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略0 学科领城知识分析与知识发现、科研规划管理与分析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转化分 2.3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规划 析、区域发展与产业情报服务的新型情报研究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 培育一:语义知识组织与服务 根据中科院发展规划局的部暑,完成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通过座谈会 的形式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研究所开晨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需求调 面向文献情援知识化、精准化、智能化应用需求,研究语义知识经织的技术和方法,为学科领 研工作。全院共有90个研究所共计2位人员参加座谈会,包括科技处长、综合办主任、信息中心 域的知识发现、知识挖以及情报分析等深层次应用提供语义化知识资源以及语义知识组织工具 主任、综合保障处长、憤报中心主任、图书馆负责人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院文献情报系统 培育二:情报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十三五”规划初稿。 建立基于学科技术研发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情报研究方法与服务流程:建立以科研论文为基 的模块化的学科领城评估体系,实现模块化的学科领域学术团队究机构评估模式;以专利文献为 基础,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服务平台:探素建立通用的大数据情报分析的情报示与服务方法。 培育三:精准服务 通过进一步加强月户研究,精准化地识别用户和认知用户需求,构建重点用户需求模型,指导 和支持学科信息与情报服务方法、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效地支撑特定用户或用户群体的知识创新活 培育四:新型出版 重点培育期刊的开放获取出版、关联出版和语义数据出版 培育五: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关联融汇 成都地区调研座谈会 沈阳地区调研座该会 面向文献情报知识化、精准化、智能化应用需求,研究语义知识组织的技术和方法,为学科领 域的知识发现、知识挖以及情报分析等深层次应用提供语义化知识资源以及语义知识组织工具 广东地区调研座该会 上海地区调研座该会 205年报13
12 2015 年报 13 学科领域知识分析与知识发现、科研规划管理与分析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转化分 析、区域发展与产业情报服务的新型情报研究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 培育一:语义知识组织与服务 面向文献情报知识化、精准化、智能化应用需求,研究语义知识组织的技术和方法,为学科领 域的知识发现、知识挖掘以及情报分析等深层次应用提供语义化知识资源以及语义知识组织工具。 培育二:情报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建立基于学科/技术研发/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情报研究方法与服务流程;建立以科研论文为基础 的模块化的学科领域评估体系,实现模块化的学科领域/学术团队/研究机构评估模式;以专利文献为 基础,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通用的大数据情报分析的情报揭示与服务方法。 培育三:精准服务 通过进一步加强用户研究,精准化地识别用户和认知用户需求,构建重点用户需求模型,指导 和支持学科信息与情报服务方法、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效地支撑特定用户或用户群体的知识创新活 动。 培育四:新型出版 重点培育期刊的开放获取出版、关联出版和语义数据出版。 培育五: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关联融汇 面向文献情报知识化、精准化、智能化应用需求,研究语义知识组织的技术和方法,为学科领 域的知识发现、知识挖掘以及情报分析等深层次应用提供语义化知识资源以及语义知识组织工具。 2.3 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规划 根据中科院发展规划局的部署,完成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通过座谈会 的形式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研究所开展文献情报系统“十三五”需求调 研工作。全院共有90个研究所共计112位人员参加座谈会,包括科技处长、综合办主任、信息中心 主任、综合保障处长、情报中心主任、图书馆负责人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院文献情报系统 “十三五”规划初稿。 成都地区调研座谈会 广东地区调研座谈会 沈阳地区调研座谈会 上海地区调研座谈会 战略规划 Strategic Planning0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4完成“二五”验收评估 中科院觉组在205年4月-月,组织完成了院属10多个单位的“十二五”任务书验收工作。