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海洋地质作用 地球与其它星球特征的区别是有浩瀚的海洋海洋緹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现代 地球上70.8%(4/3)的面积为海洋地史中由于海陆的变迁海水增多次侵入大陆内 部在地层中留下了广泛的遗迹。例如,淮南地区保留的从云古代中晚期(Ptz) 到中奧陶(02)的地层都属海相沉积也就是说从10亿前——5亿年这个时期 淮南地区曾被海水淹没,成为了海洋的-部分,0z——C2上升出海面,Cz P又处于海陆交互的滨岸地带(成煤时期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 所有的化学元素,其中铀是获得原子能的主要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 900倍。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 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海与洋 海洋是海与洋的总称,粗略地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 海及洋的水都是海水(含盐33-38%。) 海底为陆壳 洋底为洋壳 二、海洋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及运动情况) 1滨海带
1 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 地球与其它星球特征的区别是有浩瀚的海洋,海洋緼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现代 地球上 70.8%(4/3)的面积为海洋.地史中由于海陆的变迁海水增多次侵入大陆内 部,在地层中留下了广泛的遗迹。例如,淮南地区保留的从云古代中晚期(Pt2) 到中奥陶(02)的地层都属海相沉积也就是说从10亿前——5亿年这个时期, 淮南地区曾被海水淹没,成为了海洋的一部分,02——C2上升出海面,C2- P又处于海陆交互的滨岸地带(成煤时期)。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 所有的化学元素,其中铀是获得原子能的主要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 900 倍。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 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 海与洋 海洋是海与洋的总称,粗略地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 海及洋的水都是海水(含盐 33—38%。) 海底 为 陆壳 洋底 为 洋壳 二 、 海洋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及运动情况) 1.滨海带
海陆界线附近狭长地带,一般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属 前滨带 滨外带 最高潮 平均高潮线 海、陆交互的环境。 潮坪 波浪作用弱潮汐影响大的滨海地带. 2.浅海带 滨外带至水深200米的范围一般包括大陆架地形部分 3.半深海—深海带 半深海200~2000米水深大陆坡地形) 深海>2000米水深(大陆盆地+洋中脊) 海洋中的生物 固着:珊瑚、腕足动物、海草
2 海陆界线附近狭长地带,一般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属 海、陆交互的环境。 潮坪 ------ 波浪作用弱,潮汐影响大的滨海地带. 2.浅海带 滨外带至水深 200 米的范围,一般包括大陆架地形部分 3. 半深海——深海带 半深海 200 ~ 2000 米水深(大陆坡地形) 深海 > 2000 米水深(大陆盆地+洋中脊) 三、 海洋中的生物 最高潮 线 后滨 前滨带 滨外带 平均高潮线 低潮线 固着:珊瑚、腕足动物、海草 爬行:三叶虫、虾、螃蟹 钻孔:蠕虫、双壳 底栖生物 物物
大洋中生物,一方面生活活动改造环境,一方面许多动物壳CaCo3So成为 河杜恤·水酾硿右中自 沉积物来源,如礁体,生物灰炭、硅藻土 §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最重要的动力 运动飛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波浪 海水作有规律的波状起伏。是海洋中海水经常性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1风摩擦海水表层 波浪的形成2海底地震 3水面上大气压剧变化 波长 波周期 2.波浪要素
