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导学案全册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司门前中学 欧阳范明汇编 第一单元 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ll、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1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导学案全册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司门前中学 欧阳范明汇编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土(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巴东三峡 教师寄语: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 的知识。 学习目标 1、揣摩词义,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2、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3、了解三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 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刘大杰逆流而上,去欣赏一下三峡的秀丽风光。 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渺小()浣妆()滟() 青葱()峰巅()玲珑() 2、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也有垂杨也有花 生长明妃尚有村。 ④青滩叶滩不算滩, 3、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调和
2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1、巴东三峡 教师寄语: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 的知识。 学习目标: 1、揣摩词义,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2、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3、了解三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 长 193 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刘大杰逆流而上,去欣赏一下三峡的秀丽风光。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渺小( )浣妆( )滟( ) 青葱( )峰巅( )玲珑( ) 2、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 ② ,也有垂杨也有花。 ③ ,生长明妃尚有村。 ④青滩叶滩不算滩, 。 3、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调和:
②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鬼门关 ③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转弯抹角: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 ,用在文章开头,作用 是 2、阅读课文第7段,回答问题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字,抓住 等特点 ②"险峻”一词的解释为 ③"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一句用的修辞 是 ④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 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 诗的其他几首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给生字注音 浣()袅()崆()壑() 瞿()赴()褐()促() 2、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③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3、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 总体特点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云的特点 、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3 ②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鬼门关: ③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转弯抹角: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 ,用在文章开头,作用 是 。 2、阅读课文第 7 段,回答问题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 "字,抓住 、 、 、 等特点。 ②"险峻"一词的解释为 。 ③"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一句用的修辞 是 。 ④作者用 、 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 3、学生独立解决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师生共同解疑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 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 诗的其他几首。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给生字注音 浣( )袅( )崆( )壑( ) 瞿( )赴( )褐( )促( ) 2、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 ③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3、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 总体特点: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云的特点: 4、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5、"英雄落泪"的游子思乡之情,许多古人描述过,你一定读过此类的古代诗词, 不妨写上一两句。 6、美的句子我从不放过,仿佛粒粒珍珠,闪现在我眼前,任我挑选,供我玩赏。 我对下面的句子爱不释手,请让我告诉你这句话美在哪里。 庙里的钟声……有些凄凉。 7、文中说到"刘备白帝托孤以及"八阵图"的历史遗迹,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个人 来,这个人是,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不少,比如 。(说出两 个故事名称即可) 8、古时候,三峡中猿啼,犹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成为峡谷 中强劲的音符!因而,在很多诗作中都能捕捉到猿啼之音。请你写出几句这样的诗 句 2、周庄水韵 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 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 明珠。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斑斓()()眩()目仲()夏 参差()()谛听()娴熟() 瞬()息万变晶莹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斑斓 ②眩目 ③参差 ④娴熟 3、填空 细细谛听,水声 仿佛 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
4 5、"英雄落泪"的游子思乡之情,许多古人描述过,你一定读过此类的古代诗词, 不妨写上一两句。 6、美的句子我从不放过,仿佛粒粒珍珠,闪现在我眼前,任我挑选,供我玩赏。 我对下面的句子爱不释手,请让我告诉你这句话美在哪里。 庙里的钟声……有些凄凉。 7、文中说到"刘备白帝托孤"以及"八阵图"的历史遗迹,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个人 来,这个人是 ,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不少,比如 , 。(说出两 个故事名称即可) 8、古时候,三峡中猿啼,犹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成为峡谷 中强劲的音符!因而,在很多诗作中都能捕捉到猿啼之音。请你写出几句这样的诗 句。 2、周庄水韵 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 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 900 多年 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 明珠。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斑斓( )( ) 眩( )目 仲( )夏 参差( )( ) 谛听( ) 娴熟( ) 瞬( )息万变 晶莹(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斑斓 ②眩目 ③参差 ④娴熟 3、填空 细细谛听,水声 , ,仿佛 ,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 回
旋上升。 4、简要叙述作者三次游周庄的形象。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形象? 2、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 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4、语言品析 仔细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 ①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 回旋上升 ②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顿 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2、此文与《巴东三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旅客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an lan()()xuan()目屋j() cen ()ci() cui ()can( 2、词语填空 ①阳光已经穿破云层 大地 ②细细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③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的一匹长的彩绸 3、阅读课文"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回答问 题。 ①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美称的,作者是,选 自 ②本段文字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描写,从视角上来看是由到 从到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
5 旋上升。 4、简要叙述作者三次游周庄的形象。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形象? 2、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 4 段,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 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4、语言品析 仔细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 ①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 回旋上升。 ②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顿 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2、此文与《巴东三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旅客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七、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ān lán( )( ) xuàn( )目 屋 jǐ ( ) cēn( )cī( ) cuǐ( )càn( ) 2、词语填空 ①阳光已经穿破云层 大地 ②细细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③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 的一匹长的彩绸。 3、阅读课文"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回答问 题。 ①这段文字描绘的是具有"中国第一水乡"美称的 ,作者是 ,选 自 。 ②本段文字从描写的角度看是运用了 描写,从视角上来看是由 到 , 从 到 来观察的。从修辞手法上来看使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