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两阶段设计 “精对度十作用受万·作用双责组合*一 性质 小震不多遇地震 承载力验算釆用基本组合多 第一坏(隐作用对应可变弹性(部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层 阶段含中震的烈度作用份弹塑性)间弹性位移计算,采用短期 可修)(小震) 效应组合,即作用分项系数 均取10) 罕遇地震 部分建筑物的层间弹塑性位 第二大震不作用对应偶然弹塑性移验算,采刚短期效应组合 阶段倒 的烈度作用 (大震) 即怍用分项系数均取1.0 说明: 第一阶段为弹性分析,包括截面设计和变形计算; 大部分建筑的第二阶段设计主要由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 证 back
4、两阶段设计 back 阶 段 目 标 烈 度 地震 作用 性质 受力状态 作用效应组合 第一 阶段 小震不 坏(隐 含中震 可修) 多遇地震 作用对应 的烈度 (小震) 可变 作用 弹性(部 分弹塑性) 承载力验算采用基本组合(多 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层 间弹性位移计算,采用短期 效应组合,即作用分项系数 均取1.0) 第二 阶段 大震不 倒 罕遇地震 作用对应 的烈度 (大震) 偶然 作用 弹塑性 部分建筑物的层间弹塑性位 移验算,采刚短期效应组合, 即怍用分项系数均取1.0 说明: • 第一阶段为弹性分析,包括截面设计和变形计算; •大部分建筑的第二阶段设计主要由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 证
5、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 紫基本假定 地震强呈板渣分布,一, ◆烈度符合极值Ⅲ型 多遇地震对应的烈度 众值烈度 632%50年 f) 小震 设防烈度 中震 10%475年 罕遇地震对应的烈度 2-31642 大震 2475年 Io Is 计算 F(=exp[-(12-)(12-n],R1T/n(1-F(D) 一般关系 烈度:In=0-1.55,=0+1 加速度:PGAn=PGA0*1/3,PGA=PGAn*(46)bck
5、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 基本假定 地震强度呈极值分布 烈度符合极值III型 back 地震影响 50年超 越概率 地震重 现期 多遇地震对应的烈度—— 众值烈度 小震 63.2% 50年 设防烈度 中震 10% 475年 罕遇地震对应的烈度 大震 2-3% 1642- 2475年 • 计算 – F(I)=exp[-(12-I)k /(12-Im) k ],RT =-T/ln(1-F(I))) I f(I) Im I0 Is • 一般关系 – 烈度:Im=I0 -1.55, Is<=I0+1 – 加速度:PGAm=PGA0*1/3, PGAs=PGAm*(4-6)
6、建筑类别与设防标准 -- 建筑类 别 建筑的重要性 抗震措施地震作用计算 甲类 特殊要求的建筑 特殊考虑 特殊考虑 乙类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生命线提高一度(9度原设防烈度 工程的建筑 适当提高) 丙类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原设防烈度 建筑 原设防烈度 丁类 次要的建筑 降低一度(6度原设防烈度 不降) back
6、建筑类别与设防标准 建筑类 别 建筑的重要性 抗震措施 地震作用计算 甲类 特殊要求的建筑 特殊考虑 特殊考虑 乙类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生命线 工程的建筑 提高一度(9度 适当提高) 原设防烈度 丙类 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 建筑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丁类 次要的建筑 降低一度(6度 不降) 原设防烈度 back
1.4.2地震作用计算 一■一一一 一般说明和计算原则 基本计算数据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兴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back
1.4.2 地震作用计算 一般说明和计算原则 基本计算数据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back
、一般说明和计算原则 一■一一一 影响设计地震作用的因素 紫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地震作用的计算范围和原则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计算模型 back
1、一般说明和计算原则 影响设计地震作用的因素 设计地震作用的方向 地震作用的计算范围和原则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计算模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