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模试卷05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参错(cen)打颤(zhan)五卅(sha)踉跄( liang) B.忸怩(ni)抛锚(mao)狡黠(xie) 沽酒(gu) C.屏气(bing)氛围(fen)木讷(ne) 癖性(pi) D.偌大(ruo)应分(ying)倔强(jue) 胆怯(qie)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日加强睦邻友好,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梅兰芳公园内雪白的桃花缀满枝头,让人不由心潮涌动;白玉兰随着和 煦的春风缓缓飘下,犹如雪花飞絮 C.我们希望救灾部门以及慈善机构及时提供赈灾指南,向社会公布需要什 么,应该怎么做。 D.第2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竟然被日本作家改编成“杀人小说”,此举在 广大红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B.一场可怕的缅甸热带风暴将无数的房屋卷进了风口浪尖,致使成千上万 的人失去了家园。 C.中考前夕,专家巧言令色,为我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赢得了大家的阵 阵掌声。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 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4、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对存在溃决危险的堰塞湖,要详细制定并落实下游人员安全撤离转移 B.谁又能不会想到一场灭顶之灾会在瞬间爆发,将一个个幼小的身躯残忍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08.5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参.错(cēn) 打颤.(zhàn) 五卅.(shà) 踉.跄(liàng) B.忸.怩(niǔ) 抛锚.(máo) 狡黠.(xié) 沽.酒(gū) C.屏.气(bǐng) 氛.围(fēn) 木讷.(nè) 癖.性(pǐ) D.偌.大(rùo) 应.分(yìng) 倔.强(jué) 胆怯.(qiè)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日加强睦邻友好,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B.梅兰芳公园内雪白的桃花缀满枝头,让人不由心潮涌动;白玉兰随着和 煦的春风缓缓飘下,犹如雪花飞絮。 C.我们希望救灾部门以及慈善机构及时提供赈灾指南,向社会公布需要什 么,应该怎么做。 D.第 23 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竟然被日本作家改编成“杀人小说”,此举在 广大红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 B.一场可怕的缅甸热带风暴将无数的房屋卷进了风口浪尖 ....,致使成千上万 的人失去了家园。 C.中考前夕,专家巧言令色 ....,为我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赢得了大家的阵 阵掌声。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 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4、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对存在溃决危险的堰塞湖,要详细制定并落实下游人员安全撤离转移。 B.谁又能不会想到一场灭顶之灾会在瞬间爆发,将一个个幼小的身躯残忍
地吞噬呢? C.我们的孩子正普遍受到圣诞节、麦当劳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渐渐丧 失了自己主流文化的阵地 D.美国CNN终于用正式公函的形式向我们表示道歉,这是由于世界上全体 华人努力抗争的结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竟然)学而不厌(满足)裨补阙漏(同“缺”,空缺) B.薄暮冥冥(迫近)皆以美于徐公(美丽)宾客意少舒(稍微) C.猛浪若奔(奔跑)虽不能察(虽然)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D.呼尔而与之(你)因势象形(依据)弗之怠(代笔录这件事) 、将①~④句填在橫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我不可能到现场去,但是我是否应该做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我只知道这是真实的, ②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 ③而且,在现在,在震中地区,这样的事情还在重复地发生着, ④我无法想象这在电话中已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悲 壮的场面,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38分) 、按要求答题(共35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x”,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 里。(4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1分) (1)秘诀(2)离经叛道(3)不谙事故 4)寸积铢累 (5)锲合(6)万古长青(7)指手画脚(8)旁溢斜出 (9)亵渎(10)痛心疾首(11)喜行于色(12)优柔寡断 改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2)每题1分,(7)(8)每题2分)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 地吞噬呢? C.我们的孩子正普遍受到圣诞节、麦当劳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渐渐丧 失了自己主流文化的阵地。 D.美国 CNN 终于用正式公函的形式向我们表示道歉,这是由于世界上全体 华人努力抗争的结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不知有汉(竟然) 学而不厌.(满足) 裨补阙.漏(同“缺”,空缺) B.薄.暮冥冥(迫近) 皆以美.于徐公(美丽) 宾客意少.舒(稍微) C.猛浪若奔.(奔跑) 虽.不能察(虽然)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D.呼尔.而与之(你) 因.势象形(依据) 弗之.怠(代笔录这件事)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虽然我不可能到现场去,但是我是否应该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我只知道这是真实的, ②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否应该做些什么, ③而且,在现在,在震中地区,这样的事情还在重复地发生着, ④我无法想象这在电话中已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悲 壮的场面,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38 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 35 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 4 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 里。(4 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 1 分) (1)秘诀 (2)离经叛道 (3)不谙事故 (4)寸积铢累 (5)锲合 (6)万古长青 (7)指手画脚 (8)旁溢斜出 (9)亵渎 (10)痛心疾首 (11)喜行于色 (12)优柔寡断 改 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1)~(2)每题1 分,(7)~(8)每题2 分)
(1)东隅已逝, ,非志无以成学。 (3)无丝竹之乱耳, (4)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5)造化钟神秀, ,草色遥看近却无 (7)夏收时节到了,想到农民“ 的辛劳,我们还能浪费粮食吗? (8)战国时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样 的人生追求还体现在很多古诗文名句中,如 9.阅读李白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写于天宝十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后。 清溪源出石台县,汇入长江;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 (1)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怀?(2分) (2)诗中是如何描绘出清溪水的清澈的? (3)诗中“猩猩啼”营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古诗词中能渲染这 种意境的还有哪些意象?试举一例。 10.图表题(6分) 2007年11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深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八项规定》。《规定》颁布后,学校派出的小记者团对老 师、家长、学生各50人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如下表格 中小学生减负增效八项规定调查表 老师家长学生 了解人数50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 (1)东隅已逝, 。 (2) ,非志无以成学。 (3)无丝竹之乱耳, 。 (4)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5)造化钟神秀, 。 (6) ,草色遥看近却无。 (7)夏收时节到了,想到农民“ , ” 的辛劳,我们还能浪费粮食吗? (8) 战国时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样 的人生追求还体现在很多古诗文名句中,如 , 。 9. 阅读李白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 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写于天宝十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后。 清溪源出石台县,汇入长江;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 (1)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怀?(2 分) (2)诗中是如何描绘出清溪水的清澈的? (3)诗中“猩猩啼”营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古诗词中能渲染这 种意境的还有哪些意象?试举一例。 10.图表题( 6 分) 2007 年 11 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深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八项规定》。《规定》颁布后,学校派出的小记者团对老 师、家长、学生各 50 人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如下表格: 中小学生减负增效八项规定调查表 老师 家长 学生 了解人数 50 8 40
赞成人数32 12 46 (1)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如果你妈妈就是被调査的家长之一,她对学校的“减负”决定很不理解, 你准备怎样对她解释?(4分) 11名著阅读:(5分) (1)世界文学长廊里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儿童,相信你一定对他们的不少 闹剧记忆犹新。例如:顽童汤姆非常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因此在牧师滔 滔不绝讲大道理的时候,他用口袋里的 战胜了教堂里的一只狮 毛狗;而保尔在小学念书时,曾被学校开除,原因是 (2)《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也很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我”的特点。(不少于三点)(3分) 12综合实践:(5分) 5月26日,奥运火炬将传递经过泰州;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 北京举行 (1)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奥运志愿者的宣传标语,你设计的标语是:(2分) (2)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我为奥运添光彩”的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主要 有以下四个环节,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余三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 致。(3分) 示例:回顾奥运历史 、阅读理解。(共43分) (一)宋太祖善待赵普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 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 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 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 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 赞成人数 32 12 46 (1) 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分) (2)如果你妈妈就是被调查的家长之一,她对学校的“减负”决定很不理解, 你准备怎样对她解释?(4 分) 11 名著阅读:(5 分) (1)世界文学长廊里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儿童,相信你一定对他们的不少 闹剧记忆犹新。例如:顽童汤姆非常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因此在牧师滔 滔不绝讲大道理的时候,他用口袋里的 战胜了教堂里的一只狮 毛狗;而保尔在小学念书时,曾被学校开除,原因是 (2)《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也很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我”的特点。(不少于三点)(3 分) 12 综合实践:(5 分) 5 月 26 日,奥运火炬将传递经过泰州;8 月 8 日,第 29 届奥运会将在 北京举行; (1) 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奥运志愿者的宣传标语,你设计的标语是:(2 分) (2) 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我为奥运添光彩”的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主要 有以下四个环节,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余三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 一致。(3 分) 示例:回顾奥运历史 二、阅读理解。(共 43 分) (一)宋太祖善待赵普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 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 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 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
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 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会车驾至( (2)但取之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 (2)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16、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对宋太祖 这种做法,你如何评价?(3分) (二)谈谈地震预测 ①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震撼。 ②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长期以来,地震带给 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走避不及。遗憾的是, 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 无策。究竟地震能不能预测?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美国、俄国的科学 家们都急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例如观 测地壳变动、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等方法纷纷被提 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 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 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 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会.车驾至( ) (2)但.取之 ( )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 分) (1)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 (2)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16、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对宋太祖 这种做法,你如何评价?(3 分) (二)谈谈地震预测 ①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震撼。 ②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长期以来,地震带给 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走避不及。遗憾的是, 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 无策。究竟地震能不能预测?从 70 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美国、俄国的科学 家们都急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例如观 测地壳变动、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等方法纷纷被提 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 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