3 大洋中生物,一方面生活活动改造环境, 一方面许多动物壳 CaCo3 Sio2 成为 沉积物来源,如礁体,生物灰炭、硅藻土 §2.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最重要的动力 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一、 波浪 海水作有规律的波状起伏。是海洋中海水经常性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1.风摩擦海水表层 1. 波浪的形成 2.海底地震 3.水面上大气压剧变化 2. 波浪要素 浮游生物: 随水飘移,有孔虫、放射虫、笔石、藻类 海生生物 波谷 波峰 波长 波高 波周期 波速
3.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 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 往复的园周运动 图略 波峰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 波谷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最底点 峰谷之间,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及最低点之间 水面向下水质点运动的园周直径逐渐减小,波浪则趋地平缓,这是由于随 深度增加,水内磨擦也就是质点之间的磨擦力增大的原因(质点动能减小 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近海岸处)由于海底磨擦助使质点运动轨迹成为椭园形。 波浪的变形及派生的水流 1.波浪垂直于海岸推进时 波浪岸近海时,水深变浅,由于海 底磨擦前面的波浪较后来的波浪速慢,两 波浪间距离减小,多余的能量使波高加大 波峰前倾形成卷浪。卷浪前端悬空很快成为波浪,破浪被碎后,水质点不作园周 运动,而迅速涌向海岸成为拍岸浪(激浪)拍岸是海水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 拍岸浪冲击海岸的过程中,能量消耗在克服沙或岩石的磨擦阻力,海水由于
4 3. 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 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 往复的园周运动。 图略 波峰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 波谷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最底点 峰谷之间,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及最低点之间。 水面向下水质点运动的园周直径逐渐减小,波浪则趋地平缓,这是由于随 深度增加,水内磨擦也就是质点之间的磨擦力增大的原因(质点动能减小)。 当水深小于 1/2 波长时(近海岸处)由于海底磨擦助使质点运动轨迹成为椭园形。 波浪的变形及派生的水流. 1.波浪垂直于海岸推进时 波浪岸近海时,水深变浅,由于海 底磨擦前面的波浪较后来的波浪速慢,两 波浪间距离减小,多余的能量使波高加大 波峰前倾形成卷浪。卷浪前端悬空很快成为波浪,破浪被碎后,水质点不作园周 运动,而迅速涌向海岸成为拍岸浪(激浪)拍岸是海水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 拍岸浪冲击海岸的过程中,能量消耗在克服沙或岩石的磨擦阻力,海水由于 底流
重力沿斜坡流回海中,这种流冋海底的回流称底流。 溶蚀 拍岸浪、激浪对岸边岩石极强的破坏 Chert 2.波浪斜交海岸推进时 斜向海岸的波浪到达岸边后,一部分以底流回到海中,另-部分成为沿岸流。 带动沉积颗粒移动 波浪是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 当浪水迅速涌进沿裂隙时裂隙中原来空气来不及排出,被压缩在极小的空间 产生很大的瞬间压力,使岩石崩裂瓦解。同时激浪抛弃全部起起巨大的岩屑、石 块,撞击海岸岩石。 岩石在海浪的作用下 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平台 如果地壳运动相对论是海洋平面位稳定时就不再发展这时,由于海浪(激浪) 到达岸边平台外缘时,能量全部消耗在与平台海底的磨擦之上,不再具有剥蚀能 力。这时的海岸刻面为海蚀平衡剖面 地壳上升,海面下降,海蚀平台转为海蚀阶地
5 重力沿斜坡流回海中,这种流向海底的回流称底流。 2. 波浪斜交海岸推进时 斜向海岸的波浪到达岸边后,一部分以底流回到海中,另一部分成为沿岸流。 带动沉积颗粒移动。 波浪是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 当浪水迅速涌进沿裂隙时裂隙中原来空气来不及排出,被压缩在极小的空间 产生很大的瞬间压力,使岩石崩裂瓦解。同时激浪抛弃全部起起巨大的岩屑、石 块,撞击海岸岩石。 岩石在海浪的作用下 海蚀凹槽 海蚀崖 海蚀平台 如果地壳运动相对论是海洋平面位稳定时就不再发展这时,由于海浪(激浪) 到达岸边平台外缘时,能量全部消耗在与平台海底的磨擦之上,不再具有剥蚀能 力。这时的海岸刻面为海蚀平衡剖面。 地壳上升 ,海面下降, 海蚀平台转为海蚀阶地 拍岸浪、激浪对岸边岩石极强的破坏 溶蚀 冲蚀 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