明月 7日,张晓林主任代表文献情报中心向特定领域研究所“一三五”专家组汇报了“十二五”成 最终“重大突破综合化数字知识资源保障能力,建立支持科技创新全谐段需求的集成综合知识基础 设施”和“重点培育国家科技信息政策与咨询的战路服务能力”被评定为“优 专家组认为文献中心面向科技决策一线、面问科技创新一线、面向国家与区域科技发展,建设 集成化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分布式集成化全院文就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致力于建成国际 流、国内领先的科技知识服务机构和战路情报研究机构,定位准确、合理 专家组认为文献中心受于国内领跑、国际并行的地位,作为院级专业化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带 领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向知识服务转型发晟,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机构。与国内 外同类工作相比,该中心在数字环境下多元化资源集成整合保体系的建设、国家科技信息政策与 咨询的战略服务能力等方面,在国内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在嵌入一线科研学科知识化服务方面在 主业0 国科学院文件 科发字(0)1 中国科学关孩装鼠研所“十二五 任务书收结果的道知 文能修值中心 性准的一都,315年47图,意医定真 “十二工”长务卷工 精 本次香电是增吧度“十二工”息完管品布5年新 交一次士面,民导对位工作的耳有都予了县多 ,天各们工立、《配会,今看所 反要认其,国分位参加了不环节的说 看工形成了多项世,不同了大产出售 ,心出,争不是:果了明见”王 或况,国地位及管改创 观“二”务量食透售,请喜乳 14 Annual Report
14 2015 年报 15 主要业务工作 Advancements 03 2.4 完成“十二五”验收评估 中科院党组在2015年4月-7月,组织完成了院属100多个单位的“十二五”任务书验收工作。6月 17日,张晓林主任代表文献情报中心向特定领域研究所“一三五”专家组汇报了“十二五”成效, 最终“重大突破综合化数字知识资源保障能力,建立支持科技创新全谱段需求的集成综合知识基础 设施”和“重点培育国家科技信息政策与咨询的战略服务能力”被评定为“优秀”。 专家组认为文献中心面向科技决策一线、面向科技创新一线、面向国家与区域科技发展,建设 集成化文献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分布式集成化全院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致力于建成国际一 流、国内领先的科技知识服务机构和战略情报研究机构,定位准确、合理。 专家组认为文献中心处于国内领跑、国际并行的地位,作为院级专业化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带 领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向知识服务转型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机构。与国内 外同类工作相比,该中心在数字环境下多元化资源集成整合保障体系的建设、国家科技信息政策与 咨询的战略服务能力等方面,在国内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在嵌入一线科研学科知识化服务方面在 国内外具有明显特色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业务0 31文献资源保障 3.1.2引领并持续推进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 新增OP电子图书本地化长期保存,并与 Springer签订电子图书长斯保存扩展合作意向书。截至 2015年,夯实以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机制,引领并持续推进国家数字资源长期 2015年底,实现对16种重要科技文献数据库的长斯保存,覆盖电子期刊16:3种、电子图书74562 保存体系建设:;积极拓展资源利用与服务权益,支持知识递送随身服务;开放资源建设由内容采集 种、实验室指3401预印本9619种,实现本地化保存的外文电子期刊覆盖集团引进电子期 向服务应用发展,打造重要开放资源的深层次用户服务:积极探素介入出版供应端的赍源建设新模 刊比例达到%,外文电子图书覆盖率则达到近95%,为中科院和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 式,有序试验递进实施学术论文开放出版资助:着力加强数字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知识组织体 保障 系建没取得实质性进 31.3重要开放资源服务系统建设产生服务效果 31.1文献资源保障情况 载至201年底,由覆盖开放期刊、开放课件、开放会议、开放社会经济信息等多种类型在內的 2015年,集团引进网络数据库171个,参加集团采购的研究所达到670所次,信助国家平台开 开放资源采集与服务系统、综合科技资源集成登记系统、开放资源元数据集成服务系统共同构成的 通现刊数据库44个回溯数据库18个,国家图书馆的全国授权协议开通数据库2个。保障院内科研月 中国科学院开放资源采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并投入稳定运行与服务,着力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 户即查即得外文全文科技期形18248种,外文图书1046册卷G,外文工是书3104卷册,外文会 获取。