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 1.(2010四川巴中)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5-10题。(18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 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 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 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 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 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 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 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 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 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 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 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 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 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 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 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 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 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010 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 1.(2010 四川巴中)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 5—10 题。(18 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 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 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 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 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 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 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 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 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 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 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 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 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 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 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 ....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 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 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 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 了。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3分) 7.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3分) 8.品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每框不超过3 字) (3分) 鄙夷 9.“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3分) 1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批注的角度很多 请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3分) 摘录内容批注 【巴中答案】 5.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讨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深受感动。(3分)(或:“小乞丐用 辛苦讨来的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也可给分) 6.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说明了讨钱的艰难(1分):这个情节与后 面多尔给了小乞丐1美元形成对比,表现多尔的同情心。(2分) 7.“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更能表现出对母亲 的热爱与怀念。(3分) 8.难过惊讶感动(共3分,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9.小乞丐买花献给过生日的妈妈。(3分)(意思相近即可) 10.(3分)(摘录1分,批注2分。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摘录内容 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 步一步地缓缓地”表现了小乞丐献 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花态度的虔诚,对母亲充满了哀思与怀 身体更显单薄。 2.(2010四川达州)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7-12题。(14分)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 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 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 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6.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3 分) 7.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3 分) 8.品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每框不超过 3 字) (3 分) 9.“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 ....的。”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3 分) 1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批注的角度很多, 请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3 分) 摘录内容 批 注 【巴中答案】 5.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讨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深受感动。(3 分)(或:“小乞丐用 辛苦讨来的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也可给分) 6.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说明了讨钱的艰难(1 分);这个情节与后 面多尔给了小乞丐 1 美元形成对比,表现多尔的同情心。(2 分) 7.“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更能表现出对母亲 的热爱与怀念。(3 分) 8.难过 惊讶 感动(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9.小乞丐买花献给过生日的妈妈。(3 分)(意思相近即可) 10.(3 分)(摘录 1 分,批注 2 分。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 摘录内容 批注 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 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 身体更显单薄。 “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表现了小乞丐献 花态度的虔诚,对母亲充满了哀思与怀 念 2.(2010 四川达州)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 7-12 题。(14 分)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 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 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 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鄙夷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 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 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 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 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 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 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 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 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 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 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 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 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 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 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 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 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 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 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 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 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 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 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 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 油下闷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倒坍(tan) 周道如砥(di) B.虬须(zha) 毫不紊乱(wen) C.踝骨(1u6) 举镐挥斧(gao) D.秩序(zhi) 刽子手(kui) 8.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2分) 答 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 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 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 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 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 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 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 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 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 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 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 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 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 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 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 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 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 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 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 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 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 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 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 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 油下闷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倒坍.(tān) 周道如砥.(dǐ) B.虬.须(zhá) 毫不紊.乱(wěn) C.踝.骨(luǒ) 举镐.挥斧(gǎo) D.秩.序(zhì) 刽.子手(kuài) 8.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2 分) 答: 9.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 质?(2分) 答 10.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11.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 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 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12.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 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 你要说的话。(4分) 【达州答案】(14分) 7.(2分)A(B项zh应为qi:C项1u6应为hudi:D项kudi应为gui) 8.(2分)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给行人阴凉和清静 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 更多的福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答到四点即可给全分) 9.(2分)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表述可以不同,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0.(2分)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 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 知行为的愤恨之情。(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1.(2分)C(选文是以叙述结尾) 2.(4分)(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 得体) 3.(2010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s 有家无长 高由 请问你的家长是……? 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 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 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 质?(2 分) 答: 10.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 分) 答: 11.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 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 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12.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 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 你要说的话。(4 分) 答: 【达州答案】(14 分) 7.(2 分)A(B 项 zhá应为 qiú;C 项 luǒ应为 huái;D 项 kuài 应为 guì) 8.(2 分)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给行人阴凉和清静; 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 更多的福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答到四点即可给全分) 9.(2 分)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表述可以不同,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0.(2 分)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 “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 知行为的愤恨之情。(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1.(2 分)C(选文是以叙述结尾) 12.(4 分)(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 得体) 3.(2010 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20 题。 有家无长 高 由 请问你的家长是……? 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 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 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 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
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 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 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 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 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 千年 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 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 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家之中,谁最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 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 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 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 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 不好家庭关系。 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 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 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 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16.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答 17.说出第13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 18.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 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19.第17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 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 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 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 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 千年。 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 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 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一家之中,谁最最重要 ?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 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 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 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 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 不好家庭关系。 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 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 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 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16. 联系文章回答第 8 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4 分) 答 : 17. 说出第 13 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 分) 答 : 18. 第 16 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 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4 分) 答 : 19. 第 17 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