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贡献 将凯氏理论动态化,发展了凯氏理论; 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解释经济长期增 长条件; 强调了资本积累的作用; 阐明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6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6 三、贡献 ◼ 将凯氏理论动态化,发展了凯氏理论; ◼ 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解释经济长期增 长条件; ◼ 强调了资本积累的作用; ◼ 阐明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
四、此后的发展 ■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假设。放弃了充分就业的假 设,主张逐步增加的失业并不与经济的增长相抵 触;认为只要s≤n就是一条稳态均衡增长的 路径。—失业均衡模型 改变技术状况的假设。放弃要素比例不变的假设 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资本-产业率可以调整,使 得s/=n.新古典模型 ■改变关于储蓄率的假设。收入状况变化将导致s 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保证s=n。—新剑桥模 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7 四、此后的发展 ◼ 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假设。放弃了充分就业的假 设,主张逐步增加的失业并不与经济的增长相抵 触; 认为只 要 s/v≤n就是一条稳态均衡增长的 路径。——失业均衡模型 ◼ 改变技术状况的假设。放弃要素比例不变的假设, 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资本-产业率可以调整,使 得s/v=n.——新古典模型 ◼ 改变关于储蓄率的假设。收入状况变化将导致s 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保证s/v=n。——新剑桥模 型
第四节新古典増长模型 (索洛模型) ■衡量经济增长「GDP增长率 人均GDP的增长倍数 ■假定: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H-D模 型中KL固定); 要素充分利用,无闲置(H-D模型中无此假设); 经济处于完全竞争;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8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8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 ◼ 衡量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人均GDP的增长倍数 ◼ 假定: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H-D模 型中K/L固定); 要素充分利用,无闲置(H-D模型中无此假设); 经济处于完全竞争;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贡献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技术进步 相互作用影响一国的总产出。 物品的供求 ▲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Y=F(K,L) 规模报酬不变,一次齐次(假定技术不变,劳动力增长不变) Zr=F(ZK, ZL 度LL y=(K1)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量的函数 :y=f(k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9 一、资本积累 ◼ 索洛模型: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技术进步 相互作用影响一国的总产出。 ◼ 1、物品的供求 ▲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 ) ( ,1) 1 Z ( , ) ( , ) y f k L G K L Y L ZY F ZK ZL Y F K L = = = = = 即: 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量的函数 令 规模报酬不变,一次齐次(假定技术不变,劳动力增长不变)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说明 、该生产函数每一点的斜率是资本边际产量 k增加1单位 y增加MPk个单位 M D_f(k+1)-f(k) f(k) f(k) 2、该生产函数随k增加越来越平坦, 表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20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20 生产函数说明 1、该生产函数每一点的斜率是资本边际产量 k增加1单位 y增加MP k个单位 2、该生产函数随k增加越来越平坦, 表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f(k) 1 MPk y 0 k ( ) 1 ( 1) ( ) ' f k f k f k MP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