该体系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19种开放期刊、30万余篇开放论文,216课程的4万个开放 议录4757卷册,外文学位论文543086篇,外文行业报告:16781篇:中文图书3,854种(套) 科技课件,7万余篇会议论文和6万余条社会经济信息的开放资源保障,年度总访问量达50万人次 80061,中期形1618种,中文学位论文 浏览量340万次 276905篇。中科院用户全文数据库全文使用 开件来与务 60A开庆取论文一钻过发平 量为506721万篇次,二次文献、工具型资源使 用量为185次 25年共引进国外出版印本5种8 如国国容■ 圆去 国家平台经费支掉28种),中文图#954 AwwOCKoY 种(其中心室国图书36861),西文图2 书会议8084册(国家平台经支持m02即 273种),光数据库8种(国家平台经费支持 正,工上他次 )。另外还通过国际交换、书评书晟、赠送 呈缴等非订购方式获取印本文就共计323种 表1开通网络数据库数量 http://openarellas.acn/ 245年 222322015¥ 非文期(8)个书工路(量日量 4要量C次数工具长(世) 表2全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表3网络数据库使用量 图1中国科学院开放资源服务体系 205年报17
16 2015 年报 17 2015年,夯实以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机制,引领并持续推进国家数字资源长期 保存体系建设;积极拓展资源利用与服务权益,支持知识递送随身服务;开放资源建设由内容采集 向服务应用发展,打造重要开放资源的深层次用户服务;积极探索介入出版供应端的资源建设新模 式,有序试验递进实施学术论文开放出版资助;着力加强数字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知识组织体 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1.1 文献资源保障情况 2015年,集团引进网络数据库171个,参加集团采购的研究所达到1,670所次,借助国家平台开 通现刊数据库44个、回溯数据库18个,国家图书馆的全国授权协议开通数据库2个。保障院内科研用 户即查即得外文全文科技期刊18,248种,外文图书105,446册卷/册,外文工具书31,044卷/册,外文会 议录40,757卷/册,外文学位论文543,086篇,外文行业报告1,677,811篇;中文图书353,854种(套) /382,461册,中文期刊16,918种,中文学位论文 2,789,057篇。中科院用户全文数据库全文使用 量为5,067.21万篇次,二次文献、工具型资源使 用量为1,581.53万次。 2015年,共引进国外出版印本期刊3,536种 (国家平台经费支持2,867种),中文图书9,534 种(其中IC室图书3,660种/14640份),西文图 书/会议录8,086种8,149册(国家平台经费支持 2,793种),光盘数据库8种(国家平台经费支持 8种)。另外还通过国际交换、书评书展、赠送/ 呈缴等非订购方式获取印本文献共计3,293种。 3.1 文献资源保障 表 1 开通网络数据库数量 表 2 全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表 3 网络数据库使用量 图 1 中国科学院开放资源服务体系 3.1.2 引领并持续推进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 新增IOP电子图书本地化长期保存,并与Springer签订电子图书长期保存扩展合作意向书。截至 2015年底,实现对16种重要科技文献数据库的长期保存,覆盖电子期刊16,933种、电子图书74,622 种、实验室指南34,000种、预印本999,619种。实现本地化保存的外文电子期刊覆盖集团引进电子期 刊比例达到50%,外文电子图书覆盖率则达到近95%,为中科院和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 保障。 3.1.3 重要开放资源服务系统建设产生服务效果 截至2015年底,由覆盖开放期刊、开放课件、开放会议、开放社会经济信息等多种类型在内的 开放资源采集与服务系统、综合科技资源集成登记系统、开放资源元数据集成服务系统共同构成的 中国科学院开放资源采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并投入稳定运行与服务,着力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 获取。该体系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1955种开放期刊、30万余篇开放论文,2216门课程的4.9万个开放 科技课件,7万余篇会议论文和6万余条社会经济信息的开放资源保障,年度总访问量达50万人次, 浏览量340万次。 主要业务工作 Advancements 0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业务0 34积只极探索开放出版资助的资源建设新模式,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参与 SCOAF3联盟资助、集团资助BMC和 0P订购费扣减转移等多种方式,支持中科院 扩大,服务类型不断拓展。收录理、化、工、 合忘签式学术论文开放出版,逐步试验和推进介入出版 农、医等领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斯刊开余种,积 供应端”的资源建设新模式。2015年,以集 累论文5文3 团方式资助中科院作者在BMC发表开放论文 与WOS平合上各数据库之间的合并检素、数据链m 11,在OPNP发文篇。