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4.3.1材料的焊接性 焊接性是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成 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 求的能力。 1材料焊接性的影响因素: 1)材料的化学成分: 1)在Fe-C合金中,随含C量的增加, 焊接性下降; 2)非铁合金的焊接性一般均较差
4.3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4.3.1 材料的焊接性 焊接性是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成 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 求的能力。 1.材料焊接性的影响因素: (1)材料的化学成分: 1)在Fe-C合金中,随含C量的增加, 焊接性下降; 2)非铁合金的焊接性一般均较差
(2)焊接方法 同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材料的焊 接性差别很大。采用埋弧焊、等离子弧焊、激 光焊等方法时,焊接性较好。 例如:焊接难熔金属,异种材料时,若 采用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较困难,但采 用等离子弧焊、激光焊等可获得良好的接头。 (3)焊接材料: 指焊条、焊丝、焊剂和气体等。 例如:选用碱性焊条, 焊缝力学性能比选用酸性焊条要高
(2)焊接方法: 同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材料的焊 接性差别很大。采用埋弧焊、等离子弧焊、激 光焊等方法时,焊接性较好。 例如:焊接难熔金属,异种材料时,若 采用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较困难,但采 用等离子弧焊、激光焊等可获得良好的接头。 (3)焊接材料: 指焊条、焊丝、焊剂和气体等。 例如:选用碱性焊条, 焊缝力学性能比选用酸性焊条要高
(4)焊接结构类型: 焊件结构越复杂或板厚越大,焊接性就越差。 (5)服役要求(使用要求): 焊接使用要求不高时,焊接性好些。 2焊接性的评价: (1)估算法: 1)碳当量法:即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 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作为评 价钢材焊接性的一种参考指标
(4)焊接结构类型: 焊件结构越复杂或板厚越大,焊接性就越差。 (5)服役要求(使用要求): 焊接使用要求不高时,焊接性好些。 2.焊接性的评价: (1)估算法: 1)碳当量法:即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 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作为评 价钢材焊接性的一种参考指标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公式: O(C)+ Mn) o(cr)+Mo)+o(v) CE 6 5 ×100 o(Ni)+o(Cu, 15 式中CE—碳当量(%); 0(C)、o(Mn)—碳、锰等相应 成分的质量分数(%)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公式: ( ) ( ) ( ) ( ) ( ) ( ) ( ) 100% 15 6 5 + + + + + + = N i C u Mn C r Mo V C C E ω ω ω ω ω ω ω 式中 CE__碳当量(%); ω(C)、ω(Mn) __碳、锰等相应 成分的质量分数(%)
CE值愈大,焊接性愈差。 ①CE<0.4%时,焊接性能良好。 淬硬、冷裂倾向不大,不需特殊的工艺措施。 ②CE=0.4%~0.6%时,焊接性能较差。 淬硬、冷裂倾向明显,需一定的工艺措施。 (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③CE>0.6%时,焊接性能很差。 淬硬、冷裂倾向严重,需严格的工艺措施 (焊前较高温度的预热,焊后缓冷并进行去应力退火)
A U T S CE值愈大,焊接性愈差。 ① CE<0.4% 时,焊接性能良好。 淬硬、冷裂倾向不大,不需特殊的工艺措施。 ② CE=0.4%~0.6% 时,焊接性能较差。 淬硬、冷裂倾向明显,需一定的工艺措施。 (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③ CE>0.6% 时,焊接性能很差。 淬硬、冷裂倾向严重,需严格的工艺措施。 (焊前较高温度的预热,焊后缓冷并进行去应力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