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逐渐盛行,茶的▲天寺建园 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轻视华丽,在自然宁 静的环境中,宾主相和,以饮茶为极乐的一种茶 文化社交活动。因为这种精神是由禅的教理而产 生出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适合这种特殊 环境的茶室,它们很多被独立建造在庭园中。茶 庭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 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飞石、丁布,另外 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 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 到了江户时代,社会逐渐安定,再一次形成 了作庭的高潮。由于当时十分盛行旅行,所以大 部分的庭园都具备各地名胜的特点,那个时期的 庭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宽大,园中的水面也作成回 游形式,堆山、叠水、小溪、流水及大面积的草 坪,另外还开设花园、花菖蒲,造园手法发生了
▲桂离宫庭园 很大的变化。随着茶道的日益盛行,在庭园中开 始出现荼室,营造茶庭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有时 还会出现在一个庭园中营造几个茶庭的现象。在 这种情况下,一般利用绿篱和植栽进行分隔,人 们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庭园进入下一个庭园。这个 时代,此类样式的庭园被称为“大名庭”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社会不断安 定和紧荣,有钱人多在郊外购地建花园。这些庭 园没有大名庭那样宽阔,多是以筑山流水的处理 手法营造庭园,在湖中设置蓬菜岛象征着长命百 岁。庭石也是按七、五、三的形式进行配置,表 示一种祝愿的寓意,而且还十分流行用佛名来命 名庭石。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庭园,已经失去了 室时代的禅味,也没有桃山时代的豪华,只是
流行一种素朴的自然原型的追求,几乎没有庭园 的独创性和新鲜感而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明治 时代。 明治以后(1867年-1988年),营建了很多 自然写景式的大庭园,写意式的小庭园,石庭和 茶庭,其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大正年代庭园特征的 草庭。进入昭和时代,出现了一种以新的自然观 为基础的景趣个性化创造的自然风格庭园,被称 为杂木庭。这种形式的庭园一改传统的修剪形式 的造园手法,追求一种不加人工的修剪,庭内的 植被、花灌木、乔木等植栽都是以其自然的生长 状态进行展示的庭园。 可以肯定,今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许还会出 现新的自然观,“日本庭园”也肯定会如前面所讲 到的一样,会有更多种 V仙洞御所庭园 不同的形式,但是,归根 结底还是一种自然式的 庭园,也可以说是传统 的,象征手法的,以修剪 的植栽形式为中心的庭
桂离宫庭园 时 柱离宫庭园大之桥立 桂离宫及以下介绍的仙洞御所、修学院离 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的四大名园,可以说代 表了日本传统庭园的主要风格和特性。并作为国 家级保护庭园,不对外开放。参观者需要向有关 部门提出正式申请,并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方可 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