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李泽厚《论语今读》 【注】 《集铎》[築解]陈曰:鬼神及死事难明,语之无益,故不答 【记】 此章极有名,解说丰硕。总之,足显中国之实用理性,不作 无益无用之思辨和讨论也。所谓“无益、无用”指与人事关 系而言。重在此人生此人世,即我所谓“一个世界”观是也。 联系“不语怪力乱神”“祭如在”“敬鬼神而远之”等章节,孔 子确乎对超乎此世此生的间题、对象,采取颇为一贯的“存 而不论”的实用态度,既不背定,也未否定
【读解】李泽厚《论语今读》
7-21子不语①:怪、力、乱、神 朱熹《论语集注》 注释】①语:作 子不语怪,力,乱,神。动词,谈论。 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 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 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 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 放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 而不方,游沿不孟。 语人而不语神。 行佣供母
7-21子不语①:怪、力、乱、神。 【注释】①语:作 动词,谈论。 朱熹《论语集注》 子不语怪,力,乱,神。 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 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 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 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 故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 “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 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 语人而不语神。 ” 行佣供母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 人们可以出于个人涵 养或身份地位、利害关系 而有所不谈、有所不问、 有所回避。正如孔子反对 叛乱和暴力就不言乱、力; 不相信鬼神、难解释怪异, 遭伟 就不语神、怪一样。孔子 的修养已够“中庸”,堪 享尊敬。然而,社会要发 展,就必须直面现实、解 决矛盾,就不能如孔子 样“不语”就算了事。 力边山 怀橘遗亲
•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人们可以出于个人涵 养或身份地位、利害关系 而有所不谈、有所不问、 有所回避。正如孔子反对 叛乱和暴力就不言乱、力; 不相信鬼神、难解释怪异, 就不语神、怪一样。孔子 的修养已够 “中庸 ”,堪 享尊敬。然而,社会要发 展,就必须直面现实、解 决矛盾,就不能如孔子一 样“不语”就算了事。 怀橘遗亲
邢昺《论语注疏》 O正义曰:此章记夫子为教,不道无益 之事。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 举千钧之属也。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 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於教化,或所不忍 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 不由正,斯乱神也。怪力乱神,有与於邪, 无益於教,故不言也。” 扇枕温衾
• 邢昺 《论语注疏 》 ○正义曰:此章记夫子为教,不道无益 之事。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 举千钧之属也。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 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於教化,或所不忍 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 不由正,斯乱神也。怪力乱神,有与於邪, 无益於教,故不言也。” 扇 枕 温 衾
6-22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 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 矣。” 「注释」 (1)知:音zhi,同 智 (2)务:从事、致力于。 再 (3)义:专用力于人道 之所宜。 拾葚异器
6-22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 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 矣。” • 「注释」 (1)知:音zhì,同 “智” 。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于人道 之所宜。 拾葚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