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 ■收益 财富增加了人们的选择的范围, 商品总量个,就业机会↑,收入↑夫自由空闲↑,服务 ↑,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成本 资源(能源、水)的耗竭; 环境的污染 人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制度变迁的适应程度。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6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6 三、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 ◼ 收益: 财富增加了人们的选择的范围, 商品总量↑,就业机会↑,收入↑ 人们自由空闲↑,服务 ↑,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 成本: 资源(能源、水)的耗竭; 环境的污染; 人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制度变迁的适应程度。 ↑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央定因素 、决定因素的基本分类 1776年 Adam smith: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包括土地和自然资源) 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索洛等的数学分析: y=elK(a,B<D) 劳动产生的弹性 B--资本产生的弹性 一技术为主的综合要素,自然增长函数 两边对时间求导:ny=alnl+Blnk+At dK A--技术创新,管理改进, t B L K 教育水平的提高,知 识、经验的积累 xG2+Gk+元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7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7 一、决定因素的基本分类 1776年Adam smith: 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包括土地和自然资源) 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索洛等的数学分析: 两边对时间求导: ---- 技术创新,管理改进, 教育水平的提高,知 识、 经验的积累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 1) ln ln ln t t y y l k t e L K e = − − − − − − = + + 劳动产生的弹性 资本产生的弹性 技术为主的综合要素,自然增长函数 = + + = + + G GL GK K dt dK L dt dL y dt dy
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 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提高; 资本(包括土地)数量上 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等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的节约; 知识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 应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8 二、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 ◼ 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提高; 资本(包括土地)数量上 的提高。 ◼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等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的节约; 知识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 应用
丹尼森分析美国1948-1981年间经济增长源 泉 要素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 要素 百分点(每年) 占总体的百分比 实际GDP 3.2 100 投资的贡献 l.1 341/3 资本 0.5 15 劳动 0.6 19 土地 0 全要素生产率 21 66 教育 0.6 19 知识进步 1.5 47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9 丹尼森分析美国1948-1981年间经济增长源 泉 要素对实际 GDP 增长的贡献 要 素 百分点(每年) 占总体的百分比 实 际 GDP 3.2 100 投资的贡献 1.1 34 1/3 资 本 0.5 15 劳 动 0.6 19 土 地 0 0 全要素生产率 2.1 66 教 育 0.6 19 知识进步 1.5 47
第三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有效卿求原理) 哈罗德模型 1、假定: a、社会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或用作消费或用作 投资,故称一部门增长模型; b、规模报酬不变; c、资本-产量比(KY)、劳动-产量比(①L/Y)、 资本-劳动比K)保持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不存在折 旧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0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施祖麟 10 第三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有效需求原理) 一 、哈罗德模型 1、 假定: a、社会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或用作消费或用作 投资,故称一部门增长模型; b、规模报酬不变; c、资本-产量比(K/Y)、劳动-产量比(L/Y)、 资本-劳动比(K/L)保持不变; d、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不存在折 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