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系统模型与 模型化 ●概述 ●●●●● ●解释结构模型(lSM ●●●● ●●。●● ●状态空间模型(SS)
第三讲 系统模型与 模型化 ⚫概述 ⚫解释结构模型(ISM) ⚫状态空间模型(SS)
●●●●● ●●●● ●●0 ●●● 概述 ●●●● 1基本概念及意义 模型——对现实系统抽象表达的结果 应能反映(抽象或模仿)出系统 某个方面的组成部分(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
一 .概述 1.基本概念及意义 ⚫ 模型——对现实系统抽象表达的结果。 应能反映(抽象或模仿)出系统 某个方面的组成部分(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
●●●●● ●●●● ●●0 概述 ●●● ●●●● ●模型化——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要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和易处理性。 意义及特点: 对系统问题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和标志 >经济、方便、快速、可重复,“思想”或“政策” 试验; 经过了分析人员对客体的抽象,因而必须再拿到 现实中去检验
概述 ⚫ 模型化——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要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和易处理性。 意义及特点: ➢ 对系统问题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和标志; ➢ 经济、方便、快速、可重复,“思想”或“政策” 试验; ➢ 经过了分析人员对客体的抽象,因而必须再拿到 现实中去检验
●●●●● ●●●● ●●0 概述 ●●● ●●●● 2模型的分类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模型的分类: A—概念模型A1(思维或意识模型A11:字句模型 A12;描述模型A13) 符号模型A2(图表模型A21数学模型A22) 仿真模型A3 形象模型A4(物理模型A41:图像模型A42) 类比模型A5
概述 2.模型的分类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模型的分类: A——概念模型A1(思维或意识模型A11; 字句模型 A12; 描述模型A13) 符号模型A2(图表模型A21;数学模型A22) 仿真模型A3 形象模型A4(物理模型A41;图像模型A42) 类比模型A5
●●●●● ●●●● ●●0 概述——模型的分类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 ●●●● B——分析模型B1通常用数学关系式表达] 仿真模型B2[主要基于“计算机导向” 博弈模型B3[主要基于“人的行为导向” 判断模型B4[基于专家调查的判断 C——结构模型c1 数学模型c2 仿真模型c3
概述——模型的分类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B——分析模型B1[通常用数学关系式表达] 仿真模型B2[主要基于“计算机导向”] 博弈模型B3[主要基于“人的行为导向”] 判断模型B4[基于专家调查的判断] C——结构模型C1 数学模型C2 仿真模型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