渐形成混交 林。但喜光的桦树不能忍受 遮荫,在云杉林冠下无法更 新。经过80~120年就形成 稳定的云杉林。 80-120年 图1桦州林被云杉林更替-滨替的例于
◼ 泰加云杉林地区的撂荒耕地 上,桦树、山杨和桤木的种 子很容易被风携带,它们落 到弱生草化土壤上就开始萌 发。它们在那里巩固下来并 逐渐改变环境,经过30~50 年,桦树林郁闭。新条件适 合云杉生长,对桦树本身反 而不利,于是逐渐形成混交 林。但喜光的桦树不能忍受 遮荫,在云杉林冠下无法更 新。经过80~120年,就形成 稳定的云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