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 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 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 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 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 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 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 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 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 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 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 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 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 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
1 高二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 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 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 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 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 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 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 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 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 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 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 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 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 尝”。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 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 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 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 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 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 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 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 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 生的影响 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 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 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 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 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 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2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 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 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 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 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 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 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 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 生的影响。 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 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 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 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 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 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 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 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 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 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 祭品找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 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 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10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 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 亚唱片公司。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 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 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 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 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 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 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3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 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 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 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 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 祭品找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 年 10 月 13 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 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 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 10 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 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 亚唱片公司。 1961 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 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一 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 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 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 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 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1965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 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年到1964年间, 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 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 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 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 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 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 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 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 兰图拉》: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 出过…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 作品相媲美。1997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 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 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年2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 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 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 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 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 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 乐奖?
4 1965 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 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 年到 1964 年间, 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 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 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 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 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 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 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 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 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 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 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 兰图拉》;自 1994 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 6 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 出过……2008 年,鲍勃·迪伦获得第 92 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 作品相媲美。1997 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 1998 年到 2002 年 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 年 5 月,迪伦获 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 年 2 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 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 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 笑。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 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 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 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 乐奖?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75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2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 但截至23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 40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 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 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B.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 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92届普 利策文学奖。 D.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 国民谣时代 5.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9题。 偷父 刘心武
5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 75 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 22 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 但截至 23 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 40 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 20 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 1895 年 11 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 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 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B.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 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 92 届普 利策文学奖。 D.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 国民谣时代。 5.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6.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偷父 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