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设计地震作用的因素 -- 兴地震动特性方面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近远震 ◆场地类别 结构特性方面 ◆结构自振周期 ◆建筑质量(重力荷载) ◆结构阻尼比(材料) back
2、影响设计地震作用的因素 地震动特性方面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近远震 场地类别 结构特性方面 结构自振周期 建筑质量(重力荷载) 结构阻尼比(材料) back
3、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 紫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水平(两个) ◆竖向(一个) 兴结构效应的方向 ◆平动(两个水平、一个竖向) ◆扭转(竖轴) back
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水平(两个) 竖向(一个) 结构效应的方向 平动(两个水平、一个竖向) 扭转(竖轴) 3、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back
4、地震作用的计算范围和原则 计算范围 除甲类建筑和Ⅳ类场地上 的较高房屋外)可不算 ◆水平地震作用 7-9度区 竖向地震作用 除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 算的房屋外)均算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大跨结构和 构 9度的高层建筑 般正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可沿纵横主轴方向分别计 斜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按平行于抗侧力构件方向计算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 转影响 back
4、地震作用的计算范围和原则 计算范围 水平地震作用 • 6度区 – (除甲类建筑和IV类场地上 的较高房屋外)可不算 • 7-9度区 – (除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 算的房屋外)均算 •8、9度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 结构 •9度的高层建筑 •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 – 竖向地震作用 – 一般正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可沿纵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 – 斜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按平行于抗侧力构件方向计算 –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 转影响 back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地震作 用 结构方法 使用范围 底部剪力法|高度不超过4m,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 均匀 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 不满足底部剪力法应用条件的结构 弹性 水平 甲类建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时程分析法H80m,7、8度、Ⅱ类场地乙、丙类建筑 (补充计算)H>60m,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乙、丙类建 筑 弹塑简化方法 (略) 性时程分析法 (略) 匚竖向弹性底部轴力法 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地震作 用 结构 方法 使用范围 水平 弹性 底部剪力法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 刚度分布较均匀 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 不满足底部剪力法应用条件的结构 时程分析法 (补充计算) 甲类建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H>80m,7、8度I、II类场地乙、丙类建筑 H>60m,8度III、IV类场地和9度乙、丙类建 筑 弹塑 性 简化方法 (略) 时程分析法 (略) 竖向 弹性 底部轴力法 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
计算模型——集中质量模型 -- 紫多高层房屋 ◆无扭转 ◆有扭转 兴单层厂房 ◆横向 ◆纵向 back
back 计算模型——集中质量模型 多高层房屋 无扭转 有扭转 单层厂房 横向 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