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写于此时。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6、片断写作练习: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25、诗词五首 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背诵诗词 2、鉴赏分析,理解意境。 3、细研体悟,领会主旨。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诗词,在中华文学长廊中,是一颗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优秀诗人,胸襟 豁达,深受我们喜爱,如杜甫、李贺、陆游、龚自珍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们 的诗词。 明确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即写于此时。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6、片断写作练习: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 200 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25、诗词五首 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背诵诗词。 2、鉴赏分析,理解意境。 3、细研体悟,领会主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在中华文学长廊中,是一颗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优秀诗人,胸襟 豁达,深受我们喜爱,如杜甫、李贺、陆游、龚自珍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们 的诗词。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思考题:五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检查自学 ①同桌互读以下字词,有疑难小组内解决 胃塘坳布衾大庇鸡黍场圃 鸡豚羌管寐蕲水 ②五名同学分别朗读五首诗词,师生共同评价。 ③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 2、精读思考:理解下列诗句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4、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五首诗词各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崇高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表现杜甫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 怀的诗句是” 2、《过故人庄》中,写临窗对饮,畅谈农事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 "蕴含哲 理。现在,常用来说明 ,至今被人传诵。 4、《游山西村》的下阕抒爱国思乡之情,把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 是 5、《浣溪沙》中,能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及《孟子》的文学常识
22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思考题:五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检查自学 ①同桌互读以下字词,有疑难小组内解决。 罥 塘坳 布衾 大庇 鸡黍 场圃 鸡豚 羌管 寐 蕲水 ②五名同学分别朗读五首诗词,师生共同评价。 ③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 2、精读思考:理解下列诗句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4、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五首诗词各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崇高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杜甫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 怀的诗句是" 。" 2、《过故人庄》中,写临窗对饮,畅谈农事的句子是" 。" 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哲 理。现在,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至今被人传诵。 4、《游山西村》的下阕抒爱国思乡之情,把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 5、《浣溪沙》中,能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及《孟子》的文学常识
2、准确掌握文言实词 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词采的特点 4、理解文中所讲的道理,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要因为某一个梦想未曾实现,而放弃你所有的梦想;不要因为某一次努力曾 经失败,而放弃所有的努力:不要因为某一个朋友曾背叛你而怀疑一切友谊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机会、新的友谊和新的力量在等待着你。成功不在于 永远不跌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古今中外,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 业的人,他们的人生道路往往都是坎坷崎岖的。学习本文,你一定会对此有深刻的体 会。 二、明确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思考题: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意在阐述什么观点? 3、检查自学 ①孟子名、字、是时期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③学生回答问题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疏通文意 2、精读思考 ①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又词采飞扬,纵观全文,论述气势磅礴, 水到渠成。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②第一段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③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大业,必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在思想上受 磨练的是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是 在行为上受磨练的是 ④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与孟子的名言” 蕴涵的哲理相同。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本文阐述了"逆境能成才"的道理,也有人认为"顺境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23 2、准确掌握文言实词 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词采的特点 4、理解文中所讲的道理,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要因为某一个梦想未曾实现,而放弃你所有的梦想;不要因为某一次努力曾 经失败,而放弃所有的努力;不要因为某一个朋友曾背叛你,而怀疑一切友谊;……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机会、新的友谊和新的力量在等待着你。成功不在于 永远不跌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古今中外,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 业的人,他们的人生道路往往都是坎坷崎岖的。学习本文,你一定会对此有深刻的体 会。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思考题: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意在阐述什么观点? 3、检查自学 ①孟子名 、字 、是 时期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③学生回答问题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疏通文意 2、精读思考 ①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又词采飞扬,纵观全文,论述气势磅礴, 水到渠成。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②第一段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③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大业,必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在思想上受 磨练的是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是 ,在行为上受磨练的是 ④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与孟子的名言" , "蕴涵的哲理相同。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本文阐述了"逆境能成才"的道理,也有人认为"顺境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文中列举了六位逆境成才的人物,请你再为本文补写出两位 这样的人物,并写出其事迹。 6、写出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27、曹刿论战 教师寄语: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 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 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词采的特点。 4、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谋略的总结,其中绝大多数已演变成了人们熟知的 固定词语。正是这些智慧,导演了无数令人称颂的战争,你了解齐鲁之间的"长勺之 战”吗? 、明确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②公与之乘() ③夫战,勇气也()④遂逐其师()
24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文中列举了六位逆境成才的人物,请你再为本文补写出两位 这样的人物,并写出其事迹。 ① ② 6、写出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 ② ③ 27、曹刿论战 教师寄语: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 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 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词采的特点。 4、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谋略的总结,其中绝大多数已演变成了人们熟知的 固定词语。正是这些智慧,导演了无数令人称颂的战争,你了解齐鲁之间的"长勺之 战"吗?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 ) ②公与之乘( ) ③夫战,勇气也( ) ④遂逐其师( )
⑤望其旗靡() 2、自读思考题: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检查自学 ①本文选自《》,据说此书是时期所作,据史写的体史书 成语 "即出自本文。 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③学生口述主要故事情节。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疏通文意 2、精读思考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之时 ③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文章涉及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然而对战斗过程的 描写极其简略,这是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忠之属也()②又何间焉() ③彼竭我盈()④牺牲玉帛() ⑤肉食者鄙()⑥神弗福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上,你最 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评价
25 ⑤望其旗靡( ) 2、自读思考题: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检查自学 ①本文选自《 》,据说此书是 时期 所作,据 史写的 体史书。 成语" 、 "即出自本文。 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③学生口述主要故事情节。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参照注释或相关资料自主理解,疏通文意 2、精读思考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 "之时。 ③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文章涉及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然而对战斗过程的 描写极其简略,这是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忠之属也( ) ②又何间焉( ) ③彼竭我盈( ) ④牺牲玉帛( ) ⑤肉食者鄙( ) ⑥神弗福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 ② 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上,你最 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