通过实施开放出 接,形成了从参考文献链接中、外文科研成果的 版资助试验计划,积极有序地试验递进实諺学 有效关联,方便用户从任何一个数据库检素,均 围2与50P签署开获取合作备忘录术论文开放出版资助,与OP签暑开放获取合 能技到中国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为完整层示我图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建设与服务 作备忘录,别WBy达成开放获取合作意向。 国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了198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授予的博士,頓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 315着力加强数字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出站报告,收录论文10万余篇,提供论文文滴、前16页、全文获取服务,是了解中国科学院各领 博、硕士研究主题分布与延续,中国科学院全院导师分布及所生关系的重要数据库 中国科学家在线(Am2015年9月推出新版并投入运行。目前Aut0r入驻机构300 家,注册用户34万人,ORCD获取人数29万人,信息资源合作方或关联机构数量增加迅速,影响力 316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幅上升215年,uho务覆盖中科院全部研究所,并扩展到全国千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 合作方扩展至0R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Ei Engineering Village、中国科技论文引 超级科技词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4年的建设,超级科技词表融合了201部素材,包括149 文数据库( 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SnoMed、万方数据等数据库 部叙词表、9个本体、3部分类表、3个术语表、3部关键洞,学科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学 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形成61.5万规范概念,其中理学领域概念2万条,工学领域20万条,医学领 域2万条,农学领城8万条:入口率为1:27(即平均每个概念含有27个人口词):1781万概念 具有释义 本体平台化建设与用户服务稳步推进215年完成本体生命周期规划、非本体资源转换、本体 素与获取、本体评估及推理工具的开发,完成术语管理平台主体开发,完成值物生物多样性领域 本体建设。进一步扩充本体知识库数据,把知识库牧录重点凝要到中科院系统,有重点地采集中科 院系统的科研人员信息和科研成果信息,20年新增人员172126名,新增机1313个,新增项目 D FREN tr ss 4152个等 图3iutm中国科学家在线 205年报19
18 2015 年报 19 3.1.4 积极探索开放出版资助的资源建设新模式,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参与SCOAP3联盟资助、集团资助BMC和 IOP订购费扣减转移等多种方式,支持中科院 学术论文开放出版,逐步试验和推进介入出版 “供应端”的资源建设新模式。2015年,以集 团方式资助中科院作者在BMC发表开放论文 112篇,在IOP NJP发文8篇。通过实施开放出 版资助试验计划,积极有序地试验递进实施学 术论文开放出版资助,与IOPP签署开放获取合 作备忘录,与Wiley达成开放获取合作意向。 3.1.5 着力加强数字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于2015年9月推出新版并投入运行。目前iAuthor入驻机构3000余 家,注册用户3.4万人,ORCID获取人数2.9万人,信息资源合作方或关联机构数量增加迅速,影响力 大幅上升。2015年,iAuthor服务覆盖中科院全部研究所,并扩展到全国千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 合作方扩展至ORCI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Ei Engineering Village、中国科技论文与引 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等数据库。 图 2 与IOPP签署开放获取合作备忘录 图3 iAuthor中国科学家在线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服务规模持续 扩大,服务类型不断拓展。收录理、化、工、 农、医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千余种,积 累论文430余万篇、引文5000余万条。CSCD实现 与WOS平台上各数据库之间的合并检索、数据链 接,形成了从参考文献链接中、外文科研成果的 有效关联,方便用户从任何一个数据库检索,均 能找到中国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为完整展示我 国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了198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授予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 出站报告,收录论文10万余篇,提供论文文摘、前16页、全文获取服务,是了解中国科学院各领域 博、硕士研究主题分布与延续,中国科学院全院导师分布及师生关系的重要数据库。 