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一中大良校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郭谦文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4.其余事项见答题卡。 第|卷(选择题共20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痛(zhi)讪笑(shan)B.哺育(p0) 濒临(bin) C.雄雌(c1)倜傥(ti)D.澎湃(bai)咀嚼(j) 2.选出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犯罪分子挺而走险,光天化日抢走了价值近四百万元的奥运金条和纪念 B.你的棋术实在高明,我只有甘败下风 C.模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迫不急待地打听自己的考试成绩 D.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车型,真让人眼花缭乱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农村减负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减轻了农民的思想负担,又调动了广大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真是一举多得。 B.随着高考和中考的日益临近,国内各种复习资料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D.西方的一些媒体故意歪曲报道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对无辜平民在暴乱中的伤亡却闭目塞听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1 顺德一中大良校区 2008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郭谦文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能超过 120 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4.其余事项见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20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炽.痛 (zhì) 讪.笑 (shān) B.哺.育 (pǔ) 濒.临(bīn) C.雄雌. (cí) 倜.傥 (tì) D. 澎湃.(bài) 咀.嚼(jǔ) 2.选出下面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 ) A.犯罪分子挺而走险,光天化日抢走了价值近四百万元的奥运金条和纪念币。 B.你的棋术实在高明,我只有甘败下风。 C.模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迫不急待地打听自己的考试成绩。 D.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车型,真让人眼花缭乱。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一项。( ) A.农村减负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减轻了农民的思想负担,又调动了广大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真是一举多得 ....。 B.随着高考和中考的日益临近,国内各种复习资料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 C.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顷刻间天翻地覆 ....,不少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D.西方的一些媒体故意歪曲报道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对无辜平民在暴乱中的伤亡却闭目塞听 ....。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 ) A.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B.能否研制出手足口病疫苗,是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C.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至10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紛。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详细地)B.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C.未果,寻病终(寻:寻找)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为”字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武陵人捕鱼为业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 B.能否研制出手足口病疫苗,是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C.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 5 至 10 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详细地) B.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C.未果,寻.病终(寻:寻找) D.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为”字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武陵人捕鱼为业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要他一起回家,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D.“闻之,欣然规往”(听他说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8.选出对“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正确的一句。() A.(渔人)找到了其它的船,就扶着船顺着原来的路回去了,处处做下标记。 B.(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C.(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了,并且记下路上的标记 D.(渔人)找到了他人的船,就扶着船朝着原来的路回去了,一路上处处做下了记号。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自然段详细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尾处又加上刘子骥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说明桃花源的故事是真实的 B.这篇文章以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λ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 源的顺序来写的 C.“咸来问讯”、“便要还家”、“皆岀酒食”这些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真挚古朴,这与 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D.“遂迷,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这样写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惆怅,又增加 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桃花源记》既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可谓真假结合,虚实相 B.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激发了 读者的兴趣。 C.语言非常精练、准确、生动,词藻华丽,讲究文采,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D.作者写桃花源并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幽深奥秘、迂回曲折,这就使情节曲折回环、 悬念环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三、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至21题
3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要他一起回家,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D.“闻之,欣然规往”(听他说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8.选出对“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正确的一句。( ) A.(渔人)找到了其它的船,就扶着船顺着原来的路回去了,处处做下标记。 B.(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C.(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了,并且记下路上的标记。 D.(渔人)找到了他人的船,就扶着船朝着原来的路回去了,一路上处处做下了记号。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自然段详细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尾处又加上刘子骥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说明桃花源的故事是真实的。 B.这篇文章以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 源的顺序来写的。 C.“咸来问讯”、“便要还家”、“皆出酒食”这些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真挚古朴,这与 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D.“遂迷,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这样写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惆怅,又增加 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桃花源记》既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可谓真假结合,虚实相 生。 B.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激发了 读者的兴趣。 C.语言非常精练、准确、生动,词藻华丽,讲究文采,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D.作者写桃花源并不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幽深奥秘、迂回曲折,这就使情节曲折回环、 悬念环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0 分) 三、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1 至 21 题
月光下的探访 ①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 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 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这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 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 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 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 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_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 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 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 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 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 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 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和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 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绿,一片树林默默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 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 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但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 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 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 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些树叶 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 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 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 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 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
4 (一) 月光下的探访 ①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 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 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这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 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 特别孤单忧伤, 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 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 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 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 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 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 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 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 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和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 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默默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 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 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但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 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 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 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 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 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 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 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 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
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 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11.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4分) 12.概括第1段段意,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3.品味第2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 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 着种族的史记 答 14.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3分) (二)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 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2)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 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 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 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 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3)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 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 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 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4)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 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 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
5 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 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11.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第 1 段段意,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味第 2 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 分) 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 着种族的史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读“磨脑子”的书 ⑴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 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⑵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 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 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 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 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⑶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 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 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 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⑷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 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 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