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远之 oven
敬鬼神而远之
11-12季路问事鬼神①,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②?”曰:“敢问死③?”曰: 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季路:即仲由,字子 路,亦字季路。 ②焉:怎么,疑问副词 ③敢:表示尊敬对方的 谦词。古代地位低下者 向尊贵者进言,多用之。 亲尝汤药
11-12季路问事鬼神①,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②?”曰:“敢问死③?”曰: “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季路:即仲由,字子 路,亦字季路。 ②焉:怎么,疑问副词。 ③敢:表示尊敬对方的 谦词。古代地位低下者 向尊贵者进言,多用之。 亲尝汤药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 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门弟子对现 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在迷信风气弥漫每 个角落的春秋时期,有几个人敢“敬鬼神而远之”?孔 子自称为殷商的苗裔,却尊尚周代的文明,即开始摆脱 原始命运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诗歌礼乐文化的道路。在 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谁能说清 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 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观点,是强调 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 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 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 悟死亡的真谛
•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门弟子对现 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在迷信风气弥漫每 个角落的春秋时期,有几个人敢“敬鬼神而远之”?孔 子自称为殷商的苗裔,却尊尚周代的文明,即开始摆脱 原始命运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诗歌礼乐文化的道路。在 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谁能说清 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 孔子提出“先事人” 、 “先知生”的观点,是强调 “事人” 、 “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 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 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 悟死亡的真谛
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是采取 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 仕。 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理会神界存在 的真实性而突出宗教的道德和心理功能(“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把神道归属于人道,这是一种非 常理智和通达宽容的态度,即不会流于狂热,又不 会陷于武断,表现出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 戏彩娱亲
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是采取一 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 在。 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理会神界存在 的真实性而突出宗教的道德和心理功能(“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把神道归属于人道,这是一种非 常理智和通达宽容的态度,即不会流于狂热,又不 会陷于武断,表现出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 戏 彩 娱 亲
【读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 隐《贾生》) 其实,孔子也不完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子路 的问题推开在一边。在孔子看来,鬼神的问题,生 死的问题,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生命本质的大问题 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他所处的 那个时代所能搞得清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 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所以,对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既不要盲从迷信, 也不要简单否定,最好是报一种“问疑”的态度, 敬而远之。这种态度实际上是现实而理性的态度, 也是最明智、最科学的态度
• 【读解】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 隐《贾生》) 其实,孔子也不完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子路 的问题推开 在一边。在孔子看来,鬼神的问题,生 死的问题,都是探索宇宙 奥秘、生命本质的大问题, 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也 不是他所处的 那个时代所能搞得清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 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所以,对 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既不要盲从迷信, 也不要简单否定,最好 是报一种“问疑”的态度, 敬而远之。这种态度实际上是现实而 理性的态度, 也是最明智、最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