3.1.6 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超级科技词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4年的建设,超级科技词表融合了201部素材,包括149 部叙词表、9个本体、3部分类表、37个术语表、3部关键词,学科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学、 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形成61.5万规范概念,其中理学领域概念24万条,工学领域20万条,医学领 域27万条,农学领域8万条;入口率为1:2.77(即平均每个概念含有2.77个入口词);17.81万概念 具有释义。 本体平台化建设与用户服务稳步推进。2015年完成本体生命周期规划、非本体资源转换、本体 搜索与获取、本体评估及推理工具的开发,完成术语管理平台主体开发。完成植物生物多样性领域 本体建设。进一步扩充本体知识库数据,把知识库收录重点凝聚到中科院系统,有重点地采集中科 院系统的科研人员信息和科研成果信息,2015年新增人员172,126名,新增机构13,733个,新增项目 47,152个等。 主要业务工作 Advancements 03 图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建设与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业务0 32知识服务开展 322深入拓展知识服务 2015年,学科馆员圣持深入研究所科研一线,在保证普服务的前提下,持缘深素创新服务, 部暑了面向研究所“十三五”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和实验室评估等需求的知识化服务模式和机制探 素,将所领导、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学家团队纳入联合服务团队,有计划开展协同式、嵌入式的 在务意识、服务成效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受到科研用户的普遮好评。 深层次知识服务,为所领导、科技处、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重大项目,以及科学家提供情报分析 报告、课题跟踪、专题调研报告等共计21份,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赢得了研究所层面认可 32.1持续夯实基础服务 院中心为化学所国家分子科学实验室、大气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 2015年学科化服务的到所服务次数、服务课 态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等提供实验室评估报告:完成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 题组数量、培训人数、年度服务用户数量、各类 免疫领域、遥感地球所基于期刊文就的数字地球研究态势分析、长春应化所生物医用聚氨酯研究态 方式咨询服务数量以及专题信息提供数量均有 势分析、长春光机所液晶自适应光学領域学科态势分析等报告:为电工所先导专项“发展分布式可 大幅增长,从-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科化服务与 再生能源应用和智能微网咨询研究”、化学所先导专项“纳米绿色印刷与器件制造技术”,微电子 科研一线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科馆员良好的服 所专项、生态中心水专项提供系列情报服务产品,服务成效得到产学研机构的好评。 务成效 兰州中心为寒早所提供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产出与科研影响力分析,为沈阳应用生态所 同时学科化务协调组接照科技新发百 提供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影响力分析,为海洋所提供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 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调研中科院“率先行 香遍服务量大增加 点实验室科研影响力分析,支持实验室参加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得到实验室服务任务支持。支 动”计划、研究所分类定位,研究所“一三五” 持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国际评估:为沈阳应用生态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 规划和重要科研活动的新需求作为重点任务,统筹部暑春、秋季两次到所服务需求调研安排,组织 分类定位工作提供重点研究领城科研影响力分析服务,得到相关机构的好评 走访了全院120个研究所,调研科研一线新需求,积极谋划“十三五”学科化服务计划。 成都中心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钍基核能先导专项课题组提供专利简报和信息快报:为门 城市环境研究所提供城市碳代谢研究热点分析报告;为重庆研究院3打印中心、人脸识别中心等中 心提供假专利技术分析与产业调研、人脸识别专利技术分析等专利分析报告,与科技处合作开展 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对石墨烯国 内外技术发展、政策支撑、产业聚集等 进行分析调研,为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 献计献策 武汉中心围绕研究所“十三五”规 划、研兖所评估、研究所“辜先行动” 计划、研究所分类改革开展服务,为华 到生态环境研究完中心调研 到沈阳全属所调研 到贵阳地化所调听 南植物园、南京地湖所、武汉岩士所 水生所等研究所提供竞争力、发展态势 和专利分析报告:为广州健康院提供重 大烈性传染病研究现状分析等系列报 告,为苏州纳米所提供基于全球专利的 硅衬底镓氮器件发展趋势分析情报服 务,为广州电子所提供国内增材制造领 专利分析报告,有效支择了研究所的 到广州地化所调研 到广州健康院调听 到沈阳生态所调研 科研创新与管理,得到研究所的好评 知识服务产品示例 20 Annual Report 1205年报21
