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乘侮示意图 相乘 水 相侮 木 火
水 土 火 金 木 五行乘侮示意图 相乘 相侮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在中医学中,根据五行特性归纳五脏的 生理特点,构建起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 的生理与病理联系,揭示以五脏各大系统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 系;同时,借助于五行学说,中医学奠定了 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 调的认识,构筑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在中医学中,根据五行特性归纳五脏的 生理特点,构建起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 的生理与病理联系,揭示以五脏各大系统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 系;同时,借助于五行学说,中医学奠定了 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 调的认识,构筑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系统构成 根据五行特性,确立与心、肝、脾、肺、 肾五脏相对应的五行属性,并推演类归人体 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构建起以 五脏为中心的,与六腑、形体、官窍等相联 系的组织系统 如“心”脏腑体系— 腑脏:小肠 五窍:舌 五体:脉 ●●●●●● (详见附表1)
●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系统构成 根据五行特性,确立与心、肝、脾、肺、 肾五脏相对应的五行属性,并推演类归人体 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构建起以 五脏为中心的,与六腑、形体、官窍等相联 系的组织系统。 如 “心”脏腑体系—— 腑脏:小肠 五窍:舌 五体:脉…… (详见附表1)
附表1 五行属性与人及自然界诸事物配属关系表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六五五五五五 谷音时臭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窍体液志声 麦角平 臊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泪怒|呼 日 焦苦赤长暑南夏火 小 中 肠舌脉汗喜笑 西香甘黄化湿中长土牌口肉涎思歌 夏 白收燥西秋金大鼻皮涕|悲/哭 忧 肠 毛 数百 膀 半腐咸小黑|藏寒北水胱耳骨唾|恐|呻
自然界 五 行 人体 五 谷 五 音 五 时 五 臭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五 脏 六 腑 五 窍 五 体 五 液 五 志 五 声 麦 角 平 旦 臊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泪 怒 呼 禾 徵 日 中 焦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汗 喜 笑 稷 宫 日 西 香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涎 思 歌 稻 商 日 入 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涕 忧 悲 哭 豆 羽 夜 半 腐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唾 恐 呻 附表1 五行属性与人及自然界诸事物配属关系表
●说明人体脏腑生理的正常活动与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生规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以相克 规律说明其相互制约关系,并用生克制化的理论来阐释五脏 之间动态的生理平衡。 《黄帝内经》以五行相生规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 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肝生筋,筋生心″,可理解为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 心生血,血生脾”,可理解为火生土,如心阳可以温暖 脾阳,以助运化; 脾生肉,肉生肺”,可理解为土生金,如脾运化之水谷 精微化气以充肺; 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可理解为金生水,如肺之精津 下行以滋养肾精,肺之肃降以助肾纳气 “肾生骨髓,髓生肝”,可理解为水生木,如肾所藏之精 可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制约肝阳,防其上亢
● 说明人体脏腑生理的正常活动与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生规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以相克 规律说明其相互制约关系,并用生克制化的理论来阐释五脏 之间动态的生理平衡。 《黄帝内经》以五行相生规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 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肝生筋,筋生心” ,可理解为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 “心生血,血生脾” ,可理解为火生土,如心阳可以温暖 脾阳,以助运化; “脾生肉,肉生肺” ,可理解为土生金,如脾运化之水谷 精微化气以充肺; “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可理解为金生水,如肺之精津 下行以滋养肾精,肺之肃降以助肾纳气; “肾生骨髓,髓生肝” ,可理解为水生木,如肾所藏之精 可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制约肝阳,防其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