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 四阶段 战后复兴时期从1945年的战败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的缔 结 经济自立时期从1953年到1962年实施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 高速增长时期从1963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布保 卫美元政策,外汇市场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多样化时期从1972年到1980年
《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 四阶段 ✓ 战后复兴时期 从1945年的战败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的缔 结 ✓ 经济自立时期 从1953年到1962年实施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 ✓ 高速增长时期 从1963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布保 卫美元政策,外汇市场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 多样化时期 从1972年到1980年
产业政策的性质与作用 在对产业政策的性质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着两种传统 观点:即:产业政策的基本作用是依据了“市场失效说” 和“后发优势说”。 “市场失效说”:对于工业化先行国家,由于它们在国际 分工体系的竞争中占有领先优势,使得它们能相对稳定地 保持“先行者地位”,因而其产业政策的指向往往集中在 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面
⚫ 产业政策的性质与作用 在对产业政策的性质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着两种传统 观点:即:产业政策的基本作用是依据了“市场失效说” 和“后发优势说” 。 ➢ “市场失效说” :对于工业化先行国家,由于它们在国际 分工体系的竞争中占有领先优势,使得它们能相对稳定地 保持“先行者地位”,因而其产业政策的指向往往集中在 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面
>”后发优势说”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处在市场经济尚欠发达的阶段, 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尚未完善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事实。政府面临着双重的现实问题:不仅需要运用政 策去弥补或修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固有缺陷,而且更 要运用各种政策去调节因市场不完善所带来的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状况。 这样就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在强烈赶超意识的支配下, 政府把产业政策当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化手段而对市 场进行主动干预,决策部门相信通过产业政策比通过市 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成本更低,产业政策本身具有的局限 性却往往被忽视。 政府的选择空间反而显得相对较为狭窄,从而给经济 发展带来双重后果:一方面社会为产业政策的实施承担 了高成本;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的强化又阻碍了市场机 制正常的形成过程
➢ “后发优势说” :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处在市场经济尚欠发达的阶段, 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尚未完善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事实。政府面临着双重的现实问题:不仅需要运用政 策去弥补或修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固有缺陷,而且更 要运用各种政策去调节因市场不完善所带来的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状况。 这样就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在强烈赶超意识的支配下, 政府把产业政策当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化手段而对市 场进行主动干预,决策部门相信通过产业政策比通过市 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成本更低,产业政策本身具有的局限 性却往往被忽视。 政府的选择空间反而显得相对较为狭窄,从而给经济 发展带来双重后果:一方面社会为产业政策的实施承担 了高成本;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的强化又阻碍了市场机 制正常的形成过程
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就产业政策的本质内涵达成真 正共识。 原因在于:在更深地层次上,它涉及到对于政府行为 及其功能的认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 说,在整个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至今尚没有在理论和现实 之间构架起一座真正稳固的桥梁,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整 合任务并未完成
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就产业政策的本质内涵达成真 正共识。 原因在于:在更深地层次上,它涉及到对于政府行为 及其功能的认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 说,在整个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至今尚没有在理论和现实 之间构架起一座真正稳固的桥梁,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整 合任务并未完成
。有关产业政策的争论 产业政策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论的话题, 争论始终围绕着“政府有没有必要、有多大必要,以及该如 何干预产业活动”而展开的,而全部争论的核心就是“产业 政策的有效性”。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韩国等曾经将产业政策运用到了极 致,日韩经济也出现了极大的飞跃。但是,对于产业政策与 经济发展之间究竟有多大的联系,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 点
⚫有关产业政策的争论 产业政策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论的话题, 争论始终围绕着“政府有没有必要、有多大必要,以及该如 何干预产业活动”而展开的,而全部争论的核心就是“产业 政策的有效性” 。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韩国等曾经将产业政策运用到了极 致,日韩经济也出现了极大的飞跃。但是,对于产业政策与 经济发展之间究竟有多大的联系,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