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 学习内容 第2课时课型新授 习五的第4、5、8、9题)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目标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 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 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 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6 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20 页的内容及教材第 21~22 页练 习五的第 4、5、8、9 题)。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 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 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 6 个面,6 个面大小都相等,6 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 12 条棱,正方体的 12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 8 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 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 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 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 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 用集合圈表示为: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 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正方体 书 设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计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教学反思
7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 6 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 6 个面的面积相等, 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 6 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 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 12 条棱也包括每组 4 条棱长度相等;6 个 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 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 20 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 21~22 练习五的第 4、5、8、9 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 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 书 设 计 第 2 课时正方体 有 6 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 12 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教 学 反 思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学习内容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第3课时课型新授 2、3、4、6、7题)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次备课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 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 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 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 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 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 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
8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 1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教材第 24 页例 1、例 2,以及第 25~26 页练习六第 1、 2、3、4、6、7 题)。 第 3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 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 “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 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 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 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 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
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 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 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 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 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 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9 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 24 页例 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 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 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 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 66(m2 )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 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 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 24 页例 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 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 23 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 24 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 25~26 页练习六第 1、2、3、4、6、7 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作业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书长方体的表面积气长x宽+长x高+宽高)x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x边长×6 计 反思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 学习内容 第4课时课型|新授 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 学习目标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0 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 1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 学 反 思 第 2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学习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 材 25 页第 5 题、教材第 26 页第 9、10 题)。 第 4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