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 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 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 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 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 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 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1)绮丽()(2)和煦()(3)粗犷()(4)执拗() 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2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凌厉 宵汉 连亘 可见一斑 闲情逸致 (2)端详陶冶理睬芳草如茵丰功伟迹
昆明市 2016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大题 26 小题,共 8 页。考试用时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 1~7 题,共 22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4 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 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 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 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 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 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 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 分) (1)绮.丽( ) (2)和煦.( ) (3)粗犷.( ) (4)执拗.( ) 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 分) 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2 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1)凌厉 宵汉 连亘 可见一斑 闲情逸致 (2)端详 陶冶 理睬 芳草如茵 丰功伟迹
改为 (2) 改为 【考点】 综合读写 【分析】综合读写要认真审题,根据各个小题的要求去分析,有汉字临摹,汉字注音,修 改病句,仿写句子,找错别字,一定认真分析 【解答】(1)该题考查的是汉字临摹,要求用正楷去写,横平竖直,一笔一画,要写得准 确,规范,还要美观 (2)该题考查的是给汉字注音,这几个是常见的易读错的字,要求能够掌握住 (3)该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第④段病句的原因是定语写得位置错误,“缤纷”是对“人生 的修饰,因此“一种”应放在“缤纷”的前面.第⑤段病句的病因是关联词使用不当,“不是 而是”,因此把“但是”改为“而是” 4)该题考査的是补写句子,依据下文的“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 有风沙,森林有猛兽”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写了大山,写大海,再写大漠,最后应该写森 林,因此有了参照,去写森林,要与上句的句式一致即可 (5)该题考查的是改正错别字,这要求平时的积累,就能够找出来 答案 (1)正楷:风雨跋涉,不虚此生 (3)第④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第⑤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4)示例: 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繁茂或生机),仍旧(依然或还是)遗憾 (5)“宵”改为“霄”,“迹”改为“绩 【点评】综合读写一定要审清楚题意,再去分析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 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 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端午日》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沈从文的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小说富有风 俗美和人情美 D.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 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1) 改为 (2) 改为 【考点】 综合读写. 【分析】 综合读写要认真审题,根据各个小题的要求去分析,有汉字临摹,汉字注音,修 改病句,仿写句子,找错别字,一定认真分析. 【 解答】 (1)该题考查的是 汉字 临摹,要 求用正 楷去写 ,横平 竖直, 一笔一 画,要写 得准 确,规范,还要美观. (2)该题考查的是给汉字注音,这几个是常见的易读错的字,要求能够掌握住. (3)该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第④段病 句的原 因是 定语写 得位置 错误,“缤 纷”是对“ 人生” 的修饰,因此“一种”应放在“缤纷”的前面. 第⑤ 段病句 的病因 是关联 词使用 不当,“ 不是… 而是”,因此把“但是”改为“而是”. (4)该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依据下文的“我自 然知道 ,大山 有坎坷 ,大海 有波 涛,大 漠 有风沙, 森林有 猛兽”这 句话, 我们可 以看出 写了大 山,写 大海, 再写大 漠,最 后应该 写森 林,因此有了参照,去写森林,要与上句的句式一致即可. (5)该题考查的是改正错别字,这要求平时的积累,就能够找出来. 答案: (1)正楷:风雨跋涉,不虚此生. (2)①qǐ②xù③gu ǎ n g④niù (3)第④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第⑤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4)示例: 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繁茂或生机),仍旧(依然或还是)遗憾. (5)“宵”改为“霄”,“迹”改为“绩”. 【点评】 综合读写一定要审清楚题意,再去分析.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 分)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 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 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端午日》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沈从文的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小说富有风 俗美和人情美。 D.19 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 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考点】 文学常识. 【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羊脂球》的作者法国的莫泊桑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7.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 ”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 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诗句“ ”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 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 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 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君子好逑(“逑”易写成别字“求”) (2)寂寞梧桐深院锁淸秋(这样“寂寞”的书写) (3)怀旧空吟闻笛赋(注意“赋”的书写) (4)山下兰芽短浸溪(“浸”易写成别字“近”) (5)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 (6)入则无法家拂士(“拂”易写成别字“弼”) (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注意“泗”的书写:“自缘”容易写成“自愿”)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解答】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羊脂球》的作者法国的莫泊桑. 故选:D. 【点评】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7.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 3 分,其余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 ”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 ” 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诗句“ ”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 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 , 。 【考点】 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 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 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 字、添 字) . 【解答】 (1)君子好逑(“逑”易写成别字“求”)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样“寂寞”的 书写) (3)怀旧空吟闻笛赋 (注意“赋”的书写) (4)山下兰芽短浸溪(“浸”易写成别字“近”) (5)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 (6)入则无法家拂士(“拂”易写成别字“弼”) (7)日暮 乡关 何处是 烟 波江上 使人愁 戎马 关山北 凭 轩涕泗 流 不 畏浮云 遮望眼 自缘 身在最高层(注意“泗”的书写;“自缘”容易 写成“自 愿”) (8)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 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 是难事 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诗歌赏析。(第8题,3分) 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考点】咏史怀古诗:诗歌关键词句 【分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同甫的一首词.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 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 战斗的惊险场面.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 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解答】解析: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本诗大部分是写作者的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的愿望,洋溢着豪壮、悲壮的气氛.但回归现 实后看到自己的满头白发,有力不从心 答案:词人医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 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 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 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 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 志难酬,白发已生!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査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分析和理解.这首词是课表规 定的古诗词篇目,比较熟悉,可以直接根据词的内容和感情进行解答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9~13题。(12分
【点评】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 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 是难事. 二、阅读理解。(含 8~22 题,共 40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 (一)诗歌赏析。(第 8 题,3 分) 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 分) 【考点】 咏史怀古诗;诗歌关键词句. 【分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同甫的一首词.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 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 战斗的惊险场面.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 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 了壮 志难酬 、英雄 迟暮的 悲愤心 情;通 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解答】 解析: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本诗大部分是写作者的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的愿望,洋溢着豪壮、悲壮的气氛.但回归现 实后看到自己的满头白发,有力不从心. 答案:词人医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 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 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 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 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 志难酬,白发已生! 【点评】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分析和理解.这首词是课表规 定的古诗词篇目,比较熟悉,可以直接根据词的内容和感情进行解答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 9~13 题。(12 分)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 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③,以自畅其 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蔷记,乃善诵耳。板桥毎读-书,必千百遍。舟 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 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主人日再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 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心向学 循序渐进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 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 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 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 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 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主人日再食.(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 A、B、C 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文 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 B 循序渐进