20 2015 年报 21 2015年,学科馆员坚持深入研究所科研一线,在保证普遍服务的前提下,持续探索创新服务, 在服务意识、服务成效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受到科研用户的普遍好评。 3.2.1 持续夯实基础服务 2015年学科化服务的到所服务次数、服务课 题组数量、培训人数、年度服务用户数量、各类 方式咨询服务数量以及专题信息提供数量均有 大幅增长,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科化服务与 科研一线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科馆员良好的服 务成效。 同时学科化服务协调组按照科技创新发展面 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调研中科院“率先行 动”计划、研究所分类定位,研究所“一三五” 规划和重要科研活动的新需求作为重点任务,统筹部署春、秋季两次到所服务需求调研安排,组织 走访了全院120个研究所,调研科研一线新需求,积极谋划“十三五”学科化服务计划。 3.2 知识服务开展 普遍服务量大幅增加 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调研 到广州地化所调研 到沈阳金属所调研 到广州健康院调研 到贵阳地化所调研 到沈阳生态所调研 3.2.2 深入拓展知识服务 结合院“率先行动”计划、研究所“一三五”评价和“十三五”规划,学科化服务协调组重点 部署了面向研究所“十三五”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和实验室评估等需求的知识化服务模式和机制探 索,将所领导、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学家团队纳入联合服务团队,有计划开展协同式、嵌入式的 深层次知识服务,为所领导、科技处、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重大项目,以及科学家提供情报分析 报告、课题跟踪、专题调研报告等共计211份,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赢得了研究所层面认可。 院中心为化学所国家分子科学实验室、大气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 态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等提供实验室评估报告;完成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 免疫领域、遥感地球所基于期刊文献的数字地球研究态势分析、长春应化所生物医用聚氨酯研究态 势分析、长春光机所液晶自适应光学领域学科态势分析等报告;为电工所先导专项“发展分布式可 再生能源应用和智能微网咨询研究”、化学所先导专项“纳米绿色印刷与器件制造技术”,微电子 所02专项、生态中心水专项提供系列情报服务产品,服务成效得到产学研机构的好评。 兰州中心为寒旱所提供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产出与科研影响力分析,为沈阳应用生态所 提供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影响力分析, 为海洋所提供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 点实验室科研影响力分析,支持实验室参加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得到实验室服务任务支持。支 持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国际评估;为沈阳应用生态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 分类定位工作提供重点研究领域科研影响力分析服务,得到相关机构的好评。 成都中心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钍基核能先导专项课题组提供专利简报和信息快报;为厦门 城市环境研究所提供城市碳代谢研究热点分析报告;为重庆研究院3D打印中心、人脸识别中心等中 心提供假肢专利技术分析与产业调研、人脸识别专利技术分析等专利分析报告,与科技处合作开展 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对石墨烯国 内外技术发展、政策支撑、产业聚集等 进行分析调研,为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 献计献策。 武汉中心围绕研究所“十三五”规 划、研究所评估、研究所“率先行动” 计划、研究所分类改革开展服务,为华 南植物园、南京地湖所、武汉岩土所、 水生所等研究所提供竞争力、发展态势 和专利分析报告;为广州健康院提供重 大烈性传染病研究现状分析等系列报 告,为苏州纳米所提供基于全球专利的 硅衬底镓氮器件发展趋势分析情报服 务,为广州电子所提供国内增材制造领 域专利分析报告,有效支撑了研究所的 科研创新与管理,得到研究所的好评。 主要业务工作 Advancements 03 知识服务产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